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地獄從來都是壞的,說它好那實在是強人所難;醜陋的人和事本來讓人憎惡,說它們好有時卻被稱讚為聰明。

閱讀魯迅的文章,很多時候都需要反向思維。他總將他深愛的比喻成壞,極盡挖苦、諷刺,卻把他仇恨的比喻成好,極盡誇讚。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在《失掉的好地獄》中他將人民比作鬼魂、清政府比作天神、推動辛亥革命的舊軍閥比作魔鬼、張作霖之類的新軍閥比作人類。

這鬼魂做了三姓家奴,受盡折磨卻依然謹守秩序。雖然有過反抗,可是也只有兩聲不痛不癢的“絕叫”,最後竟然都“不暇記起”是他們自己引發、推動了反抗。

天神被魔鬼打倒,魔鬼被人類驅逐。他們讓地獄或頹廢、或虛幻、或秩序,彷彿接力跑般維持著地獄的存在。

談論後面三者無數先賢已經極盡筆墨的口誅筆伐,尚且不需要我來錦上添花。這篇文章我們只聊鬼魂。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近代史的屈辱和壓迫造就了麻木的中國人,還讓這麻木的軀體背上了奴性的枷鎖。新中國的成立打碎了現實的地獄,還了人民一個平等的人間。人民扯掉奴性的枷鎖,從此翻身做主人。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現實的地獄破碎了,奴役中國人的三座大山已經不復存在。按道理既然沒有了施加奴役的人,也就不會有奴隸,更可以說國人精神中的奴性的已經沒有存在的土壤,奴性應該已經煙消雲散。

如果奴性已被徹底驅除,那我們來看幾種怪現象。

01語言

工作中難免會見到有人帶著孩子來上班,如果這個孩子是領導的,那你可能就要注意了。

領導的孩子非常調皮搗蛋,我們得說“聰明的孩子都愛動”。

遇見領導的孩子有點醜,你得說:孩子長得真大氣”。

如果領導在公眾場合批評你的錯誤,就算你沒有錯也得擺出一副虛心接受教育的模樣接受批評,完了還得寫份檢查列數自己對這個錯誤的認識。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是真正敢對著領導說忠言的人,很可能讓領導心生怨懟,給今後的工作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更嚴重的還可能會丟掉工作。

於是,有人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有人就拿“沉默是金”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02行為

早市上,一個小商販正在義正辭嚴的與顧客討價還價,語氣堅定、態度堅決一毛錢都不肯讓。

突然之間,有人高喊:“時間到了,都快收了”。商販立馬變了臉色,帶著滿臉的諂媚與討好對著喊話的人說:“就收,就收,這兒有兩個好果子您先拿著吃”。

於是乎,喊話的人揚長而去到別的地方催促其他商販收攤,這個小商販得以再多賣上一會兒。轉過頭,這名小商販又陷入到與顧客義正辭嚴的討價還價中。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辦公室中無論領導什麼時候出現,總會有人在旁邊高喊:“給領導倒一杯水”。這時有兩種做法:

做法1:立即扔掉手頭的工作,倒上一杯茶水,帶著滿面笑顏將茶水放在領導的右手邊;

做法2:先忙完手頭的工作再說。

第一種做法立即被領導表揚:“這個人不錯”。第二種做法有人就在領導邊上說:“真沒眼色”。

於是,小商販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領導走到哪裡總有一杯熱茶水和一眾隨時準備端茶遞水的聰明人。

03精神

每一個單位或企業,總有難麼一兩個“老黃牛”式員工,他們的活總是最多的、最累的,工資卻和別人拿的一樣,甚至還可能更低。

每當遇到困難,都可以去找“老黃牛”,他們總是笑嘻嘻的一一應下,繼續埋頭苦幹。

漸漸的有人升遷,有人跳槽,“老黃牛”還是在原來的崗位上默默工作。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有好事者問:“你的工作都難麼忙了,怎麼還有空幫助別人?”他答:“都是一個單位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萬一拒絕了以後見面多尷尬”。

好事者又問:“那麼多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升遷、跳槽了,拿的工資比你高了,你羨慕不?”他答:“咋能不羨慕,可能是我乾的工作不夠好,領導還沒發現吧”。

於是,“老黃牛”依然是老黃牛甚至永遠是老黃牛,如果什麼時候他抱怨和不滿了,那麼他離失業也就不遠了。

做的好得稱讚“聰明、事故、圓滑”,做的壞被批評“笨、不懂得辦事”。

在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的之前我甚至發覺自己有時候都對這些“聰明、事故、圓滑”的人深以為然。

這樣聰明做人可以往上爬,可以為家人掙得利益,但讀著、讀著冷汗就浸透了衣衫。

領導和管理者也是父母生養的普通人,為何總有人在他們附近卑躬屈膝,這圍繞在領導與管理者周圍的人似乎又成了新時代的奴隸,而且這奴隸是自願去成為。

重讀魯迅《失掉的好地獄》——奴性是否還潛藏在中國人的精神中?

雖然新中國破除了現實的地獄,卸下人民身體上的奴性,但似乎精神中的奴性依然存在,甚至假借簡單直白的西方思想堂而皇之的成為了社會生存的潛規則。

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競爭,身處其中,我無法為自己或讀者提供什麼更好的辦法,且去讀讀《鬼谷子》學習怎樣說話,和聰明、事故的人多學學為人處世。

我唯有繼續讀讀魯迅的文章讓思想痛並快樂著。

贈予在讀魯路上的人們:“多受痛苦折磨,見聞會漸漸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