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昆明的炊烟

故乡昆明的炊烟


故乡昆明的炊烟

生活在城市,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记忆。

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青红土瓦房,说青红土瓦房其实不甚确切,因为经历了风吹日晒,瓦的颜色已变得有些古旧了,说成灰色的褐色的更恰当些。伴随着声声鸡鸣犬吠,以及灶膛深处母亲亮闪闪的咳嗽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盘旋,又在清风的吹拂下,向四处飘散,弥漫在整个乡野间。

故乡昆明的炊烟

无论早晨、黄昏,炊烟都给我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枝缭绕飞升,让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每每这时,母亲总在灶前忙碌,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柴火,在灶膛里烧着,火光把母亲的脸庞映得格外生动,点燃心中的希望,还有知足和一种淡淡的忧伤。做饭,烧菜,续火,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她们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

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生生不息的庄稼一样,看见炊烟,山里人觉得踏实。清晨的日出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门吱呀一声开了,唤儿声,鸡叫声,新的一天开始了。上学的,上山的搅得小村沸腾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扛着锨赶着牛儿上山下田,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有硕大的希望上升着。

故乡昆明的炊烟

傍晚,夕阳湮红了山村,炊烟缓缓地蠕动着,像是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安宁与闲适。老人们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家人的呼唤。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越发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忧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缕缕炊烟,袅娜升起,像母亲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梦想细致收藏。

我的童年少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看到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假如你没有在乡村生活过,你没有感受到炊烟的缭绕、渗透、温润,你就不会懂得炊烟一词的真正含义,你就无法理解乡村生活的恬淡、质朴、安宁和忧伤。现在的乡村以老人居多,村子里的孩子们长大了,都离开了乡村,离开了炊烟,走向了大城市,村子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了,炊烟升起的时候,已经很少听到母亲呼唤儿女回家吃饭的声音了。

故乡昆明的炊烟

曾反复劝说母亲离开乡村,到城里来住,但她从未曾产生离开村子的念头,她说有鸡鸭鹅的,有菜园,有熟悉的邻居,她离不开了。她说就是踩着泥土、粪土,心里清凉。去城里闷得慌。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她说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耐人寻味。

我想母亲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村子,离不开炊烟了。

故乡昆明的炊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