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森林是大自然的名片,綠色是這張名片最耀眼的底色。

  人類生活最初依託於森林,進而離開森林走向更廣闊的原野,開拓更嶄新的疆域。而在獲得日新月異發展和生活富足的今天,人類又開始回望綠色,嚮往森林。我也一樣。

  此刻我就置身在國家森林公園、山西沁源縣靈空山的原始森林深處,眼前植被茂盛,草木葳蕤,空氣清新,鳥叫蟲鳴。參天的古木將燦爛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切割成無數眩目的碎片,宛若天安門國慶大典的禮花正在高空縱情綻放,那絢麗的色彩和光暈令人眩目。我不由得閉上眼睛,貪婪地作著深呼吸,一次次讓清新的空氣和負氧離子沖洗自己的肺部,幾近陶醉,思緒也不由自主漂至遠古年代。

  人類的祖先,依賴森林棲息、取食、勞動,甚至用來作為防禦敵人(其它動物)進攻的場所。樹葉蔽身,摘果為食,茹毛飲血,鑽木取火,刳木為舟,構木為巢,弦木為弧,剡木為矢,森林成為人類繁衍進化的發源地。人類在脫離森林後的社會生活中,仍然依附於森林資源,從中攫取森林財富,並依賴於林業創建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然而,人類對森林與大自然無節制的掠奪,也使森林資源枯竭的危機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危害正不斷懲罰著人類自身。大規模的城市化開發,當代人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掠奪和對物質生活的過度消費,城市裡密集的人群,擁擠的交通,喧囂的市聲和日漸汙濁的空氣,每日每夜無不刺激著人類的神經,逼迫著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綠色,嚮往森林,迴歸自然,返樸歸真。

  是啊,如今久居都市的人們,誰不想感受大自然綠樹簇擁、花草環繞的美景?誰不希望能盡情呼吸森林裡清新的空氣、醉人的芬芳?

  以森林為代表的綠植對人類的好處,如今已經眾所周知。

  據科學測定:每667平方米的樹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49千克氧氣。每公頃森林每天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產生730千克氧氣。每公頃綠地每天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產生600千克氧氣。一個成人每天需放出0.9千克二氧化碳,消耗0.75千克氧氣,每人約需10平方米的綠地。樹木覆蓋的地面比裸露地面減少粉塵20%。每公頃杉林每年可吸附灰塵36噸左右。長期在森林中生活的人,很少患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等疾病。綠色植物不僅可以吸收、過濾放射性物質,而且還可消除生活中的噪聲。實驗證明,有樹木的地區噪聲比無樹木的地區可減少10分貝以上。70分貝噪聲通過4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15分貝。生理學則提示:人在森林、花卉叢中靜養,可以神清氣爽,精神放鬆,心率減緩,血壓、體溫均相應降低,其綜合效應可使人的壽命延長……

  ——森林如此有益,誰不向往森林呢?

  可反過來問,誰又能願意遠離都市、長期隱居於偏遠的森林呢?

  這是一對矛盾,對任何一位現代人來說,恐怕多數人都難以作出兩全其美的選擇。但無論如何,現代人對綠色的嚮往,如今已經逐漸成為生活中的潮流與時尚。

  綠色是森林的底色,也是春天和生命的顏色。它象徵著生命、復甦、活力、健康、平衡、和平與和諧。正因如此,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數的文人騷客是那麼的鐘情綠色,謳歌綠色。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單說唐詩的鼎盛時期,眾多的詩人就爭先恐後推崇過綠色,讚美過綠色。賀知章有《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高駢有《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裴迪吟出《辛夷塢》:“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杜牧更是賦出《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提起綠色,人們或許首先會聯想到江南春色,內蒙草原,大興安嶺莽莽蔥蔥的森林,恐怕很少人會將綠色與印象中黃土裸露、塵土飛揚的山西聯繫。然而,假若你有幸深入太嶽山東麓的沁源,將會改變成見,因為那裡有山西最美最眩的一大片綠。

  沁源也即沁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中南部,太嶽山東麓,沁源縣森林覆蓋率超過56.7%,居山西省之首,是全國“油松之鄉”,沁源也因此被譽為山西最綠的地方。

  2019年5月底,正值山西的初夏時節,我隨中國作家沁源採風團,平生第一次來到沁源。

  沁源縣為沁河的發源地,因沁河而得名。沁河為黃河的一級支流,屬山西省境內第二大河流,僅次於汾河。沁河的主要出水源是王陶鄉河底村後的二郎神溝。因沁源縣境內多處有源泉湧出,不斷匯聚壯大了沁河,因此沁源縣有沁河六個源頭的說法。

  真正置身於森林的時間只能是短暫的,我也一樣。

  此刻,我徜徉在靈空山的密林深處,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縈繞在我身邊的,依然是鳥語花香,蟬叫蟲鳴,無數的樹木像好客的主人爭先恐後列隊映入我的眼簾,不時向我微笑致意。

  姓焦的護林員是一位黝黑瘦小、卻精明能幹的中年漢子,他指著身邊的樹木如數家珍:我們這一帶的天然林以油松為主,最有名的古油松是九杆旗,樹齡近千年,已經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其他的樹種有白樺、山楊、漆樹、槭樹、山柳等等,多著呢。僅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就有五種:胡桃楸、野大豆、刺五加、水曲柳、無喙蘭。省級瀕危保護植物有八種:漆樹、膀胱果、刺楸、流蘇樹、錦帶花、黨參、桔根、文冠果。山林裡的野生動物也很多,有褐馬雞、野雉雞、戴勝、蒼鷺、狍子、野兔、山豬、刺蝟、獾子、狐狸、豹貓、金錢豹等珍禽異獸。其中最有名的是褐馬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姓焦的護林員這麼一說,我們都來了興致,紛紛問哪裡能見到褐馬雞?護林員說了聲稍等,便快步穿越樹木向山坡下走去,手裡還假裝抓著餌食四下尋覓,試圖將褐馬雞引過來。我們很好奇,都小心翼翼、伸頭探腦地跟在他後面,渴望能一睹褐馬雞的真顏。焦護林員邊走邊介紹說,他平時給褐馬雞餵食,就是這麼招呼它們的,褐馬雞往往會成群結隊而來,最多的時候會來一二十隻,它們已經與我成為朋友。

  我們一行被吊足了胃口,數十隻眼睛齊唰唰跟著他的身影,四下裡不斷尋找著褐馬雞的蹤跡。但就像世間的許多事情一樣,往往是你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或許是褐馬雞生性靦腆、也怕人多的緣故,焦護林員找了一會兒,四下裡均不見褐馬雞的蹤影,大概是褐馬雞聽聞森林裡忽然間來了這麼多人,早就躲得遠遠的,故意跟我們捉迷藏吧。焦護林員有些歉意,但為彌補我們的遺憾,他掏出手機找出褐馬雞的照片和視頻,甚至還調出手機裡的錄音放出褐馬雞鳴叫的聲音。褐馬雞的叫聲清澈悅耳,再看看它的照片和視頻,紅臉被白色羽脖圍繞、映襯,小眼睛寶石般明亮,色彩各異的羽毛和孔雀一樣五彩繽紛的長長羽尾,使它整個兒看上去如公主一般,舉止優雅,氣質高貴、不愧禽中珍品,沁源珍寶。

  沒能目睹褐馬雞真容,我們有些遺憾,畢竟這是靈空山的動物珍寶。此時我們不由記起焦護林員介紹時說到的沁源植物珍寶、近千年的古油松九杆旗,紛紛嚷著去看九杆旗。

  穿過密林,沿著曲折蜿蜒的山路小道,我們來到靈空山聖壽寺後面的鬚眉山頂。山頂的巖崖處,一株粗獷高大、氣勢雄偉的古樹鶴立雞群,赫然聳立在我們眼前,那粗大的主樹幹拔地而起,半腰即派生、分岔出九支方向不同的樹枝,雄糾糾地向天空挺拔。及至高處,茂密的枝杆松針高傲地四下展開,宛若甩出九面隨風飄揚的獵獵旌旗,九杆旗因此而得名。九杆旗實際是一株古油松,2004年6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組織實地勘測立碑,碑文如此記載:“樹齡600年,胸徑1.5米,高45米,樹冠幅34.6平方米,立木材積48.6立方米。”如此看來,九杆旗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油松之王”,因而載入當年的吉尼斯紀錄。即便如此,當地人認為吉尼斯的記載有些保守,沁源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2018年夏編撰的一本《靈空山》,書中的文字記載卻顯示:“九杆旗樹身通高50餘米,主幹直徑1.6米,樹冠冠幅70餘平方米,木材蓄積量近50立方米,樹齡大約在800年以上,是中國油松中最壯觀最奇特的巨松。”九杆旗古松一樹成林、獨樹一幟,近千年來它像靈空勝境中的森林領袖,守望森林,俯瞰萬物,向宇宙蒼生昭示著生命的珍貴與傳奇。

  在靈空山的森林防火瞭望臺,我們登高望遠,目光所至,靈空山松濤呼嘯,綠浪翻滾,方圓數十公里,漫山遍野彷彿披著一張巨型厚重的綠色地毯,被無形的巨人不斷抖動。在山西的土地上,這確實是一片難得一見、超乎想象的翠綠,這片源於靈空山森林的翠綠,綠得蔥蘢,綠得威武,綠得壯觀,綠得耀眼,綠得意氣風發生機勃勃。

  數百年來,這片沁人的翠綠滋養著沁源的土地,涵養著沁源的萬物蒼生,同時也浸潤著沁源人民的性格與心靈,培養著他們勤勞勇敢、堅忍不拔、愛國護家的家國情懷。

  史書記載,沁源這片綠色的土地歷史上也曾無數次遭受過外敵的入侵、洗劫與蹂躪,沁源人民也因而無數次經受過血與火的考驗。但沁源的朋友不無自豪地告訴我,沁源歷史上從未出過漢奸,即便在最慘烈的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如此,這在全國幾乎絕無僅有,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也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當地的史料白紙黑字,有著明白無誤的記載:沁源是中國唯一個沒有出過漢奸的縣份。在抗日戰爭期間,沁源人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們棄家別舍走入深山,把日軍陷入一個“沒有人民的世界”裡,實現了“誰是最後的頑強者,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僅有8萬人口的沁源,一萬人被日軍殘殺和俘走不知下落,還有一萬人參軍或隨軍南下、成為新區的開闢者和新中國的建設者。但卻創下了一項前所未有的紀錄,沁源人,抗戰時期硬是沒有一人投敵當漢奸。

  當年延安的《解放日報》也發表《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指出從日軍佔領沁源的那天起,敵人天天受到沁源軍民的打擊。“沁源,成了日寇堅甲利兵所攻不下的堡壘,成了太嶽區的金城湯池。”“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嶽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後抗戰中的模範典型之一。”了不起,沁源人,抗日不屈的精神高地,中華民族的忠骨脊樑。

  史料同時記載:抗戰時期的延安《解放日報》,對沁源軍民浴血奮戰英勇抗日的報道竟然達到了百餘篇,由此可見抗戰時期沁源人民的壯舉在全國抗戰中的貢獻與位置。

  沁源人不屈的民族精神,還感染了萬物生靈,他們像沁源人民一樣葆有綠色健康的心態和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家國情懷。

  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沁源的朋友指著門口的一株高大楊樹,不無自豪地說:“這棵也曾經歷抗日烽火的楊樹,當年一直守衛著太嶽軍區司令部,與抗日軍民一樣精忠報國。”說著他隨手撿起樹底下的一支小樹枝,“咔嚓”一聲折斷,指著的橫截面指給我看:“您瞧瞧上面是不是有一顆五角星?”我將信將疑,湊近卻發現,樹枝的折斷面果真鑲嵌著一個五角星。五角星雖然不是紅色而呈淺綠色,但這已堪稱奇蹟。五角星其實是楊樹枝的木質部分,木質是樹木的吸水器官,木質被折斷處呈五角星形狀,我確實聞所未聞、更從未見過。看來宇宙萬物,天地良心,心心相印。人間世事萬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道自在人心,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當年國難當頭之時,沁源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殺敵,保家衛國,就連楊樹都與沁源軍民同仇敵愾,同心同德。冥冥之中,莫非是公道天理對這片綠色土地的天然守護?

  擁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沁源人如今也與全國各族人民一樣,奮鬥在文明富強、民族復興的現代化征途中。

  歷史上,沁源除了擁有傲人的綠色資源,同時還擁有豐厚的礦藏資源,迄今為止沁源已發現的礦藏有18種,儲量大的有煤、鐵、鋁礬土、石灰岩4種。煤炭總貯量128億噸,可採貯量90億噸, 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山西省主焦煤基地縣。鐵礦總儲量5800萬噸,鋁礬土儲量1.5億噸。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豐厚的礦藏為沁源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截至2018年末,沁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9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099元,在山西全省119個縣(市)中位居前列。然而,再豐富的資源,若只顧無休止開採,也總會有枯竭的時候。日漸富裕的沁源人在不斷審視、反思、選擇……

  如今進入新時代,沁源也與全國各地一樣,秉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調整、生產結構轉型。沁源這片綠色土地,如今到處都在實施鄉村綠色振興戰略。沁源近年來因此也曾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國森林示範縣”等稱號……

  在位於沁源東北部的交口鄉長征村,我親眼看到他們正在打造的“三園”(即果園、花園、藥園)和“三谷”(綠蔭谷、生態谷、康養谷)。這是一個綠色突出,特色鮮明,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村莊。在該村村頭矗立的那幅《沁源合歡生態谷》平面佈局圖,其中一些地標特色創意名稱就很吸引眼球:芍藥園、拈花園、撒歡樂園、孫思邈文化園、百草禪意館、百香雲水間、梨花醉觀景臺、藥王文化廣場、百草茶加工車間、植物純露提取車間、壽比南山禪修靜養中心、“沁蘭舒”天然植物護膚品體驗館。更多的還有各種中草藥名字命名的花海,如柴胡花海、黃芪花海、蓮翹花海……等等。該村村主任不無自豪地介紹,他們村僅中草藥就達600餘種,是名副其實的中草藥村。

  俗話說靠山吃山,長征村靠中草藥致富,既突出本村產業特色,又綠色環保,重要的是向四面八方的患者輸送健康、造福於民。在該村“沁源縣連翹產業協會”,辦公室二層的護欄懸掛著這樣醒目的巨幅標語:“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門路”。我不由讚歎,該村的發展真是知己知彼,號準自己的脈了!

  而如今的沁源,因地制宜,正致力於發展綠色農業、特色產業和生態觀光旅遊的鄉村比比皆是。我親眼見到的這類鄉村,還有嶺上村、龍頭村、黑峪村……

  如此看來,綠色不僅是森林的底色,如今也是沁源經濟發展的底色。綠色為沁源賦予了優美良好的生態,由此也為沁源奠定了發展生態旅遊、綠色農業和以開發綠色產品為導向的特色產業。這既是大自然對沁源的恩賜,也是沁源人民在新時代的正確選擇。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花坡,是沁源除森林之外的另外張綠色名片。

  花坡位於沁源縣西北部王陶鄉,是沁源縣一處著名風景區。這裡平均海拔2000米至2835米不等,山坡平緩無崖,林木稀少,遍地生長著矮草類高山植物,是華北境內極為罕見的亞高山草甸、天然的優良牧場,面積蔓延萬餘畝。山頂坡度平緩,呈饃頭形。據悉每年春、夏、秋三個季節,各種草花適時盛開,五顏六色,爭奇鬥豔,猶如花的海洋,享有“天然花園”之美譽。相傳隋朝末年,唐王李世民率軍路過此地,見萬紫千紅,不禁隨口說道:“好一個花坡!”花坡由此而得名。

  我們慕名來到花坡、爬上花坡。

  時值初夏時節,花坡下的沁源大地已是熱氣漸升,各種植物長勢漸盛,綠色沁源已經呈現生機勃勃、綠蔭蔥蘢的景象。而此時的花坡雖也天高雲淡、陽光普照,卻涼意未盡,厚厚的草甸仍睡眼惺忪,懶洋洋地或閉目養神,或伸著懶腰打著呵欠,漫不經心地驅趕著身上的懶意和冬的氣息。花坡的草甸,又密又厚,或柔或梗,踩上去,幾乎深至膝部,寬厚柔軟得像覆蓋于山坡上的巨型棉墊。此時的草甸雖然大都仍呈暗黃色或黃灰色,但畢竟春天已經來臨,或綠或黃,或紅或紫,或白或粉的花草此刻已經不甘寂寞漸次開放,探頭探腦四下顧盼,好奇地打量著天空與大地。放眼望去,巨型的草甸在藍天白雲和燦爛的陽光映襯下,如一幅工藝精美、製作優良的巨幅錦繡,熠熠生輝,美侖美奐,光彩奪目。

  我忽然意識到,眼前這一幅花坡的美好圖景,不也象徵著綠色沁源未來的美好前景嗎?

  2019年6月9日完稿於北京房山綠城百合公寓

  原載:《青年作家》2019年第8期,灕江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散文》收錄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作者介紹:楊曉升,男,廣東省揭陽市人。現任《北京文學》月刊社社長兼執行主編,編審,曾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稱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失獨,中國家庭之痛》等各類作品250餘萬字。長篇報告文學《只有一個孩子》曾獲2004年正泰杯中國報告文學獎和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科技憂思錄》獲新中國六十週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失獨,中國家庭之痛》獲首屆浩然文學獎。近年所著中篇小說《紅包》《介入》《身不由己》《天盡頭》《疤》《病房》《寶貝女兒》《龍頭香》等被多家報刊轉載或入選多部年度優秀作品選本,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尋找葉麗雅》等。中篇小說《龍頭香》獲第二屆“禧福祥杯”《小說選刊》最受讀者歡迎小說獎。

  原載《青年作家》2019年第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