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蒼山洱海,一路向西”,一首《去大理》曾勾起多少人對“詩和遠方”的嚮往,但很少有人知道,詩情畫意的背後也有著“一方水土難養活一方人”的貧困,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11個縣曾經都是貧困縣。2016年起,浦東新區與大理展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通過投資金、派幹部、做項目、建機制,西南邊陲的大山裡留下了“浦東印記”,11個貧困縣也在“山海牽手”中全部脫貧。請聽記者胡旻珏發來的報道:

大理巍山縣,黑惠江旁曾經大片閒置的荒蕪土地,一棵棵檸檬樹苗香氣撲鼻。

「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金軍:“我到巍山來掛職以後,走了沿江幾個山區鄉,發現好多土地都是閒置,很可惜...” 浦東掛職幹部金軍,在當地有個更響亮的名字,叫“金檸檬”。原來幾年前,巍山縣就動過發展檸檬產業的念頭,因為沒有經驗可循,多年來還只是一個念頭。金軍來了之後,聯絡企業,請來專家,把念頭落到了地裡:“我是打電話認識的,網上看了下重慶有一家最大的檸檬加工廠,和他們聯繫了下,正好是這個教授,我馬上去重慶和他對接,也請他到巍山來考察一下。”

「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圈定經濟價值高的無籽香水檸檬後,上海對口幫扶資金率先投入,去年沿江4個鄉8個村有600多畝岩石地種下了第一批樹苗,從過去根本無人問津,到今年市場收購價報每公斤3元,老百姓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出來。金軍笑著說,用不了多久,這裡就將滿目青蔥、香飄四季,成為國內最大的無籽香水檸檬基地:“這個檸檬在巍山是從無到有,從一顆小種子開始,今年要發展到1萬畝。未來2-3年要發展到5萬畝,而且打造的是一個全產業鏈。”

「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不僅如此,他還引入深加工企業、建起生產線,再為當地增加產業附加值。看著這些竄頭的小果子,巍山聚豐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褚豐鑫信心滿滿:“初步計劃今年做幾個產品,出一款檸檬精油,出一個檸檬片。明年還有二期,出一個果膠,用途很廣,洗髮用品、藥品裡有檸檬味的,還有化工類像香水。”

資金變資產、資產變收益,通過壯大集體資產,強化“造血”功能,帶動農民增收,這樣的扶貧機制創新,在浦東與大理的“山海牽手”中還有不少。

「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賓川縣的白蕩坪村,綠色有機科技種植示範基地的葡萄園又迎來一年豐收。這裡出品的一款“陽光玫瑰”,堪稱葡萄中的“愛馬仕”,吸引了迪士尼前來合作。浦東掛職幹部孫峰介紹,這裡採取“3322”的利潤分配模式,鎮、村各獲三成作為發展資金,管理企業獲得兩成的技術分紅,剩下的20%作為村民土地入股分紅:“比如他兩畝土地入股,最基本的哪怕我們這裡顆粒無收,他拿到2000塊,1000塊一畝租金最基本的;那麼我們今年的產值比如200萬,他2畝就能拿到8000。”

由此一來,積累的發展基金可以再用於產業投入,形成可循環發展;同時,讓貧困農戶直接參與經營、參與管理,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大理州南澗縣委書記吉向陽看來,這些理念和創新,都是浦東給當地留下的寶貴經驗:“浦東干部有個特點,給我們留下印象就是知識面廣、眼界寬、理念超前,思路多、辦法也多,就是把每項工作都進行細化,實行‘掛圖作戰’,這對我們影響幫助很大。”

如今,大理州的11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這裡,不僅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有跨越千年的古城,更有安寧富足的小康生活。大理州賓川縣的尼薩村,居住著易地扶貧搬遷而來的358名村民,48歲的李樹軍就是其中一位:“以前就住在大山裡面,沒通路沒通電,泥石流大,政府有了這個政策,我們就搬出來了。現在主要在家裡做這個小賣部,還有一個小孫女,領娃娃。”

「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聽」脫貧之戰:這裡不止蒼山洱海 還有浦東印記

從深山搬到新居,李樹軍開了個小賣鋪、買了輛小轎車,後來還帶妻子補拍了一張婚紗照,擺在客廳最醒目的位置。尼薩,在傈僳族語裡是“幸福”的意思,現在,它變成了現實。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胡旻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