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1928年春,軍閥孫殿英率領自己的部隊以軍事演習為名,將清東陵的全部守陵人員驅趕,並封鎖關隘,實行禁行,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垂涎東陵許久的孫殿英,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他目光貪婪地望著東陵,隨後命令工兵用炸彈轟開東陵,之後瘋狂盜取東陵陪葬品,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東陵大盜案”!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清東陵是清朝著名的皇家陵墓,這兒埋葬著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5位皇帝、並有15位皇后、136位嬪妃等諸多皇室成員,可謂陣容豪華。不過比起外部雄偉的陵墓,墓內的陪葬品才是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單是慈禧一人的陪葬品據說就頂的上大清四年財政收入,再算上其他人的陪葬品,用一句“富可敵國”形容絕不為過。原本在清朝讓位後,依舊設有旗兵、綠營兵等部隊守護陵園,可隨著時代的變遷,東陵最終脫離了清朝的掌控,落入到北洋軍閥手中。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孫殿英原本是國民黨派遣過去剿滅冀東一帶散匪的,但在路途經過東陵時,孫殿英看見富麗堂皇的東陵起了歹心,最終他通過一系列手段,成功進入東陵之內,整整瘋狂偷盜了七天七夜才罷休。在孫殿英盜墓過程之中,乾隆的頭骨被他一腳踢碎,髮辮及肋骨等皆被拋置在墓門,而慈禧亦被拋屍棺外,給人撬開了嘴巴,以取口中玉珠,整個東陵一片狼藉,當消息傳出來後,社會各界強烈要求嚴懲孫殿英,溥儀在得知東陵被盜後更是憤恨的表示:“不報此仇,誓不為愛新覺羅後裔”,但孫殿英卻通過行賄國民黨高官的方法,逃脫了審判,之後他還得意洋洋的對人表示:“孫中山推翻了滿清,我孫殿英挖滿清的墓,我們一樣都是革命者!”。對於清朝後人的譴責,孫殿英則表示自己是替祖宗報仇,因為他自稱是明朝大將孫承宗的後代,甚至還堂而皇之的給自己辯解道;“我是給漢人報仇”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對於孫殿英的這些說辭,很明顯是他為自己盜墓找的蹩腳藉口,倘若他真的是“為漢人報仇”,那為何把墓中財寶收為己用,而不是捐獻出來呢?其次,中華民國成立以後,隨著權力的交接,清皇陵也成了國家文物的一部分,哪怕清朝統治者惡貫滿盈,但皇陵是屬於國家所有,不屬於前清皇室所有。殿英挖墳盜寶,毀壞文物的行為是赤裸裸對國家文物的破壞,是嚴重的犯罪行為。

不過既然孫殿英的目的是盜寶,為何他又不盜取離東陵不遠的明十三陵呢?這個原因咱可以好好聊下。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有人認為是明十三陵年代久遠,估計早被人盜過了,價值已失去。但其實明十三陵是保存很好的,甚至到了建國後,依然只有兩座墓被動過,其中之一是崇禎帝的思陵,另一座則是在吳晗、郭沫若的建議下,才把萬曆皇帝的定陵給挖了,所以並不存在明十三陵價值已失的說法

孫殿英不盜取明十三陵的原因一方面是明十三陵不在自己的勢力範圍,明十三陵距離清東陵大約160公里,那裡是軍閥大佬所在地,捨近求遠自然是不可取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盜取明十三陵的影響比盜取東陵大太多了,孫殿英絕對不可能像盜取東陵那樣安然無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由於孫中山先生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推翻清朝的,所以社會對於滿清依舊報以仇視的態度,對於孫殿英盜取清朝陵墓還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但明十三陵不同,明陵是明代皇帝的陵墓,明朝是漢人政權,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情,在漢人心中的地位比滿清崇高不少。孫殿英如果公然盜取明陵,那必然遭到所有漢族人的仇恨。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還有最後一點則是,雖然孫殿英貪財,但他在民族大義前倒有幾分出息。在抗戰之時,有不少軍閥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僅僅是口頭抗日,而不願意真正賣力抗日,但孫殿英在抗日前期卻是真正的浴血奮戰,保衛國家。在長城抗戰之中,傷亡最大、打的最勇猛的正是孫殿英的部隊,所以他心裡對於漢人政權的明代陵墓心裡多少存在著敬畏,故不敢盜取明陵。


孫殿英盜了清東陵,為何不盜取百里之外的明十三陵呢?


那麼“摸金校尉”孫殿英最終下場是怎麼樣呢?在解放戰爭之後,當解放軍圍攻河南湯陰,孫殿英被劉伯承打敗俘虜了,但鑑於他在抗戰前期的功勞,劉伯承親自釋放了他,不過最終因為吸毒導致患多種病症的東陵大盜孫殿英還是病重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