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他兩次主政新疆,立誓為新疆人民服務到底,最終一家四口長眠天山!

轉自朋友:忽培元並序:

懷念王恩茂將軍

今年是王恩茂將軍逝世十九週年。王將軍同西北局老領導馬文瑞是老友。上世紀八十年代,兩人同時期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老常駐新疆,每次開會來京,都要到花園村一號看望馬老。延安時期的老友相逢交談,其樂融融。作為秘書,我受馬老委託,曾多次專程看望採訪過王老。一次臨別時,老人親筆簽名送我一套剛出版的多卷本《王恩茂戰爭日記》。我一連兩個多月,認真讀完,對中國革命戰爭,和老一輩革命家的人格風範與精神世界有了更加深入具體的瞭解。日記有長有短,文筆樸質親切,從長征開始,到新中國誕生,一天都沒有終斷。其非凡強大的意志力可見。至今難以忘終。那時,王老已經八十多歲高齡,重病纏身,眼睛幾乎失明,行走也不方便,但頭腦十分清醒,對毛主席十分懷念,對小平同志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十分擁護,對改革開放充滿信心。如今看到我輩中有些文丑,自以為是,數典忘祖,飽食終日,毫無敬畏感恩之心,攀洋自重,愧對先烈前輩,愧對工人農民士兵呀!

4月12日,是一代將領王恩茂逝世19週年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天涯無處不芳草,我願垂老天山旁。而今壯志尚猶在,願將餘生獻新疆一一王恩茂

他15歲參加革命,立下赫赫戰功

兩次主政新疆,官至副國級

在疆工作四十餘載

為新疆的發展奮鬥終生

最終魂斷天山,溘然長逝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隻身赴革命,只為報國

1913年王恩茂出生於江西永新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天資聰慧,家裡省吃儉用,供他讀小學、中學。1928年5月,王恩茂懷揣《嚮導》《先驅》等進步刊物,獨自從永新出發,走了3天山路,隻身上井崗投奔革命

1933年 7月,王恩茂擔任湘贛省委書記任弼時的秘書,他從任弼時身上學到很多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期間他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從1934年10月23日到1949年12月30日,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戰鬥多麼激烈,整整15年,從不間斷,寫滿了18個日記本。

1941年3月12日,王震、王恩茂帶領359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時王震兼任延安軍分區、衛戍區司令員,南泥灣的日常工作多由王恩茂和副旅長蘇進主持。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1941年,王恩茂(右三)與王震(右四)在南泥灣。

南泥灣幾十裡荒無人煙,部隊進駐時,下雪天冷,寒風刺骨,夜間露宿,虎嘯狼嚎。為了禦寒和防止野獸襲擾,王恩茂與戰士們一起點起堆堆篝火。他帶領部隊搭窩棚、挖窯洞,在荒坡安營紮寨。為此他賦詩一首:

窯洞草房好軍營,茅草床鋪軟騰騰;三尺厚雪纏羅被,茂密梢林好屯軍。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1942年,王震將軍(左)和三五九旅官兵們在研究開發南泥灣的計劃。王震左手邊為王恩茂。

王恩茂與戰士們在山上同吃同住同開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揹著钁頭和戰士們一起上山,擔負和戰士一樣的生產任務,手上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他在日記中寫道:“上山去挖地,風不停地刮,挖松的泥土不時吹到我的臉上,前面放火燒草,火舌順風吹到我的臉上,燒山啪啪的聲音和挖地咚咚的聲音交響在一起……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以30萬人馬將中原軍區部隊包圍壓縮在以宣化店為中心、縱橫不足百里的狹小區域。王恩茂指揮717、718團阻擊由荊紫關撲過來的敵軍,掩護大部隊分兩路搶渡水位猛漲的丹江,粉碎了蔣介石把359旅消滅于丹江以東的企圖。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毛澤東359旅的勝利宴會上動情地說:“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的第二次長征。你們雖然犧牲了不少同志,但是光榮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你們是黨的寶貴財富。

汗灑西北,立志建設新疆

1949年,時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政委的王恩茂隨軍入疆,從此與新疆結下了不解之緣。王恩茂滿懷豪情地對指戰員說:我們這支部隊,紅軍時期爬雪山、過草地,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時期南下北返,行程兩萬兩千裡,被毛主席稱為第二次萬里長征;

這次進軍新疆,歷時290天,行程一萬多里,是第三次萬里長征。

我們要繼續長征,為保衛新疆、建設新疆立新功!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當時,面對國民黨潰敗部隊在哈密大肆搶劫當地百姓,王恩茂迅速出擊,平息了叛亂,當地百姓認為這是一支神仙派來的部隊,部隊平息叛亂後要繼續前行,浩浩蕩蕩的老百姓擋住了隊伍,百姓希望解放軍能留下來,解放軍在,百姓才覺得安寧,面對深情的百姓王恩茂說,

“前方還有許多向你們一樣,受苦受難的百姓等我們去解放”,老百姓這才讓開了路。

這年11月和國民黨特務在和田策劃叛亂,王恩茂率隊進行了一次軍事史上少有的穿越,部隊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在補給不足、裝備缺失的情況下,一舉殲滅叛亂敵軍,也揭開了庫爾勒、阿克蘇、喀什等地解放的序幕。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美國駐迪化(烏魯木齊)副領事馬克南預言,共產黨的軍隊將會餓死在新疆。

10幾萬解放軍扛起坎土曼開始了3年大生產運動,王恩茂既是指揮者,也是拓荒者,當年開荒播種80多萬畝,收食6580多萬斤,到1952年,新疆部隊開荒800萬畝,建成95個半機械化和馬拉犁農場,收穫糧食7.5億斤,不僅滿足了部隊需要,而且緩解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糧荒。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先後鎮守新疆的王震(右)與王恩茂合影

王恩茂白天開荒極度勞累,晚上還要走村串戶做社會調查。他一邊喝涼水啃幹饢(麵餅),一邊訪百姓做記錄。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後,又在昏暗的油燈下寫成了《新疆社會調查》,指出當年新疆地主佔有土地的狀況比內地更為嚴重,不足5%的地主富農,卻佔有80%的土地;而95%的勞動人民,僅有20%的土地。他認為消滅剝削必須要打好減租反霸、土地改革兩個仗。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右起)王恩茂、王震、包爾漢、徐立清在新疆

當時的新疆還存在的問題就是土地分配問題,地主有幾千畝地,許多百姓卻世代為奴,和田大地主艾買拉合提有五萬多畝地,農奴上千人,王恩茂深知,不能贏得最廣大群眾的信賴,就不能保護解放的果實。

他組織實施了土改、減租,270萬農民分到了土地,最少的一畝,最多的七畝,減租把從地主家繳獲的一億斤糧食,送進了40萬戶農民家裡,一時間陽光普照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喜笑顏開。

1952年,王恩茂擔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書記、新疆軍區代政委,後又任新疆黨委第一書記、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全面主政新疆。當時,部隊工資高於地方,王恩茂既有軍銜又有軍籍,同時還擔任地方領導,但他堅持只拿地方的低工資。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為了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和軍隊新的體制,王恩茂主持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軍區於1954年7月15日上報了《關於新疆軍區生產部隊領導機構名稱的請示》和《關於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請示》,8月中央軍委總參謀部覆電同意。

這樣,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六師,六軍十六、十七師大部分官兵,二十二兵團全體官兵及五軍大部分官兵約10.5萬人集體轉業,組建了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

從此,在共和國的序列裡新添了一支不穿軍裝、不拿軍餉、永不轉業的特殊“軍種”,拉開了新中國成立後在新疆開展大規模屯墾戍邊的序幕,譜寫了我國屯墾戍邊史的新篇章。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1954-1966年,是兵團高速發展時期。耕地面積由一百一十一萬畝猛增到一千二百多萬畝,十二年增長十二倍,上交糧食四億五千萬斤,贏利一億一千萬元。兵團的隊伍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由兵團成立時的17.5萬人,發展到“文革”前的148萬人,兵團成了自治區經濟建設中的生力軍。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圖為兵團戰士興修水渠

王恩茂把千古荒原變成了塞外江南,南泥灣奇蹟再一次讓王恩茂實現了,以至於在新中國3年困難時期,內地大部分地方發生饑荒,新疆卻以滿載2.5億斤糧食反補內地。

一大批軍墾新城鎮,諸如石河子、奎屯、五家渠、北屯、阿拉爾等,在戈壁深處,沙海邊沿上崛起。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王恩茂同志在扶犁耕田

解放前新疆沒有任何現代工業。軍墾戰士們節衣縮食,把節省下的軍費和津貼費用來買機器、修廠房、建道路。僅僅兩三年時間,就建成了八一鋼鐵廠、十月汽車修配廠、葦湖梁發電廠、六道灣煤礦、七一紡織廠等幾十座現代化工礦企業,為新疆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53年迪化電廠(今烏魯木齊葦湖梁電廠)投產發電

1960年10月中旬,他到石河子墾區視察提出農村建設按照好條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帶、好村莊的“五好”標準規劃建設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五好”農村建設由點到面在天山南北全面鋪開。“文革”期間,“五好”建設受到嚴重干擾,王恩茂重返新疆後,強調農村和兵團都要堅持建設“五好”。

“五好”建設對新疆農村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78—1995年的17年間,全疆糧食畝產由107公斤增至305.5公斤,棉花畝產由25公斤增至83.9公斤。增產效益中,“五好”建設貢獻份額達30%~50%。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我要一直守在那裡”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王恩茂受到衝擊。一次,毛澤東在北京接見各大軍區司令、政委,王恩茂個子比較高,特別顯眼,毛澤東跟他打招呼:“聽說新疆造反派要打倒你,會不會打倒啊?”王恩茂不知如何作答,只好硬著頭皮說:“這就看主席您的態度了。”毛澤東笑著說:“我看打不倒。”走幾步,回頭又說:“王恩茂打不倒。”

但是,在“四人幫”的干擾下,王恩茂還是被打倒了,在新疆受到輪番圍攻批鬥。1969年,他被迫離開工作了20年的新疆,到北京二七車輛廠勞動了2年5個月。1971年,在林彪外逃的“九一三事件”後,他被安排到安徽蕪湖任地委副書記。1975年,王恩茂給毛澤東寫信,請求批准他回部隊工作。在毛澤東的過問下,王恩茂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政委。

1981年,鄧小平親自點將,調王恩茂回新疆,任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烏魯木齊軍區第一政委。 68歲的王恩茂,臨行前他激動得一夜無眠。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鄧小平與王恩茂握手

上任之初,王恩茂在去南疆調研的路途中路過輪臺古城,他下車走到一堵殘垣斷壁前,對隨行人員說:“漢代的官吏班超,在新疆待了30年,68歲時經過輪臺回長安;我68歲重返新疆,走的是同一條路,但方向不同。我們是共產黨人,我願意為新疆各族人民服務終生,將來我死後要埋在天山腳下。”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少數民族群眾教支邊女青年跳舞

維護新疆社會穩定,是當時王恩茂要面對的頭等大事,而增強民族團結是新疆穩定的基礎。王恩茂還創造性地貫徹中央提出的“兩個離不開”理念,即“漢族幹部離不開少數民族幹部,少數民族幹部也離不開漢族幹部”,並在實踐中深化、完善成“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互相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思路。此後,“三個離不開”成為新時期我國處理民族關係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

1981年中央決定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王恩茂同志深知生產兵團在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鬥爭中的重要性,他立即著手籌劃恢復生產兵團的事宜。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1983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全國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膽進行農村改革。兵團黨委大力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在兵團農場改革“幹多幹少一樣”“幹好幹壞一樣”的情況,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改革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給農工以生產經營自主權。

開國中將的愛情故事

王恩茂與妻子駱嵐相識於陝甘寧邊區。當時,王恩茂隨三五九旅從華北抗日前線西渡黃河,到達陝甘寧邊區,執行保衛大西北等任務。經過戰火的洗禮,此時的王恩茂已經成長為一位儀表偉俊、文武兼備的優秀領導者。但由於他性格內向、不善社交,又忙於工作,一直無暇顧及個人問題。

綏德縣委組織部長楊鶴亭看在眼裡、想在心上,決定為王恩茂物色一位好姑娘。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覺得在綏德縣婦女會訓練班任政治指導員的駱嵐同志是一個不錯的姑娘。楊鶴亭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他忙完工作後就把王恩茂和駱嵐叫到辦公室,熱情地為他倆牽起了“紅線”。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王恩茂和駱嵐幾次相約後,駱嵐怎麼也積極不起來。因為她感到王恩茂缺少年輕人的活潑與熱情。在她看來,像王恩茂這樣的“老幹部”,大多是隻會打仗的“大老粗”,雖值得尊敬,卻無法產生愛情。

作為一名奔赴延安尋找革命真理的青年學生,她理想中的愛人應該是經歷相似、年齡相近的知識分子……而眼前的王恩茂又黑又瘦,木訥少言,顯然不是自己的理想伴侶。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為了早日擺脫別人介紹來的這份“愛情”,駱嵐還想出了一個鬼點子。她“夥同”一位女伴自作主張地給王恩茂介紹了一位女友,並找出各種理由和辦法,企圖急於成功,還下了“最後通牒”:你如果不要這位同志做愛人,將會真的做革命的“和尚”……

這讓極少生氣的王恩茂很“上火”,不僅寫了一封措詞激烈的回信,而且還當面批了她一頓。就這樣,“紅線”在駱嵐這一頭斷開了。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1941年8月的一天,在延安學習的王恩茂突然接到駱嵐的來信。原來,駱嵐在三五九旅駐地工作期間,對王恩茂的思想品德、工作學習等情況漸漸有了新的瞭解,同時駱嵐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紅軍幹部有了較正確和較全面的認識

特別是當她得知王恩茂長年堅持寫日記後,覺得王恩茂不僅會打仗,而且有文化、有知識。於是,姑娘的心被漸漸打動了,愛情的火花真正迸發出來了。就這樣,斷了的“紅線”又接上了。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1942年除夕,這對歷經兩年愛情考驗的戀人在延安南門外金隆客棧內一間破舊房子裡喜結連理。那是一個非常簡樸的婚禮。

新郎新娘沒置買一分錢的新婚之物,只是把各自用的兩套舊衣舊裝拿到了一起。他們最珍貴最特殊的禮物是一個十幾頁的小黃紙本,上面寫滿了首長、戰友和部下給他們的新婚賀詞,其中時任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生產節約運動委員會主任王首道寫的是:“愛情與共產主義事業的結合。”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在二軍挺進新疆的路途中,駱嵐帶著三個孩子(小的剛出滿月)從西安乘大長車向甘肅酒泉趕隊,一路上吃盡了苦頭。她不僅要自己搬行李,還要給小的餵奶,給大的餵飯,經常顧此失彼。當她們母子4人在酒泉同王恩茂團聚時,王恩茂只知道高興,連一句“你們路上辛苦了”的安慰話都沒有。

駱嵐滿肚子委屈,不免把王恩茂數落一頓:“別的首長都能想到老婆孩子,曉得女人路上難處多,你這當政委的就想不到,特別是我才出月子不久啊!”駱嵐沒有想到,丈夫的回答竟然是:“高溫能鍊鋼,吃苦能煉人嘛!工作上要向上看,生活上要向下看。”

王恩茂夫婦非常熱愛新疆,這從他們給孩子的取名上即可見一斑。當年老四降生時,夫妻倆給他取名叫“北新”,老五取名叫“北長”,老六取名叫“北建”,其寓意為“

長期建設新疆”。

魂斷天山,幸埋忠骨

那時,不少幹部要求調回內地,被戲稱為“一江春水向東流”。王恩茂到且末縣調研,一位縣委副書記把調動報告交給了他。王恩茂在縣委擴大會上講話時,講述了自己的一樁家事:1964年,他把84歲的父親接到新疆,不久父親得了胃癌,堅決要求回江西永新老家,落葉歸根。

不管他怎麼勸,父親都執意要回去。王恩茂最後說:“我是要為新疆百姓服務到底的,將來我死了也埋在新疆,就埋在你的身邊守著你。”父親終於被感動了,點頭同意,去世後就埋在了新疆。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王恩茂動情地說:“誰不愛自己家鄉?但我們共產黨人應有更博大的胸懷。我36歲進疆,與新疆各族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我愛新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愛新疆勤勞樸實的各族人民。眼下新疆的條件不盡如人意,更需要我們去改變它。

我和老伴,還有我們的兒孫,都將永遠住在天山腳下,和新疆各族人民戰鬥、生活在一起!”聽了這番感人肺腑的講述,大家的眼睛潮溼了。之後,那位縣委副書記主動撤回了調動報告。這個故事在全疆不脛而走,那些想走的幹部、知識分子紛紛放棄了調走的想法。

1986年3月,在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王恩茂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88歲的王恩茂因胃癌病逝。

《紐約時報》當日發表評論:一個跟隨毛澤東長征的老戰士把一個落後荒涼的新疆社會帶進了文明年代。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王恩茂之墓

1966年3月,王恩茂的父親病逝,埋葬在烏魯木齊公墓。1967年7月,王恩茂第四個兒子在文革中被打死,埋在爺爺身旁。2001年,88歲的王恩茂溘然長逝,長埋於烏魯木齊,了了“將來我死後也要埋在新疆”的夙願。2006年,王恩茂的夫人駱嵐去世,骨灰安放在丈夫墓旁。

兩次主政新疆的王恩茂


王恩茂一家

一家四口長眠於天山腳下

王恩茂與家人用行動

兌現了他要為新疆服務到底的諾言

他是新疆人民的英雄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今天,是王恩茂

逝世19週年紀念日

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了

但他仍然活在

新疆人民的心中

讓我們永遠緬懷他

(最愛大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