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暴斃而亡。常遇春的意外離世給朱元璋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年僅四十的常遇春為何突然一日之內暴斃而亡?史書僅以“暴疾卒,年僅四十”寥寥數語將常遇春的暴死一筆帶過。從常理來推斷,對於大明王朝創立有著汗馬功勞的一代悍將,其離奇的死因史料竟然記載的如此簡單,這完全不符合常理。於是後人對常遇春之死有如下幾種猜測: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一、功高震主被朱元璋所害。

這種猜測可以說完全不靠譜,首先結合當時朱元璋所面臨的形勢我們便能輕易的推翻這個結論。元末農民起義大軍中,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除了朱元璋的割據勢力東有張士誠,西有李思齊、明玉珍,東南有方國珍,北有蒙元帝國等各方割據勢力,朱元璋在這個時候不大可能自毀長城,自斷臂膀來損耗自身的戰鬥力。常遇春的長女常氏嫁給了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朱標為太子妃,這更足以說明朱元璋與常遇春的關係非同尋常,更不可能因為功高震主而害死常遇春。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二、戾氣太重,殺降過多,天理報應。

據史料記載,常遇春殺戮過重,到了無以復加的變態地步了,究竟變態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舉例說明一二。據說常遇春每攻下一座城池,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忙著屠城,一次在常遇春在睡夢中夢到平民們極力反抗自己,並被平民侮辱,於是憤怒的喊道“此地刁民,實在該殺”,當時手下的將士以為這是常遇春下達的命令,立刻進行了屠城。等他醒來,發現軍士都不在軍中,常遇春馬上驚出一身冷汗,急令收兵,這時大軍已屠城20裡,戮殺平民無數,血流成河,滿城屍橫遍野。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1359年,常遇春在攻克九華山時,陳友諒軍隊近4000人被常遇春生擒。當時常遇春不聽徐達的苦心勸阻,私自將降兵全部活埋,這也直接點燃了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的導火索。綜合種種跡象表明,常遇春肆意殺戮的確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但若與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白起相比,常遇春的屠城殺降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所以提出常遇春暴斃與殺降有著因果報應的說法未免太過於迷信。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三、感染瘟疫,不幸身亡。

這種說法更不靠譜了,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北征的常遇春時值七月份,從中國地理氣候上來看,南方與北方每到七月份,都是極為炎熱的季節,而瘟疫一般產生於春秋季節。加之瘟疫都是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在動輒上萬人的行軍隊伍中,其他人沒有感染瘟疫而唯獨常遇春感染,這種解釋從醫學上講可能嗎?因此以上種種說法都是以訛傳訛的道聽途說罷了,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那麼常遇春究竟怎麼會突然暴斃?

我們可以從常遇春常年征戰的角度來分析。作為一軍的統帥,常遇春卻總喜歡衝鋒陷陣。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過他:“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甚非所望也”。當時常遇春“拜謝”,可是到了戰場,依然我行我素,“單騎突其陣”。在二十幾年的征戰中,常遇春多次負傷,加上不停的征戰,居無定所,食無定時,身體可能積勞成疾。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大軍北征從5月出發,到7月班師,正值盛夏之際,天氣炎熱。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戰計劃,又要披甲衝鋒陷陣,體力消耗極大,雖然表面上沒事,但身體處於十分危險的境況。而柳河川位於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內,7月間雖然氣溫高,但晝夜溫差極大。而常遇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患上了“卸甲風”而暴死的。


大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四十歲卻突然暴斃

大圖模式


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區白天天氣炎熱,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氣溫涼爽,他不顧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發 “中風”之疾,連帶著多年傷病,身體達到了極限,加上大軍遠征,沒有良醫,遂不治身亡。

常遇春的死亡之謎如同歷史的黃沙掩埋了一切,今人早已無從考證,然而太史公司馬遷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雖然不惑之年的常遇春暴斃於疆場,但其勇冠三軍,披堅執刃,勇往無前,浴血疆場的英勇事蹟卻永遠激勵著後世華夏子孫,塑造出了不屈不撓開拓進取的漢民族風格,成為後世之人引以為傲的學習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