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深圳,3個年輕人的不同選擇,換來3種不同的人生

2004年的深圳,有3個年輕人在深圳寶安區沙井鎮,沒錯,那時候還是沙井鎮而不是街道。彼時,鎮上有一家外資企業,工資相對很高,很難進去。我這裡講述的不是那些來深圳呼雲喚雨的大佬,對於普通人年輕人來說,一份相對較好的工作,一個正是好時候的年紀,你能想到的是什麼呢?

對於20左右歲的年輕人,也許正是青春無敵,忙著拍拖的時候。對於同宿舍的三個年輕人來說,卻是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感召下,忙於跳出工廠的束縛。

對於起點不高的年輕人,拼搏是唯一的路。他們相約工資不花,從副業找出路。對於沒有資本的年輕人,無本生意是必要的選擇。機會從來是給有準備的人服務的,想來想去,只有代理人這一行才能實現創業的願望。

年輕人沒有錢,但有的是精力,最早是做信用卡代理,不過面對的都是低收入人群,銀行批卡額度有限,雖然如此,也算打開了無本營收的新大門。

本著這個方向,又做過保險代理,主要是賣些個意險,那時候都有種簡易的卡單,賣一張能賺30幾塊錢,接著又嘗試去做些團意險,別看這些細微的收入,它帶來的不僅僅只是一份收入,更是眼界的開拓和人脈的拓展。


2004年的深圳,3個年輕人的不同選擇,換來3種不同的人生


近水樓臺,後來又做別人介紹進廠的事情,先是跟自己廠裡合作,後面周邊的廠子也慢慢開始送人進去。總之一句話,什麼賺錢不要成本就做什麼。

在他們幾人的影響下,有的開始給工廠裡面的人照相打印,附加的只是在照片上p上幾句話,或是名字,或是寄語。收費3元一張,也賺得盆滿缽滿。

真正的轉機在於搭上機票代理這條線,這些副業活動中,認識了深航的一個經理,才發現機票竟然有如此大的操作空間。難怪那時候深圳做票務代理的一大把,那個時候在深圳呆過的朋友一定也被票務代理的廣告洗過腦。

於是深耕這個領域將近一年時間,樂此不疲。其中辛苦,自不必言。可是今天主題不是講深圳奮鬥故事,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所產生的差異化。

時間線來到2004年的秋天,一個本廠離職的同事去了房產中介上班,自然想著給我們打電話拉點業務,於是有了三人的深圳第一次看房經歷。

時光的巨輪推動社會的發展,機遇也曾出現在每個人的身邊。之前公司都是包食宿,所以都沒有想過置業的問題,彼時3人的起點都差不多,一年多的工資都沒有動過,加上這一年多的外快每個人都只有個五六萬塊錢。

02至03年,是寶安新區填海開發房產的起步時期,可是卻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樓盤太多,交通還沒完善,面臨滯銷。前一年房價只在4000左右,到04年底也才4千多。這些都是後話,當年他們來到寶安新區一看,空曠的大街,寥寥無幾的行人,並不完善的公共交通。很自然,他們也不會知道若干年後這裡的房價會走上近十萬,所以他們一個也沒看上,哪怕當時最低首付僅僅只要四五萬塊錢而已。


2004年的深圳,3個年輕人的不同選擇,換來3種不同的人生

雖然這次看房行動沒有結果,卻在他們心裡種上了一顆種子。也因為不同的選擇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這之後的日子,他們經常有過關於房子的討論。其中一個是廣東本地偏遠市縣的人,比較認同可以在深圳買房,但是覺得寶安新區地段不好,要買就要去關內買,這樣租金可以大比例的抵消貸款。兩個外省的一個是江西人,一個是更偏遠的西部山區的。

因為身份認同感不同,也許都還是單身漢,又覺得男子漢四海為家,買了房子,背上貸款等於給自己上了枷鎖,便沒有在深圳買房子的想法。

觀念在這裡產生分歧,廣東的這位經常拉著另兩位到關內找房子,最後相中一套梅林關內旁邊比較偏的70平的小房子,房價接近七千,首付不到五萬。因為還貸壓力比較大,他請了幾次深航那個經理做大保健,運作到深航上班了,自此他也是第一個跳出工廠的人。

江西的年輕人,趨著過年回家,在老家縣城全款按下一套100平左右的房子,480塊一平方,只花了五萬左右塊錢。年後回來,深航上班的這位,開始月供,前期也很艱難。江西的這位錢也花光了,繼續在工廠上著班,繼續幹著代理些小買賣的兼職。

唯有另一位,手上的錢還在兜裡,覺得工廠上班不夠自由。便第二個離職出去浪,先是藉著深航的關係開了一間票務代理點,可在職的時候一個月多賺個兩三千覺得很不錯,有了開支之後,又不能馬上提高營業額,所以不溫不火。

後面又整了個皮包勞務公司,從老家的技校拉人來深圳上班,請客吃飯花了不少,能安置的卻也不多,所以賺得也不多。後面又倒騰過IP電話卡,TD信息機。期間還回老家整過一段洗衣粉生產,氣化爐,無一例外,都沒有做起來。


2004年的深圳,3個年輕人的不同選擇,換來3種不同的人生

直到07年底,這位在保險公司做增員,找到了還在原工廠上班的那位。兩個人一起在保險公司共事過一段時間後。到了08年,深圳的房價已經不再是普通打工者能去想象的了。

所以08年江西小夥子離開深圳去了閩南,選擇了一個新興的行業深耕。再過兩年,拿著深圳賺的原始資本,在閩南置業,花的價錢剛好是原來寶安新區的那個價。

也是在08年,深圳那位也離職了,進入廣告行業,第一個客戶就是深航。又再過兩年,他把梅林的房子賣了,三亞置換了一套度假屋。能後殺入婚紗影樓行業,目前在長三角地區已經開到第四家店了。

而留在深圳的朋友依然在各行各業拼搏著,只是深圳的房價越來越遙不可及。住的地方也從關內搬到關外龍華,後來又搬到觀瀾大水坑。拼搏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相比那些不敢於改變自己的人,他們三個人都是成功的。

04年底的那一次選擇,機會曾經擺在他們面前,都有著同樣的起跑線。

時光匆匆,至如今一個三亞有著度假屋,老家有著小別墅,還經營著一份不錯的事業。另一個老家和現居地也都實現了置業,也有著後退的空間,哪怕追一步講,什麼時候想回老家了。這邊的房子一轉手也值個一兩百萬。而當年手頭最寬裕的朋友,只因為沒有選擇把基礎打牢,雖然日子也過得不錯,卻也總感覺缺少點什麼。

以前是一個人,可以四海為家。可現在他們三人都已經成家立業,從子女的教育問題開始,會不會已經拉開了無形的差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