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迷”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追忆革命先驱邓中夏的读书岁月

来自:前线客户端

从“古文迷”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追忆革命先驱邓中夏的读书岁月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

1917年,初入北大的邓中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古文迷”,幻想未来能够通“古”入仕。那时的邓中夏虽然报有仇恨帝国主义、不满黑暗现实的救国救民思想,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旧式知识分子。

邓中夏思想的转变,缘于他在北大求学期间的种种经历。在李大钊的引导和十月革命的鼓舞响下,邓中夏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并积极投入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学校中的积极分子。

邓中夏在北大读书期间,他的专业是国文(文学系),但他经常去哲学系、经济系、政治系听课,广泛涉猎各种新知识,积极参加由蔡元培发起的北京大学“哲学研究会”。从1917年底到1918年初,约有三个月的时间,邓中夏忽然非常沉默寡言(他向来是爱讲话、擅于议论风生),除拼命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和杂志之外,经常陷入深思的状态。他的同学杨副时回忆说,“那时邓中夏每天早晨到北大第二院去看书、学习或开会,中午和下午则到校外活动,找人谈话,晚上常常到十二点以后方能就寝。”

1919年初春,邓中夏的湖南同学熊光楚突然来信,说他在湖南高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亲眼看到了民众因缺乏文化和知识,无“自治能力”,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压迫下饱受痛苦。并建议邓中夏在北大倡议,发动全校师生帮助家乡,利用宗祠、庙宇房屋,设立书报阅览室。


邓中夏采纳好友熊光楚的建议,在李大钊和蔡元培的支持下,与廖书仓等人组织成立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他率领北大讲演团,乘举行庙会之机,到东便门外进行第一次露天演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赞扬。邓中夏从北大毕业之前,一直是讲演团的实际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邓中夏参加了5月4日这天的学生反帝爱国游行。当看到北京政府主管教育的一位次长匆匆赶来劝阻,说什么“学生就是好好读书,国家大事可以交政府去办”时,他迎上前去,大声问道:“你身为教育次长,自己不爱国,还不准学生爱国,你是中国人吗?”

后来,当得知自己的同学被军警逮捕后,邓中夏立即将此事报告给蔡元培校长,研究如何设法营救被捕同学。当晚北京大学便成立了干事会(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学生会),邓中夏在会上当选为干事会文书,主要负责对外宣传工作。邓中夏带领同学们开始奔赴各处发表演讲,可以说,这为他后来成为杰出的群众领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20年10月,邓中夏参加了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从北大毕业后,受组织指派,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为此,邓中夏放弃了胡适推荐的到欧美留学深造的机会,也拒绝了父亲在农商部为他谋到的美差,立下“不当官,要做公仆”的志向,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为工人阶级谋利益,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本文史料根据《革命先驱邓中夏》、《邓中夏传》等整合
作者:张帆
编辑: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