中西醫之爭,實質上就是三觀之爭


中西醫之爭,實質上就是三觀之爭

庚子年這波新冠疫情在國內總算被控制到比較光明的局面。而國人一邊要忙著復工提振經濟,還要關注海外疫情局勢,有人還要繼續參與全球抗疫。

而網上圍繞疫情爆發以來的各種話題則一直爭論未減,此起彼伏口水大戰不斷。

其中,一個與醫療救治最為有關的就是中西醫策略之爭,而且這個爭論勢必還會繼續下去,很可能也會影響到今後民眾的健康選擇問題。

然而,還是有人看不到或者選擇不相信這樣的事實,堅持懷疑否認中醫,繼續堅持偏見。這就需要討論討論是非問題了。

說到底,中西醫之爭,就是三觀之爭


簡單直接來說,就是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健康,如何看待天地自然的問題。

三觀的問題不說清楚,再論證多少都沒用。

中西醫之爭,實質上就是三觀之爭


如果不必非要用嚴格的學術概念堆出來(那的確需要一篇很長的論文或者專著),可以簡單概括一下中西醫的三觀和主要特點:


西醫傾向於以實證科學為認知的工具,以解剖的、生理的、物理、化學的理論看待生命,以比較線性的邏輯解釋和處理健康問題。

研究的方向是越來越精細微觀。


簡單比喻,就是將人體看作一個機械部件的組合,哪個部件不靈了就修理它。

看到細菌病毒進來導致疾病,那就清理細菌病毒。

目標明確,對抗手段清晰,也容易標準化大量複製。


這套體系有沒有用?

當然有用,可以治療很多的目標明確、手段清晰的疾病,現代西醫在感染類疾病、外科手術、建立現代衛生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巨大成就,當然是不容否認的。


但是西醫也顯然有其固有的侷限,就是對於機理不清楚、涉及多系統的複雜病變,往往無法有效處理。

而人體往往並不是按照單科劃分的病種來生病的,從疾病譜來看也是複雜的慢性病更多起來。

所以,面對多系統的複雜疾病,面對細菌出現了抗藥性問題,病毒不停變異出新品種的問題,西醫的體系就是應對不靈的。


相信很多的中醫粉並非缺乏科學素養,也並非反西醫,而是完全能夠欣賞現代西醫的邏輯、成就和優勢。

只不過,同時也看到了這個醫學方向的瓶頸,以及另一種醫學的不同思路。

中西醫之爭,實質上就是三觀之爭

中醫傾向於以哲學的思維認識宇宙萬物,以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一些觀念認識生命,處理健康問題採取的是更為宏觀的路徑和方法,可以說是以動態的複雜模型處理複雜多變的生命現象。


所謂陰陽五行,就是一套認識世界的系統模型,把天、地、人都用這套“統一場”理論概括進來,相信天地生人,那麼能治癒人的東西,就在天地之間。


這種醫學理論就是將人體當作一個小宇宙,研究其內在各系統之間的關係(五行生剋),研究其物質與功能之間的關係(精氣神),研究人體與外部大宇宙之間的關係(五運六氣)。


一個個系統模型都在講動態平衡,認為陰陽平衡就是健康,陰陽失調就是疾病。


醫學只要順勢而為,幫助人調節恢復到陰陽平衡的狀態,那就是治癒。

事實上,根據中醫理論,現在認為很多的疑難雜症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愈的,不論從典籍記載還是近期的病例,都有大量可信的事實依據,並非空想或者假設。


主要的難點,在於是否有幸能夠遇到很好地掌握了這些理論,能夠精妙地運用這些理論的中醫醫家。

醫書易有,醫理難學,醫家難得。

高明的中醫確實很難標準化地批量複製,這是中醫技術在應用中的挑戰。

這樣看到,中西醫走的是不同的路徑,那麼用一個路徑上的觀念,去評判另一個路徑上的觀念,自然什麼都對不上。就好比用印刷體的標準,去衡量書法作品。

事實上,真正的中西醫高手都普遍是包容而平和的,不願意用對立的眼光去評價這個強那個弱的,而是把兩種醫學道路當作並列的學問,互相是可以借鑑的。

這裡還有個關鍵問題是在不同觀念的表達,所用的語言符號系統,也是有著巨大的鴻溝。

中醫的理論是在《黃帝內經》時代(戰國至西漢)就已經成型了。

就是說,從上古的黃帝時代就已經逐漸形成,在文字遠未形成之前就已經開始口耳相傳,到戰國到西漢時期形成文字版的《黃帝內經》時,理論已經宣告搭建完畢。

所以這套理論當然是要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陰陽五行理論為表達基礎的。


中西醫之爭,實質上就是三觀之爭


這裡有三個常見的認知誤差

1- 認為中醫是沒有理論的,是經驗醫學。

但是,中醫其實恰恰是理論完備的醫學體系,所有的醫療實踐、各種治療方法其實都是在《內經》理論體系指導下進行的。後代醫家可以認為是在一代一代繼承發展、細化應用了這個理論體系。


2- 認為陰陽五行是迷信的東西。

詳盡解釋陰陽五行,而且要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解釋,是還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很抱歉。

但這並不是因為這套理論落後,也並不影響用這套理論來治病,而是因為科學還有很多的侷限,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發現。

只能簡單來比喻,如果以科學技術的語言來說,可以用0和1來搭建一個虛擬現實的世界,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這樣的說法,也完全可以用計算機技術實現出來。

那麼,如果說我們可以用“陰”和“陽”的概念來解釋世界,總結其運行規律,是不是也是可以接受的呢? 說“0和1”,與說“陰和陽”,有什麼區別嗎?(當然,陰陽理論有更加深刻豐富的內涵,這裡先不展開太多,簡單類比一下。)在真正理解陰陽五行理論之前,不要盲目地輕易地否認它。


它不存在於現代教育體制中了,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就與中國人割裂了,所以現代人對它很陌生,但並不意味著它就沒有價值了


五四運動時期為了救亡圖存,新青年們急於尋找救國的良藥,哪怕有毒也要吃下去了。

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面臨生存問題的時候,即便有好的也要一起扔掉、打破、一切從來。

但中華文化未斷,有價值的文明成果仍會延續,百年前沒有來得及做的正本清源,現在需要做了,也可以做了。


3- 認為過去的是落後的,後來的是先進的,越晚發現的真理是越正確的

西醫或許是這樣,但中醫不是。

認知的高度,並不總是線性增長的。 也許聽上去難以接受,但事實上這就是一種錯覺。

比如說,兩千多年前,人類東西方的聖人差不多先後誕生,老子,孔子,耶穌,釋迦摩尼,…… 這些古聖賢先,代表著人類對世界認知的高度,他們創立並留下的思想,自從一創立就是高峰,就是完備的,後來人類的文明進程無不受到他們的指引而發展,但很難說能夠超越他們的高度。

科學發展的過程,簡單說就是在不斷地超越未知,以實證來獲取新知。所以也是在不停地推翻過去不完備的、錯誤的知識。

這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科學技術一直在進步,現代醫學一直在發現新藥、新的治療方法,實際上,這也意味著,科學家和醫學家們也在不斷宣佈過去的一些做法是錯誤的,各種副作用、不良後果也在不斷被發現。


就是說,新的理論總在出現,推翻已有的理論。


而中醫則不然,在總體觀的理論框架下,各種醫療實踐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可以對各種情況靈活處理的。中醫兩千多年來的實踐都在不斷驗證著中醫理論的有效。

中醫也並非墨守陳規,也是不斷有新知,在於不斷領悟到經典更深的意義,在於實踐中探索出新的應用。

而經典,已經是止於至善,不需要再發明新的核心理論了。

如果以這種角度來看,假設需要選擇醫療方案,你是願意選擇長達2000多年的真理呢,還是願意選擇存在了兩年、兩天的真理呢?

中西醫之爭,實質上就是三觀之爭


是的,對很多人來說,幾千年之前的認知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學科的理論基礎,這聽上去簡直太匪夷所思,顛覆三觀!

但是,為什麼絕對不可能呢?

地球不還是在圍繞太陽轉嗎?

人類五千年來的基因有重大突變嗎?


《內經》講述的“九星懸朗,七曜周璇”的宇宙大環境基本沒變;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的生長規律也沒有大的變化,還是活在地球上,隨著四季生長收藏。

那麼,《內經》對於生命和健康的一些公理性的認知,仍然適用於今天的人類,沒有可能嗎?

關注我中醫學習不迷路,趕緊來吧!

想獲取更多中醫師承資料,請關注我並私聊我可免費領取中醫學習大禮包一份,僅限前100名,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歡迎大家來文章底下評論,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回答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