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引言

唐朝歷時二百八十九年,共歷二十二帝,有聲名顯赫、流芳千古的李世民和武則天,也有微不足道、懦弱無能的李顯、李旦。太祖李世民一生為國為民,碧血丹心,被千古留名傳誦至今。一代女皇武則天開天闢地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執政者。但是她的兒子李顯,卻被稱為最懦弱無能的皇帝,能力不及母親,手段不及妻子,野心不及女兒,唯唯諾諾的過了一生,最後竟落得一個暴斃而亡。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唐中宗李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705年—710年兩度在位,弘道元年即位

李顯是大唐第四位皇帝,武則天的兒子,剛開始被兩次封王,後原太子李賢被廢后,才立了李顯為皇太子。唐高宗死後,李顯順理成章登基,後來被武則天廢黜,由弟弟李旦繼位,再後來武則天自己又坐上了皇位,開始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的獨裁生涯。神龍政變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又把天下還給李家,李顯再度登上皇位。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唐少帝李重茂,唐中宗李顯第四子,景龍四年即位,堂兄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改封襄王

李顯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則天皇帝,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兒子是唐殤帝李重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而他自己也是皇帝,由此被歷史戲稱為“六位帝皇丸”。然而,就是這樣歷經九死一生的上位之路,唐中宗李顯為何最終還是沿著唐高宗的老路,重蹈覆轍了呢?

即位僅2月,被迫下臺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

《舊唐書》記載: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唐朝第一位死後追封皇帝的太子,上元二年猝死於合璧宮,追贈孝敬皇帝

他本是武則天的第三子,上面還有兩位人中龍鳳的同胞皇兄。長兄李弘,在永徽六年就被高宗李治冊立為皇太子,組織編纂《瑤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寵愛。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但卻體弱多病,年僅二十三歲便與世長辭。次兄李賢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為太子侍讀。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愛。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為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但是被武后猜忌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後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李賢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則天次子,以“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為太子侍讀

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於同月甲子日繼承皇帝位。由於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李顯重用韋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宰相職位),裴炎立馬錶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二月,繼皇帝位才55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被貶出長安。開啟了長達十四年的流放生活。

李顯被囚禁後不久,李旦上表遜位,母后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一代女皇,而後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者不可勝數,中宗李顯聞聽後嚇得心驚膽戰。武則天在位期間,先後發生揚州兵變、李唐宗室琅琊王越王匡復李唐皇室的的兵變,但是都被武則天以雷霆手段鎮壓。被廢的中宗李顯更是被嚇破了膽,反而終日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夢驚醒。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異常想要自殺。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治第八子,景雲元年,平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後,再次成為皇帝

武則天稱帝后,到底立誰為帝位繼承者讓她一直很困擾,她在立李氏子和武氏子侄上猶豫不決,而狄仁傑向她進言,如果立了兒子,那千秋萬代都會被供奉在太廟裡,但是立了侄子的話,就不一樣了,沒聽說過哪家侄子會在太廟裡供奉姑姑的。

《舊唐書》記載:“聖曆元年,召還東都,立為皇太子,依舊名顯。”

張柬之曾評價:“主上昔為英王,時稱勇烈,吾所以不誅諸武者,欲使上自誅之,以張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勢已去,知復奈何!”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唐朝時期宰相,傑出政治家狄仁傑,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大臣,成大唐支柱

個人認為,中宗李顯曾經也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作為英王的時候,也是被朝野所擁戴稱讚的存在,也曾經想過勵精圖治;作為李唐皇家子弟,又是皇位的候選人,必定是想有一番作為的。但那麼優秀的次兄李賢,被武后廢為庶人。而且武后又是多疑性格,多年的監禁中,被武后明裡暗裡不知道試探了多少次,甚至被嚇到想要自殺。這樣非人的折磨下,他還能活著已經不易,也沒法要求他像以前一樣鮮衣怒馬了。即便在武后大肆殘殺李唐宗室子弟之後,他剩下的只是害怕,也是一點都不想復仇,壓根不敢想去扳倒自己的母親。

神龍政變,復辟唐朝

李顯被重立為太子之後,韜光養晦,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係。出於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姻。就這樣,他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7個女兒,後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神都紫微城北門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李顯。然而李顯在多年的囚禁生活裡,早就磨沒了最後一點膽子,凡事都疑神疑鬼的。

《資治通鑑》記載:“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

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志誅滅兇惡的小人,恢復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李顯暫時到玄武門去以滿足大家的期望。幾經勸說,李顯還是不敢,實力拒絕。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陽紫微城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

史料記載:太子曰:“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李湛曰:“諸將相不顧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納之鼎鑊乎!請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

此次逼宮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雖然被全部處斬,以失敗告終,但是卻讓武則天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位置。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制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別攜帶天子的璽書前往各州進行安撫工作。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資治通鑑》記載:“甲辰,制太子監國,赦天下。以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齎璽書宣慰諸州。乙巳,太后傳位於太子。”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唐朝宰相袁恕己,後與桓彥範、敬暉、張柬之、崔玄暐一同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被任命為中書令

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

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評價,唐中宗比唐高宗更昏懦。個人認為,中宗李顯即位之後,沒有立刻清除武則天和武氏一族,是因為他對武則天的高度恐懼,以及他的政治生涯毫無建樹,與多年的監禁和精神摧殘有關。他皇位得來著實艱辛,本來是順位繼承人,卻只當了55天皇帝就被迫下臺,還被監禁了14年。多年來武則天的耳目遍佈他的府邸,他生怕行差踏錯,落得和被誅殺的李氏子弟一般。他登基之後,武家的勢力仍然如日中天,他想做什麼也都是阻力重重,一朝翻身成為農奴把歌唱,可是現在的他除了活著已經沒有任何願望了。且擁戴他即位的朝臣們大多被武則天處死,他也怕自己一旦有所作為,武氏會有一百種方法讓他死不瞑目。多年囚禁已經讓他對妻女有愧,如果再禍及妻女,他更是於心不忍。

重用韋氏,妻女弄權

《新唐書》記載: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丙午,復於位,大赦,賜文武官階、爵,民酺五日,免今歲租賦,給復房州三年,放宮女三千人。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第二任皇后,姿色美豔,嫁給周王李顯,一起患難與共,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

李顯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明確韋氏的皇后身份,武則天把持朝政的教訓在前,李顯絲毫不吸取教訓,又允許韋氏參預朝政。而他和韋氏之所以有這麼深厚的情感,都得益於他被囚禁的那些年。李顯先後被軟禁於均州、房州十四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李顯被母親武則天嚇破膽到想自殺的那些年裡,韋氏一直陪在身邊,並不斷的勸慰他說:“禍福倚伏,這是沒有常理的,人哪能沒有死呢,何必立即就去”。李顯曾向韋氏許願,如果有一天重見天日,絕不會辜負她。

可是韋后並不這樣想,她好不容易逃離了那樣的生活,成了皇后,開始了驕奢淫逸的生活。她試圖插手朝政,還與武三思關係曖昧,誣告張柬之等人謀圖不軌,慫恿中宗明升暗降,將張柬之等人冊封為王,調出京城。景龍年間,韋后乘機誣陷宰相魏元忠與太子有勾結,將其貶出京城,獨攬了大權。韋后肆無忌憚地大賣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願去辦。

登基2月慘遭下臺,神龍政變後上位,探析唐中宗李顯為何重蹈覆轍

唐朝宰相魏元忠,從定徐敬業的揚州叛亂,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積極作用,是頗有作為的宰相

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則天第二。她要中宗廢黜不是韋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當皇太女。韋后和武三思也慫勇中宗廢掉李重俊。

個人認為,李顯登基之後,不吸取武后亂政的前車之鑑,還縱容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把持朝政,雖說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對妻女有所虧欠,想彌補一二。可他是個皇帝,本該擔當起天下蒼生、心繫黎民,然而他卻任由後宮婦人玩弄朝政,導致民怨沸騰、百姓苦不堪言。韋氏說什麼他聽什麼,可見其為人懦弱又無能,且是個十足的妻管嚴。他不但不吸取前朝武家勢大的經驗,反而為了和武家抗衡一力提拔韋家,導致武家落魄後,朝中韋氏一家獨大,可見經過多年監禁的他已經不是最適合做皇帝的人了。

評價

《新唐書》評價:至中宗韋氏,則禍不旋踵矣。然其親遭母后之難,而躬自蹈之,所謂下愚之不移者歟!

個人認為,李顯的皇位可以說是天上掉餡餅,如果不是武后專政又天生多疑,這個皇位本該是李賢的。李顯二度為帝后,不但沒有吸取前朝武則天干政廢黜李唐皇室的經驗教訓,反而一再放任韋皇后干政,就是他的不對;而且為了對抗武家的勢力,他大力的提拔韋家,在他第一次做皇帝的時候,他曾表示“要跟老丈人一起共治天下”這樣的話,作為一個帝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誠然他在十四年的幽禁生涯中欠了韋氏和安樂公主很多,甚至為了拉攏武氏,把寶貝女兒安樂公主下嫁給武崇訓,但是他對妻女的這些虧欠,不應該是靠權力來填補的。李顯作為一個上位者、皇位繼承人,沒有扛起自己的責任,一直躲避放縱,才造成了最後的韋后之亂,而一代盛唐也是從他開始,慢慢走上了下坡路,李顯自己最終也命喪韋氏母女手中,成了有名的懦弱無能的代言人。

參考文獻:《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