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之路》:一本重塑世界觀的理財書籍

《財務自由之路》,作者是被譽為歐洲第一理財教練的博多·舍費爾,這是一本用於指導讀者轉變理財觀念,運用有效的投資理財策略,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財務自由的理財書籍。

這本書曾創造連續110周雄居德國圖書暢銷榜榜首的銷售奇蹟。被譯為23種文字出版,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


《財務自由之路》:一本重塑世界觀的理財書籍


但當我們打開這本書,其實應該做好心理準備,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賺錢的方法論的書,而是關於你的世界觀、價值觀重塑的書籍

你所以的財富都是你認知的變現,即使靠運氣賺到了錢,到最後還是會憑實力虧掉。因此,提升讀者對金錢的認知水平才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下面就選取書中提出的幾個重要觀點與大家分享:

負起責任

作者在書中提出:“你並非對所有的事件都要負責,但你總是要對自己對事件的判斷和反應負責。”

打個比方,最近4月21日的原油期貨價格跌成了負值,你需要為這件事負責嗎?不需要。

但是,在原油期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如果你在0.01美元的價格下判斷覺得可以抄底,會發生什麼?跌成-37美元的時候你就虧了3700倍,你需要為你的這個判斷負責。


《財務自由之路》:一本重塑世界觀的理財書籍

但是現實中,很多人都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責任,找各種藉口,比如“是客觀環境的錯”、“是運氣不好的錯”等等。因此,作者提出要想實現財務自由,首先要負起屬於你的責任:你把責任推給了誰,也就給了他權力,沒有權力的你不可能因此變富。

但要負起責任並不能一蹴而就,塑造未來的意識始於你的過去。它成長於你的知識之中,那些在過去的時間中改變了許多東西的知識,我們身上發生的潛移默化的改變,自身是注意不到的

因此,作者提出了四種負起責任並不斷拓寬可控領域的方法:

  • 從舒適的環境中脫離出來
  • 發現問題: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它雖然處於我們的個人範疇之內,卻處於我們的可控領域之外。
  • 正確的提問方式:將“我能做到嗎?”改成“我如何做成這件事情呢?”。
    我們首先要問的不是“為什麼”,而是“怎麼做”。同時我們提出的問題應該以當下為中心:我們現在能做些什麼?
  • 擴大你的個人範疇

消除債務

作者認為,債務(尤其是消費貸)讓人總是一無所有,在不斷地給別人打工,失去自己的資產。作者自己也曾經身負債務,身體不健康,頂著96公斤的身體開著一輛沒有門把手的小汽車。但憑藉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投資理念,他在30歲時擺脫了債務,獲得了成功——這時,憑藉個人資產產生的利息,他就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

書中提出了消除債務的13個實用建議:

  1. 向長期目標看齊。問一問自己,你的所想、所言、所為是否都對你實現目標有幫助。
  2. 改變自己的信仰。
  3. 永遠不要說“這沒用”。每一元都有用。
  4. 將自己的每一筆支出都羅列出來。要按照預算計劃來支配金錢的支出
  5. 剪碎你的信用卡。
  6. 將可透支的信用賬戶換成普通信用賬戶。
  7. 將所有未收回款項羅列出來。親自去找你的債務人收取欠款。
  8. 開誠佈公地與你的債權人交談。
  9. 每月償還債權人的錢數不能超過每月餘額的一半。
  10. 對每一筆支出,都要問:這筆支出有必要嗎?我必須花這筆錢嗎?
  11. 尋找新的收入來源。
  12. 為自己限定每月支出的最高限額和每月收入的最低限額。
  13. 培養危機意識,模擬極端情形。

增加收入

根據2019年胡潤榜的數據估計,全中國富裕家庭(資產過千萬)佔比僅為3.6%,大多數的還只是普通人。為什麼沒有很多人變富有呢?

作者認為:如果你做所有人都做的事情,那麼你也只會擁有所有人都有的東西。如果自身不改變,那麼任何事情都不會改變。

因此你不應該以自己當前的狀況為導向,而應該以你想要獲得的狀況為導向。並致力於改善個人特質中的五個板塊:能力、精力、影響力、自我評價、創意。

作者讓讀者對自己的這五項特質進行打分,其中:

能力(滿分10分):即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什麼水平?自己有沒有將自己定位為專家?你是否在專業領域之外還繼續深造?你的個人能力是否和你的專業技能共同成長?

精力(滿分10分):你實際投入了多少精力在你的事業中?你還有多少能量?你能否將精力集中起來全心全意地做某件事情?你熱愛你的工作嗎?

自我評價(滿分10分):你是否對自己感到滿意?在多大程度上感到滿意?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劣勢在哪?你是否針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採取具體措施?你推銷自己的技巧如何?

影響力

(滿分100分):網球運動員費德勒、納達爾等能夠賺到很多錢,一方面是因為他足夠優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看他的比賽。你能否利用你的技能掙到錢,取決於有多少人知道。影響力是最大的乘數。所以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條滿分是100分

創意(滿分10分):你具有創造力嗎?你是否樂於接受新事物?你是否會把靈感馬上寫下來?你相信自己的靈感並付諸實踐嗎?你是否相信每一個你需要的信息和解決方法都可以被找出來?

然後將各個項目的得分相乘除以2,大概就是你每個月的收入了。例如:你的能力是5分,精力為10分,影響力有3分,自我評價為6分,創意為6分,得出的結果就是(5*10*3*6*6)/2=2700分。如果你的影響力能夠有30分,那你就有27000分了。

這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項目,而為了避免自己給自己打分的過程中出現盲目,可能還需要詢問自己身邊的朋友的意見。但不管怎麼說,從這五個維度能夠讓你再想辦法提升自己,增加收入。

投資者和股民應遵從的原則

作者認為,投資者和股民首先應該對投資、投機、債務有清醒的認識。想要變得富有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投資者,而非一個投機者。儲蓄並進行資本投入的人,還並不一定是一個投資者。

怎麼判斷是投資還是投機或債務呢?作者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關注資金的流動方向,資金流動的方向就表明了這是一筆投資還是一筆債務。如果資金流向你,那麼這是一筆投資,如果資金從你口袋流走,那麼這是一筆負債。而“一個投資者會在買入的時候獲得利潤,而非在賣出的時候”。

因此,不要將炒股認為自己做了比投資,這是在投機。因為只有當你賣出股票的時候你才能獲得收益,而不是在買入的時候。

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投資者應該遵守的七個原則:

原則1:只有投資者會使自己的金錢顯著增加。一筆投資是從最初開始就會定期獲得收益的。

投機不一定是壞事,壞的是,你實際上做著投機的行為,卻認為自己在進行投資。在投機是掌握兩點知識很重要:清楚買入賣出的最佳時機,能夠正確估算價值和利潤率

原則2:如果金錢遠離你,這就是一種負債。如果金錢流向你,那便是投資。

原則3:確定你的資產類型到底是貨幣資產、有形資產還是賭博,並且遠離賭博,直到你真正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為了建立起投資的系統性。你絕對不能隨意地進行投資或花錢

原則4:有形資產完勝貨幣資產。長期以來,有形資產投資一直都勝過貨幣資產投資,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

原則5:你必須承擔風險。你應該把一部分資金用於貨幣資產,包括定期存款賬戶、貨幣基金和債券。但是另一半資金用於有形資產。

原則6: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原則7:如果你是一名普通投資者,在行情低迷期需要的不是貪婪,而是求得自保,真正頂尖的投資者還是少數。


不要認為擁有了這本書就可以變得富有,更多地去運用這本書,使這本書的知識成為你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改變自己對於金錢、收入、債務的看法,從思想開始重新塑造自己,然後才會將自己的潛能激發出來,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或許這就是作者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