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流動的,醫學用科學標準診療生命,科學嗎?

用戶1728080304934103


每個物種生命都會有生、老、病、死的歷程,誰也逃避不了死亡。

我國醫學分為中醫和西醫兩大理論體系,各有千秋。

中醫起源於中國,建立在大量的解剖和臨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方法,講究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的總體思想,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對人的疾病進行診斷、治療。

西醫起源於西方國家的以還原論觀點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現象而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的醫學體系,通過感官望、觸、叩、聽及先進的醫療器械和實驗室對人的疾病做出診斷治療。

中醫和西醫兩大體系,在人類生命歷程中,各自發揮著自己的優勢,有時又可以互補,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比如人類通過接種疫苗消滅甲類傳染病天花,其他相應預防疾病發病率也明顯降低,人的期望壽命大幅提高,臨床大多數疾病得到有效治療。這些是與醫學科技高速發展是分不開的。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新冠肺炎發現、檢測、診斷,都體現了醫學的科學性,防控診療方案從第1板到第7板都遵循了醫學防控的科學性、也為我國新冠肺炎防控而實施的精準的、史無前例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降低了新冠肺炎的發病率。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療方案中都列入了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而且療效是肯定的。這些事實足以說明醫學用科學標準診療疾病是科學的!








杏林臨風


生命是流動的,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也就是說,醫學不能等同科學,基礎醫學應該符合科學,而臨床醫學如果能用科學的方法檢驗當然很好,但並非只有科學一途。因此,醫學用科學標準診療生命,不一定科學。

生與死,只有概率,沒有定數。人體畢竟是一個“黑箱”。同樣的方法、同樣的藥物,有人安然無恙,有人則可能會出現意外,這就是生命的複雜性和醫學的風險性。面對複雜多變的病情,醫生的決策永遠不可能完美無缺。事實上,一名醫生,無論技術多麼精湛,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處於最佳狀態。因此,生命是流動的,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

“醫學科學規律,不斷更新醫學理念和知識,保證醫療技術應用的科學性、合理性”。

生命是流動的,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科學。一個呼吸科醫生,到急診室會診的時候,急診醫生已經把CT做好,急診病歷上診斷“病毒性肺炎”。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明白,在那個關鍵節點上,他在生死的邊緣走了一遭。

如果沒有快速明確診斷PCP和AIDS,他很有可能在呼吸科病房接受常規抗菌藥物的治療,常規的抗菌藥物對卡氏肺孢子菌沒有效果。體內極度下降的淋巴細胞決定了,除了肺部,全身都非常容易併發嚴重的感染。待嚴重感染已經發生,呼吸衰竭需要氣管插管,他可能會很快死亡。

郎景和院士認為,醫學可能是科學、哲學與宗教的結合。無論是循證醫學、轉化醫學、整合醫學、精準醫學等,都不能脫離、背離醫學人文本源;無論是基礎研究、臨床研究、教學研究,都應以民生問題為始基。

無論西醫、中醫及各種醫療保健,都應貫穿哲學理念與人文關懷。郎院士強調,只有從醫學本質上修煉,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職業洞察、職業智慧、職業精神、職業能力。

生命是流動的,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


元元Cy


生命應該是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但它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醫學正是總結這種規律的一門科學。根據人性別分有婦產科學,男性科。年齡分為兒科學,老年病學。醫學用科學標準診療生命當科學,但是這種科學也是逐步發展完善的,生命與疾病的有些奧秘人類還未完全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