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俗话说:“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过渡”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俗语是古人对人性的理解,自古有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争论,小说家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是社会性动物,你身处江湖之中,在情感、偏见、攻击性、从众性、利己性、利他性等方面,必然都会产生纷争,古人没有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理论,就总结出了看似极端的俗语,来表达这种观点。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五人三姓莫走路

这句俗语,跟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有强相关,在我们的观念里,同姓之人自然会产生亲近感,哪怕彼此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只要同姓,就会说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五人三姓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数,主要是针对同行之人的亲疏关系而言,在古代,大家组队结伴而行,大多是一个村一个乡的人,村子里面一共就两三个姓,像《走西口》电视剧那样,看似乱七八糟一群人,追其根本都是没有出五服的亲戚,甚至是唐表兄弟。

有亲缘关系加持,路上遇到了困难,大家也会在感情上互相帮助一把,家有家规、族有族法,如果你眼睁睁看着自己宗族的人吃亏而不帮忙,还会受到族法的惩戒,所以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规则上来讲,安全系数都是非常高的。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反之,如果没有这层强关系,那就麻烦了,五人三姓,无非出现2种情况,2+2+1或3+1+1,这样的组合,总有一方强势,或一方弱势,势力不均衡的团队一起出发,在情感、利益方面势必产生不公。哪怕本来分配就已经公平了,强势的一方也会觉得,我们付出了更多,应该得到多一点才是真的公平,弱势方也会觉得我一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被你们压榨?

所以老年间人说“五人三姓”莫走路,一个群体一旦到了3个及以上,人性的自私面就会表现出来,三国为什么比楚汉更精彩,因为楚汉是双方对峙,三国是三足鼎立,彼此欺诈,阴谋阳谋更多,旁观者看来自然更惊心动魄。

不说结伴而行了,就是一个外来人迁居到一个村子里,也多半会受到排挤和压迫,这当然是不好的行为,但它是既成事实,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转变。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三十六人莫过渡

这句话和上一句道理是一样的,三十六人也是叙述,泛指人多且杂的时候,尽量不要共同从事危险活动。出海、过渡这种事,当然是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

生活在水边的渔民,每天都要出海打渔维持生计,一条渔船上人太多太杂,后果难以想象,就是近代社会,法制已经十分健全的情况下,还有发生在海面上的惨案,比如2010年山东“鲁荣渔2682”,共33名船员,其中22人被另外11人杀害。

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无非就是利益问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合同不合理,有欺诈性质,后来在海面上发生了冲突,导致事件发生。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过渡也是一样,无论是乘船过渡,还是过桥,水面上的事情,都是危险系数偏高的,有些景区的索桥,本来是一种很有趣味的体验,但总有些奇怪的人,喜欢在桥上蹦蹦跳跳,故意晃动桥身,他觉得桥身坚固不会出事,实际上每一次没有出事,都是距离出事更近了一步,又或者景区太过火爆,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限流,人们全部一窝蜂涌到桥上,超过了桥本身能承受的压力,悲剧就发生了。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就不举例子了。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总的来说,“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过渡”是一句对人性的探讨,也是一句具有安全意识、有警示性的俗语,现代社会法制健全,相对于古代完全靠着同宗同姓和个人道德来约束,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但其所起到的警示作用,还是值得我们深思。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么意思?后半句才是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