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款也需“亲兄弟明算账”

根据网络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9月,微信活跃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11.5亿,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款应用了。很多人经用微信聊天、发红包、转账。但是,也有一些“老赖”通过向微信好友借钱,之后采取拒不还款或者干脆拉黑、删除好友来躲避债务。由于微信并非实名制,出借人即使起诉往往也很难顺利要回借款。那么,我们在利用微信借款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微信借款也需“亲兄弟明算账”


第一,需注明借款字样。实践中,很多人起诉时拿出的所谓“借款”的证据只是一个微信转账记录,根本无法确认款项性质,在双方没有其他资金往来的情况下,尚可勉强主张属于借款;但是若双方资金往来将较频繁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区分资金的性质,就很难将资金认定为借款,这样的话,即使借款人未按时还款,出借人以借款为由向对方主张债权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方甚至有可能以该款项属于其他资金往来为由进行抗辩,导致出借人败诉。因此,为了避免将来举证困难,在微信借款的时候一定要写明款项为“借款”,并简单注明是否有利息,多久还等内容。


微信借款也需“亲兄弟明算账”


第二,需明确借款人身份。由于微信是非实名制的,很多人在转款时又不习惯注明收款人信息,实际显示的收款对象一般为微信好友某某。而在司法实践中,仅提供显示微信好友某某的转账记录是很难确定收款人的身份的,必须要同时提交能够确定对方主体身份的证据,如果在转账同时附加收款人的准确姓名等信息,就会避免将来另行举证的负担,直接确定借款人的身份。


微信借款也需“亲兄弟明算账”


第三,注意预留证据与及时收集证据。如果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般需要提供被告的身份信息、有效送达地址及联系方式,至少应该提供一个有效的联系电话和送达地址,否则,法院无法确定被告的唯一性、诉状也无法有效送达,产生很多没有必要的诉讼困难。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在借款时掌握对方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同时,目前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如果借款人长期不还,出借人一定要在借款三年之内进行追讨,留存聊天记录或者电话录音,避免过了诉讼时效。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即使朋友交情再好,借款时也要注意留存必要的证据,防范必要的风险,这样才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心者得道多助。


“律师到了”

让法律的公平正义永不迟到!

本文系「律师到了」原创稿件


微信借款也需“亲兄弟明算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