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一说你会背诵的经典古文吗?

二东本余梦


下学多年,能够背下来的古文寥寥无几了,除了要求必背的,像《岳阳楼记》《训俭示康》~~还可以背的下来吧~

在这里咱不再讨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了。咱们谈一下《训俭示康》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节俭之风。

多年前,饥饿感还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人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于是2013年,流行一种网络热度词汇——光盘行动。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仍是需要遵守的古老美德之一。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官至一品。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训俭示康》便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现身说法,语语真切。接着写近世风俗趋向奢侈靡费,讲究排场,与宋初大不相同,复举李文靖、鲁宗道、张文节三人的节俭言行加以赞扬,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进而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文章更深入一层。最后连举六名古人和本朝人的事例,又以正反两面事实为据进行对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俭能立名,侈必自败。末尾以“训词”作结,点明题旨。全文说理透辟,有理有据,旨深意远,反复运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退而薄田


“能说一说会能背诵的经典古文吗?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呢?真正关注了我的朋友也许看了我的个人简介:本人爱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因此对这个话题我想多谈几句。

初参加工作我就从事文秘工作,持续二十几年,以后又到深圳某校工作十几年,阅读的古典文学也记不清有多少了,记得刚从事文秘工作时,我就买了很多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书籍,坚持每天背诵古诗词一至二首,年轻时我能全本背诵唐诗三百首。包括《楚骚》、《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等,最多时可背诵大几百首古文。至今能够非常流畅地背诵的古文可能在200首左右,比如较长的古文《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梦游天姥吟留别》、《春江花月夜》等,每篇大约在三分钟左右可背诵完毕。还有一些虽不能全文背诵,但可记住大概。

话说经典古文,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经典古文不计其数。本人能背诵的虽只是“沧海一粟",但这些都堪称是经典古文。

水平限制,就不长篇大论了,把我能背诵且自认是经典的古文,选择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经典古文加以简介。

一:楚骚楚辞:

《九歌.国殇》.屈原

此为楚辞名篇之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附全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二:汉赋:

《吊屈原赋 》汉 · 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

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为限篇幅,此赋未附全文。

《滕王阁序》.初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不附全文)

《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四:唐诗.唐诗与宋词是我最为欣赏的古文,能背诵的也较多,唐诗中最欣赏李白的诗,故多简介几首。

( 一)唐诗:李白诗四诗: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从月升到月落,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附全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五:宋词:

( 一)豪放派代表作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青玉案·元夕》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二):婉约派代表作

1:《鹊桥仙》宋.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此词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如梦令》宋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声声慢》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醉花阴》宋 ·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岳阳楼记 》宋 · 范仲淹

这篇散文在我读髙中时就能背诵,至今也能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六:元曲:

元曲相对唐诗宋词来讲,我背诵不了几首,现简介二首小令

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历来为人传颂。一首小令,列出九种景物,语言简单、意味丰富。在九种景物的衬托下,一个孤独愁苦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引人入胜,不可谓不绝妙

2:《大德歌·夏》:关汉卿.元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此是写一个少妇思念远方的情人的小令。最后“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两句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将躁动不安的苦思托现出来,表现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

最后简介一下我能背诵的汉乐府诗

1:《短歌行 》魏晋 ·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这首诗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是一个最合我心意的提问,因此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来回答,上述古文都是我背写的,只是有些古文中的个别字不太确定,写完后校对了一下。以上这些古文只是我能背诵的极少部分之一,因篇幅原因,我只简介了这些,且只有个别古文加了评注。

因篇幅较长,恐有一些误笔或不受之处,欢迎大家阅读指正。


肖双柒


想当年,为了跨专业分别取得初中和高中语文的教学资格,可是下了一番功夫。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文言文,我一律能熟练背诵。当时,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这些文言文都朗读一遍录了音,然后一有空就听。初高中加起来有五十多篇(还有几首长诗)。

后来养成了习惯,只要是想背下什么来,就是滚动播放连续收听。老实说,很有效。

要说我能背诵且喜欢的古文的前三非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秋声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莫属了。

非要取其一,那就苏轼的《赤壁赋》(前)吧。

苏轼曾经两次游赤壁,写下了前后两篇散文赋。虽然他游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他游的其实是湖北黄冈的赤壁,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则在湖北嘉鱼。游了个假赤壁,却着着实实写了两篇好文章。当然,关于赤壁,他还有更为被人熟知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才华自不必说。关于他的散文有“苏如海”的盛誉,读他的《前赤壁赋》正好能感受苏轼散文如大海般的宽阔浩渺的气韵。

赋文的特点:

赋这种文体最早见于战国末年的荀况。就是写《劝学》的那位荀子。

发展到汉代产生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班固、张衡、杨雄。

魏晋南北朝时曹植的《洛神赋》,左思的《三都赋》都很有名。

赋这种文学样式,多采用主客互答的形式,句式骈散结合,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读起来错落有致,韵律优美。

《前赤壁赋》的特点:

苏轼的这篇散文赋,语言典雅精美,清新隽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悲和由悲转乐等情绪变化使得全文波澜起伏,情丝涌动。最终在苏轼的旷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指引下,我们同化于“造物者的无尽藏”之中……

我个人更喜欢课文的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在这一段中,苏轼就“客”对于既是诗人又是英雄的曹操吊古悲伤之情做了回答。对于人生和宇宙给予了超脱的见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可以说这是本篇的灵魂,自此,我们都从箫声引起的悲伤中解脱出来了。当你背诵《赤壁赋》的时候,到最后会有感动之后的欢欣,“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大自然是多么宽广和宽容,在这种无私面前,我们到底还有什么可斤斤计较的呢?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背诵的一点经验,并分享我对于《赤壁赋》的一点感受,仅以此和同好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