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麻省理工学院会流传这样的笑话?

为啥麻省理工学院会流传这样的笑话?

美国留学生圈子里流传的一个著名的段子,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见一个印度小伙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来麻省理工而不是印度理工时,总是遮遮掩掩,使劲推脱,羞涩地不想回答,最后还是说因为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考不上印度理工学院才上的麻省理工学院。可想而知,印度理工学院是多么的强悍。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片段中“病毒”校长在一届又一届新生面前总是不厌其烦地说:“每年有40万考生报考我们皇家工程学院,只有200人能考上。”皇家工程学院,其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

2010年的联合入学考试(简称JEE)于4月11日在全印度100多个城市举行,共计47.2万多人报考,比2019年增加8.2万多人,考试将录取8000人,录取率为1.6%,这也是全印度竞争最激烈、最受瞩目的考试。

英国《卫报》曾报道称,印度理工(简称IIT)的录取率几乎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十分之一。

录取率非常之低,但却又是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逐梦的道路荆棘遍布,终于铸就了印度的“死亡之城”——科塔。“死亡之城”的传说。位于印度北部的城市科塔,是全国最有名的补习之都。为了考取录取率只有不到1%的印度理工学院,每年有超过20万的青少年从全国各地赶来这里,十几岁的考生被送到密密麻麻塞了一两百人的教室,每天灌以14~16小时不等的高强度课程,期间穿插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根据最直观的分数排名,学生会被分到不同批次的班级。稍有退步,你就会被换到更低一层次的班级,循环往复、优胜劣汰,直至考试结束。来为IIT-JEE,即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考试做准备。在米叔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看到有学生自杀,映射出许多的问题,印度年轻人自杀情况频繁发生,高强度的竞争,引爆的却是高额的自杀率,近三年中,印度考生因考试失利而自杀的人高达3万。

为啥麻省理工学院会流传这样的笑话?


对于拥有14亿人口,文盲率位居第一的印度来说,只要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了,就意味着命运被改写了,前脚踏进IIT,后脚就可以在硅谷名利双收。这所大学的难考程度,和它筛选出的人才优质程度,完全成正比。

我们都知道印度在IT行业非常发达,而对IT行业中的人才需求较高,印度理工学院则提供了非常多的IT人才。印度理工学院被印度称为“科学皇冠上的瑰宝”,为软件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并且遍及世界各地,美国硅谷则是这些人才的聚集地。硅谷是IIT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据柏克莱教授萨克森统计,硅谷两千家新创公司中,有40%由印度人创立,绝大部分都从IIT毕业。不论是大学或企业,美国人疯狂着迷这些“咖哩脑袋”。例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的George Mason大学,每年主动奉送60个全额奖学金给IIT毕业生,另外还补贴住宿费,付钱让他们到美国企业去实习。在国际人才市场上,“IIT制造”无异于品质的保证;对于数以百万寄望通过挤进这里,改变贫穷命运的印度学生而言,IIT似乎不是梦想的起点,而是梦想的终点。

为啥麻省理工学院会流传这样的笑话?


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预见到印度的现代化,科技将扮演重要角色,委派实业家萨卡尔(N.R.Sarkar)率领22人的委员会,研究成立一所以国际标准设置、按照MIT(麻省理工学院 )为蓝本的高科技学院,并在印度东西南北各设分校,IIT系统至今在印度各地共有7个学校。“IIT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印度的国家骄傲。”。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于1951年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卡拉格普尔创建,校院设在加尔各答附近的卡拉格普尔,校址原来是英国的一所监狱,专门用来囚禁反对英国的印度政治异见分子。之所以选址在卡拉格普尔这个英国殖民者专门关印度政治犯的监狱,就是希望学校永远要记得"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

IIT的教学,一直很严苛。据说有的教授要求学生答题时,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否则就没有成绩。而IIT的课程安排也异常繁忙,每天早上啊7点半开始上课,下午5点半下课,每周5天,从大一开始,每学期要修六门理工课程,两到三门实验课程,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每5个星期,学校要举行一次全校大考,考试成绩全校排名。所有的在校生,在学校的安排下,至少要到一家企业实习过。这些铁打的戒律,成就了骄傲又残酷的IIT。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幽默的方式还原了IIT,让我们看到印度存在的问题,也看到这个学校的两面。IIT就像是印度最极端的一个机会,要么冲上云端,要么在枯井里度过余生。

我们注意到IIT在全世界名校中排名逐年下滑,在其中映射出的各种问题,在它成名后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氛围必然出现弊端。辉煌过后还要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人文的关怀。每所大学都有着她的故事与辉煌历史,不要迷恋她的名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为啥麻省理工学院会流传这样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