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一個年僅23歲,貌美如花,剛新婚不久的女教師被殘忍地殺害。

她全身傷痕累累,衣服不翼而飛。

顯然是遭到了可怕的強暴。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圍繞著這一宗兇殺案,故事在25年後開始。

這部奪得201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阿根廷電影,沒有采用常規性的敘事,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層層深入,帶領觀眾挖出殺害女教師莉莉安娜的幕後真兇。

因為原著小說的作者愛德華多·薩切裡說了,這不僅僅是一個偵探故事。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成功而優秀的敘事不是說非要像《低俗小說》、《敦刻爾克》那樣神乎其技,而是為故事帶來可看性之外,還能夠牽引出主題。

將故事的起始時間,放在關鍵事件的25年後,可以明確突出一個重要的事實,男主角本傑明·埃斯波西託忘不了莉莉安娜的命案。

他始終都放不下。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由於他當年在調查這起案子的時候,和莉莉安娜的丈夫莫拉萊斯成為了好友,所以他把這個案子稱作是“莫拉萊斯的案子”。

如果從25年前開始講起,那電影就失去了一個吸引觀眾看下去的懸念——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本傑明還念念不忘?

莫拉萊斯案肯定有什麼玄機才是。

從25年後開始講起,多了一個懸念不止,還對應了“回憶”的主題詞。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關於莫拉萊斯案,留給本傑明的只剩下回憶。

他不甘心這段回憶隨著自己老去而煙消雲散,於是決定趁還沒忘記之前,打算要把它寫成一本小說。

現實無法解開他回憶的心結,或許文字可以。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只是他遲遲都想不出一個滿意的開頭。

他明明要寫的是莉莉安娜和莫拉萊斯的故事,可回憶起25年前,記憶最深刻的部分卻不是莉莉安娜或者莫拉萊斯。

而是曾經的女上司艾琳。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以至於電影的開場,是關於本傑明和艾琳的。而非案件的當事人莉莉安娜和莫拉萊斯。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似乎這並不是主要事件莫拉萊斯案的主要部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卻擺明是整部電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莫拉萊斯案是故事的明線,跟隨著本傑明的回憶,他為什麼對此案念念不忘的大懸念,變成了能否抓捕真兇和能否懲治真兇的小懸念。

可能是真兇沒有抓住,或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才讓正義感爆棚的他一直難以釋懷。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本傑明和艾琳之間的情感是暗線。

隨著調查過程的逐漸深入,兩人的關係開始變得曖昧。

不過他們並沒有走到一起,艾琳有了一個穩定的家庭,有了孩子,本傑明結婚後又離異,重回單身的生活。

本傑明本打算用小說來解開心結,但卻不知道重要的開頭應該是莉莉安娜還是艾琳。

他只好找到艾琳。

因為解鈴還需繫鈴人。

艾琳是他的另一個心結。

他的心結有兩個,所以故事線也有兩條。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多線故事成功的關鍵,是要把不同的故事線串聯起來。

否則電影就會變得零散,甚至混亂。

通常串聯多個故事線的,可以是一樣物件,或者說是一個意象。例如《兩杆大煙槍》中的兩把槍,這是最為關鍵的物件,電影的片名可不是隨便起的。

同理,《謎一樣的雙眼》,串聯起兩條故事線的,正是“雙眼”。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一部電影,或者是別人的故事,令到你印象深刻,無法忘懷,根本原因可能不是劇情有多麼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是你從故事當中,看到了自己。

本傑明一直認為,莫拉萊斯案是莫拉萊斯的,也是他自己的。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他能夠找出兇手,是因為兇手和他幹了同樣的一件事。

盯著心愛的女孩看。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眼睛是靈魂之窗。

本傑明不僅從兇手的雙眼中看到了一種渴望,而且從莫拉萊斯的雙眼中,看到了無限純潔的愛。

“雙眼”,象徵著愛和慾望。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電影埋了一個細節,艾琳訂婚宴的照片,艾琳自己都記不清拍攝的日期。

本傑明卻記得非常清楚。

為什麼?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因為訂婚宴上他看著艾琳的照片是他認定兇手的關鍵,而照片在他們球場追兇之前就拍出來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球場追兇是電影的華彩段落,近6分鐘的“偽長鏡頭”,從航拍的大遠景,一直拉近到男主角,再到跟鏡頭追逐兇手,一氣呵成,驚為天人。

果然是號稱花費了兩年準備,3天拍攝,動用200個群眾演員,耗時9個月後期製作的史詩級鏡頭。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照片在調查過程中就有了。所以本傑明心裡一早就非常清楚,他認定的兇手為什麼一定就是真兇。

但他不敢直接跟艾琳解釋。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你看,兇手看莉莉安娜的眼神,和我看你的眼神是一樣的。我對你有意思,所以那傢伙對莉莉安娜肯定也有意思啊!

這不就等於尷尬表白了。

當年沒有大膽表白,正是本傑明無法解開的心結。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串聯兩條故事線的還有打字機。

法院的打字機有問題,打不出想要的字,暗示著法律的失效。

敲不了“A”,暗示無法開口的愛情。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莫拉萊斯案未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本傑明對艾琳的愛無處安放。

這是兩條故事線分別引出了兩個“炸彈”。

希區柯克著名的“炸彈理論”,三個人在玩撲克牌,在牌桌下有一顆炸彈,最後炸彈爆炸了,或者不爆炸。

這何嘗不是好萊塢三幕劇的經典教學案例。

三個人在玩撲克牌,是第一幕的建置;

牌桌下有一顆炸彈,是第二幕的衝突;

最後炸彈爆炸了,或者不爆炸,是第三幕的解決。

“炸彈”絕對不能輕易爆炸,是因為要將觀眾留到最後,要等到第三幕的高潮部分,才能開始做“引爆”的動作。

觀眾都希望正義能得到伸張,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多數的影視作品,為了滿足觀眾的期待,都會選擇大團圓結局。

《謎一樣的雙眼》之所以好看,能緊緊地鎖住觀眾,是因為觀眾想要看到莫拉萊斯案的真兇得到應有的懲罰,本傑明和艾琳的感情能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但卻一直不能如願。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要等到最後的10分鐘,導演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才捨得引爆了炸彈。

當然,爆炸的方式不能完全迎合觀眾。

莫拉萊斯案影射了70年代阿根廷的社會動盪,司法的腐敗令到正義變成了一座孤島,悲劇的發生在所難免。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在這樣一種混亂的大環境下,以暴制暴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解決方案。

即便衝突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解決,結局仍然未能扭轉成喜劇。

《謎一樣的雙眼》沒有選擇深入到社會制度層面上的反思,而是選擇迴歸到人性的探討。

在本傑明找回莫拉萊斯的時候,鏡頭所給出的畫面已經說明了,莫拉萊斯處在建築的圓弧之內,意思是,他被“囚禁”了。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就像本傑明說的,淪為時間的囚徒。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更準確地說,是回憶的囚徒。

無論是美好的,還是遺憾的回憶,都有可能變成一個牢籠。

本傑明就是被回憶囚禁的囚徒,而且是“兩個回憶”。

所以有一個鏡頭是,除了建築的圓弧圈住他,還有車窗也在圈住他。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在高能的反轉結局,本傑明終於得知莫拉萊斯案的最後“結果”,他才算是走出了牢籠,但莫拉萊斯還在裡面,一直被囚禁在對莉莉安娜的痛苦回憶之中。

其實多數觀眾都能和本傑明預感到,莫拉萊斯不可能會輕易釋懷。

因為決定結局的不是編劇,而是大家都共有的人性。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至於本傑明能否走出另一個牢籠,遺憾未能牽手艾琳的牢籠,片尾關上的門,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非線性敘事的恰當運用;

雙線故事的巧妙融合;

主題迴歸人性的探討。

做到這三點之外,再加上6分鐘長鏡頭的大亮點,基本的一些鏡頭隱喻。

別人家的電影能拿奧斯卡,絕非純屬意外。

6分鐘長鏡頭驚為天人,結局反轉目瞪口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