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旅游人都去干什么了?

今年新冠疫情让国内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率飙升,裁员、降薪、待岗成为众多旅游企业的选择,酒店业、在线旅游、传统旅行社等旅游业相关子行业首当其冲,许多人要放弃原本的专业和职位,为糊口转行。

旅界采访了两位不同行业、不同世代的旅游失业人士,倾听他们诉说这个至暗时期的心路与思考。

失业的旅游人都去干什么了?
失业的旅游人都去干什么了?

从金牌导游到装修工人

28岁的柳子豪是北京一家传统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疫情前,他是公司欧美线的“全陪兼地陪”,手上持有数家航司、五星酒店的金卡、白金卡会员,一个月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疫情爆发后,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通知,所有的出团计划几乎在一夜之间瞬间蒸发,柳子豪的工作也突然暂停。在这个讲求“社交距离”的时期,他原来的工作恰好相反,是推广“社交接触”的工作。

他在疫情初期便有危机意识,感受到社会的恐慌后尝试寻找各种工作,试过做美团骑手、装修工人到近日兼职为交通工具、酒店餐厅等做消毒涂层。

他身边很多同行和朋友需要停薪留职,他自言是幸福的一群,能够找到工作,一些人形容他是“放下身段”、“自强不息”。

他坦白说,起初自认为是旅游管理本科毕业,导游也是一门专业,专投劳力赚钱的工作是“大材小用”,新同事没有和旅游团客人一起的融洽快乐,消毒涂层工作要他通宵上班,起初也难以习惯。

失业的旅游人都去干什么了?

“我现在是没有选择,但我为人乐观,一个导游懂得随机应变,所以不会饿死。”

但这种历练,或许对柳子豪导游生涯有不一样的启发,他自嘲道,“做导游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更好,和工人一起装修酒店时也可以加入旅游人的协调能力。”

他与患癌症的母亲同住,日常生活开支不轻,现在收入连之前的一半都没有,只好节衣缩食,“宁愿留钱买消毒用品,连手机的月费计划也要改选一个便宜的”。

4月16日讯,财政部、人社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通知》。

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同时降低申请门槛、金融机构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率应适当下降,但柳子豪认为这难解已经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老东家燃眉之急。

柳子豪估计大多数传统旅行社可能会撑不住这轮疫情绞杀,许多旅游人会被迫转行。

他指出,这次疫情也突显了导游欠缺保障的弊端,他认为,如果没有小费提成,导游的基本工资很难在北上广深等一些城市立足,而这种畸形的工资制度在疫情冲击下被无限放大。

但他强调,自己热爱导游工作,疫情过后一定会再次现身这个行业,相信在疫情过后,出境游需要受到鼓舞,导游也仍然有其重要价值。

中年转业好难

相比28岁的柳子豪,中年人在此次新冠疫情造成的旅游业全行业大危机中似乎面对的困境更严峻。

40多岁的Liz原本是上海一家五星酒店的公关副总监,她在新酒店上任一个多月,便遇上新冠疫情”黑天鹅”,酒店扛不住客源减少向她开刀。

“这不是一个容易转行的年纪,”她对旅界说,“现在是很迷茫,我已经不考虑一定做酒店业,但市场上没有工作,我每天寄十几封求职信,但全部杳无音信,我现在把期望薪资下调40%,但即使我把期望薪资降至公关专员的级别,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也没有人愿意请。”

Liz投身酒店公关业多年,经历过上海外资酒店最辉煌的年代,也见证了这两年石库门嘉佩乐、镛舍、素凯泰等各种小而美的奢牌酒店开业,但这场疫情让全上海五星酒店的客人凤毛麟角,死马当活马医的“预售”制度也仅够单体酒店略微缓解现金流窘境。

失业的旅游人都去干什么了?

Liz形容,现在不比当年,传统酒店业的收入和其他行业并无优势,早已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她之前工作的酒店在年底前摘牌,刚转了新工作不久,还在试用期又倒楣地碰上疫情而被裁员。

以前,她为了在这行业上打拼,报读过相关酒店管理的MBA课程自我增值,但眼见疫情下一家家酒店相继陷入困境,很可能要忍痛抛弃自己工作多年的专业。

她说,身边早已有很多前同事转行,自己亦曾尝试未雨绸缪,报读其他领域相关课程,希望可以换行。

在这次疫情中,她被裁员后也试图寻找该酒店其他领域工作,但酒店HR告诉她,因为疫情的关系,太多人竞争,她也不好意思与别人争抢。

她目前与老公同住,靠积蓄过活,在这段被迫留在家中的日子,她和老公为生活细节和如何省钱增添了摩擦。

节衣缩食成为不少上海旅游业人士目前的苦恼,Liz说现在不会胡乱买包,新一季的衣服看看就好,甚至要暂停支付保险费,取消一些需要支付费用的信用卡,过往比较自由的消费模式已不在。

“我预计到疫情好转,也难以回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她说,“我每天在愁下个月如何支付房贷,很想找兼职,自己压力很大,不想待在家太久,脱离职场久了,适应能力会变差。”

经历今次疫情后,Liz认为,相比境外政府对旅游业公司、从业人士的各种抗疫基金扶持,“国内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太少,如果像我们这样的酒店都支撑不下去,中国其他中小酒店会如何?

她希望未来投身医疗行业,但目前就算想报读相关课程,也因为疫情受阻,她说,从长远角度看,要需要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转型。

“逆境是一定有的,希望大家可以挨过去,”她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