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

初心点亮致富路 真情暖上心坎里

——记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

特约记者 龙见松

在距锦屏县铜鼓镇政府14公里的高柳村,村民们谈起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言语间透着的都是感激,脸上带着的是质朴笑容。人人都说,“第一书记”来了,高柳村真的变了。过去的高柳村,环境卫生脏乱、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村干束手无策,还因“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发展思路不清晰”等原因,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如今,村干干劲变“足”了,村寨颜值变“靓”了,村民腰包变“鼓”了,幸福感提升了……

记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

图为 2018年锦屏县铜鼓镇高柳村上、下寨通组公路硬化

让基础设施先行,架起“幸福桥”

2017年9月,锦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员彭文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高柳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从驻村第一天起,彭文锦就一头扎进村民家中,倾心交流、收集民意,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在走访过程中,多数村民反映通组道路差,还有季节性缺水、缺少路灯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漆漆、水根本进不到家里......这些都成了村民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村民出行难是大事,安全出行更是关乎群众脱贫致富、满意度提升的大问题,彭文锦决心要把这件事管到底。在统一村干部思想后,他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村民意见,抓住“补短板”机遇,实施了 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路硬化1.1公里;村办公楼建设,已搬迁入住;太阳能路灯120盏的安装;上下寨自来水提升工程,高雄、高朵自来水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村卫生公厕建设;村步道硬化工程实施;“透风漏雨项目”完成74户,“三改项目”完成136户,完成良柳坳至高朵生产道路硬化等。“哎呀,彭书记来了!”走进70岁低保户向家礼家,老人正准备烧火做饭。“向大爷,进家门的路走的还舒服吧?”彭文锦一边问,一边用脚跺了跺新修的步道。“好啊,比我以前的那个好太多了,出行不仅安全,而且下雨天出行也不用担心”说着,老人倒出一杯热水,滚滚热气冒了出来,递到彭文锦手里。“你看,我这刚烧的水,也比以前的干净不少哩,这水甜得很!也得益于你们搞的自来水提升工程啊”不仅如此,彭文锦还积极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对街道和房前屋后进行清理,一改高柳村过去垃圾随处可见、路边旱厕臭气弥漫、小溪杂草垃圾成堆的乱象。“光是清理垃圾还不够,自觉持续保持才是硬道理;现在我们准备以县里面实施“大花园、大果园”项目为契机,让村环境再提升,实现有看的、有吃的”彭文锦笃定地说道。目前,全村在各户房前屋后、路旁、田间地头共种植樱花、红枫、香榧等树种1600余株;同时,村里安排了10名环境卫生保洁员,12名公路管护保洁员,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和清理道路杂草,真正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高柳村原来“街道污水流、垃圾到处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漆漆”的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也让高柳村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

记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

图为 疫情期间,高柳村第一书记彭文锦(右4)坚守在疫情防控卡点 杨再焰摄影

以产业扶贫夯实,斩断“贫困根”

高柳村地处偏远,山陡坡峭,山地多耕地少,又处在青年劳动力留不住(外出务工)的瓶颈期,产业项目受限,村集体没有产业收入,不但影响基层组织建设,而且制约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里公益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彭文锦与村干部共同制定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利用高柳村天然绿色的生态环境,依托本村“高柳村林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我们计划把村里的荒山都利用起来,缓坡种植油茶、核桃、钩藤,陡坡种植杉树、竹子等,林下套种中药材或发展林下养殖,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农民增收。”彭文锦介绍。为推进高柳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项目发展类型单一的问题,彭文锦与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发动122户贫困户实施稻田养鱼,55户贫困户实施家庭养猪,450多名青年外出务工就业,53户易地扶贫搬迁,95户生态移民安置等。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的精准实施,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7.50%下降到了现在的1.52%。下村庄、上农户,强组织、建档卡,做调研、谋产业,彭文锦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脱贫事业中,在脱贫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记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

图为 疫情期间高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文锦在村开展宣传 吴位圭摄影

真情帮扶暖人心,当好“贴心人”

作为下派“第一书记”,彭文锦深感责任重大,他充分利用驻村期间,走东家、串西家,与农民促膝谈心,掌握村情民意。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有事找书记。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彭书记”,而且是个能办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第一书记”。村民刘回兰找到彭文锦,反映村卫生室缺少村卫生员一直是个大难题,村民都无法在卫生室就诊。针对这一问题,彭文锦协调县卫计局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配备补齐,新卫生员的到来让这个“间歇性”问诊的卫生室热乎起来,更是暖到了群众心窝里。村民向必光和龙凯因田地纠纷闹得邻里不和睦,彭文锦得知后,主动到上门了解情况,并与镇综治办、派出所等联系,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互相微笑握手言和。驻村以来的彭文锦见证了一次次这样的场面,而他总是笃定地说“不要让琐碎的矛盾,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遇到困难大家都可以找我们,因为你们的身后都会有村委会、还有工作队。”为进一步让广大村民体会到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彭文锦带领工作队积极筹建“环境卫生大比武”活动,以美丽庭院、和谐家庭、脱贫攻坚、志愿活动为评价标准,按月进行评选评分,明确“红黑榜”,并奖励相应日用品。同时,开展评选好村民、卫生示范家庭活动,引领全村村民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第一”是一种模范、一根标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从初来乍到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的人人熟、路路通,彭文锦把真情和汗水洒在了高柳村,用心、用情、用智投身于高柳村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竖起一面鲜亮的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