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禁不住考问?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信仰的力量

2015年的时候,有一部叫做《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影片上映,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一群斯坦福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了一个关于人类行为的实验研究。他们被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狱警,一组扮演囚犯,实验开始之后他们便模拟监狱里的生活。

人性禁不住考问?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信仰的力量


随着实验的进行,扮演狱警的人开始出现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也开始造反。最终,实验不得不被叫停。不过即便是叫停了,但是实验本身是成功的,这个实验的过程充分说明了环境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这些平时看上去斯文的学生在监狱这个特殊的情境下竟变成了嗜血成性的狂魔。

影片中的内容还是很震撼的,但这可不是编剧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1971年的夏天,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进行了一场非常著名的实验——监狱实验。

人性禁不住考问?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信仰的力量


当时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研究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因囚禁对监狱中的管理者行为的影响。

参与实验的志愿者都是大学生,在实验中他们也都很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所以实验开始不久,囚犯和狱警都进入了角色。似乎这看上去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很快一切看上去就没那么轻松了。

到了实验的第二天就发生了一场暴动。囚犯们死掉了囚服上的编号、拒绝服从监狱的管理和命令,甚至还取消狱警。见此状况,津巴多教授给狱警们下达了指令,要求他们控制住局面,尽快平息风波。

人性禁不住考问?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信仰的力量


于是狱警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先是对囚犯们进行了体罚,比如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不提供饭菜,随后又拿走了枕头、被子甚至是床,最后还命令囚犯们赤手空拳清洗马桶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对抗也逐步升级,导致最终局面一度失控。如果实验再进行下去,后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流血事件,于是这个本来计划要进行14天的实验被迫在第五天的时候被津巴多教授叫停了。

实验虽然被迫中止,但是津巴多教授想要的实验结果已经有了结论。人在特殊的环境压力下,善与恶之间的鸿沟真的会在一念之间就被跨越,好人也会做作恶。

人性禁不住考问?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信仰的力量


实验中所谓变成“坏人”的志愿者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成了坏人,而是认为所谓的受害者罪有应得,他们只是选用了以恶制恶的方式来完成正当的人物。而所谓受害者也认为自己的反击是出于捍卫权利和反对不公正对待的壮举。

很显然,在高压环境中,另一个人的性情大变的不是个人性情的差异,不是善恶之间的冲突,也不是观念和立场的不同,更不是法律不够有约束力,而是人对于行为本身尺度的误判。

人性禁不住考问?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信仰的力量


古语有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归根结底,人的行为背后应该有一个强大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仰作为准则才不至于在善恶之间游离,也不至于企图用一些歪理邪说为恶做辩护。

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当然,笔者并不是说人们一定要去信仰宗教,笔者在这里所说的信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生而为人对世界最基本的认知,可以是三观,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态度,只要是你的信奉的都是信仰。但只有这些信仰是善的,人才会远离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