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黃建芳來到了武漢,這位曾馳援雷神山醫院的上海醫生,這次的身份是一名遊客。10月3日上午,她與丈夫陳前帶著女兒陳石聰冒雨登上了黃鶴樓。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陳前、陳石聰、黃建芳(從左至右)在黃鶴樓前合影。記者史偉 攝

“我感覺現在的武漢完全恢復了活力。”3日上午,黃建芳再次踏上武漢的土地。她感覺一切和自己幾個月前看到的樣子完全不同,“現在人很多了,國慶假期節日的氣氛很濃厚。”儘管天下著雨,但是黃建芳和丈夫陳前,依然堅持帶著女兒陳石聰,一起登黃鶴樓,看長江大橋,吃蔡林記早點和豔陽天湖北菜。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黃建芳一家人乘車通過武漢長江大橋。記者史偉 攝

“媽媽,你看那邊,真好看。”一家人登上黃鶴樓,女兒陳石聰指著遠處的龜山電視塔說。聽到這句話,再回望自己曾經的“戰場”,看到如今的武漢街頭人如潮水,黃建芳醫生感到“有點自豪”。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美團武昌火車站女站長劉俊平給黃建芳醫生一家送來蔡林記的早點。記者史偉 攝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黃建芳一家人在品嚐武漢特色早餐。記者史偉 攝

今年2月19日,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科的黃建芳,以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的身份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有著豐富感染科工作經驗的她,在雷神山醫院主要負責院感工作。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黃建芳醫生所在醫療隊出征。受訪者提供

同為醫生的丈夫聽到妻子援漢,第一反應是:我替你去

1月份,黃建芳將自己要去武漢支援的消息告訴了丈夫陳前。丈夫陳前是復旦大學附屬閔行區中心醫院普外科的一名醫生。得知妻子要去援鄂,陳前的第一個念頭是,自己能不能替妻子黃建芳去。但是,陳前立馬又理性分析:“我是外科醫生,她是感染科,從專業上來說,她去要比我更合適。”

不管是作為丈夫,還是作為醫生同行,陳前都十分相信黃建芳的專業能力。“她那麼多年的專業性實踐,是能夠做到保護自己的。”每一天,陳前都叮囑黃建芳,一定要好好休息好好吃飯。

病區首個新冠患者治癒,妻子第一個向丈夫報喜

2月19日至4月6日,黃建芳一直堅守在雷神山醫院。這段日子裡,她經歷了複雜的情感變化。自己所在病區成功治癒了第一個新冠患者,黃建芳高興得立馬將這個消息告訴遠在上海的丈夫。“有一個病人出院了。”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黃建芳在雷神山醫院。受訪者提供

同時,隨時關注著新冠疫情發展的黃建芳,也會為階段性的感染數量的增長,而感到難過。“有空就拿出手機看,看看武漢現在是什麼情況。”

重返武漢,上海援鄂醫生和家人感嘆:“看到街頭人如潮水,有點自豪!”

黃建芳在為同事檢查防護設備。受訪者提供


女兒受媽媽影響,考取武大醫學部

除疫情外,家裡正在讀高三的女兒陳石聰的學習,是黃建芳第二擔心的事。在黃建芳援鄂的第10天,女兒給媽媽發來一段話,徹底讓她放心下來,安心戰鬥:“我希望媽媽能夠保護好自己,努力工作幫助更多病人。我在家也會努力學習,我們要一起努力克服疫情這道坎。”

9月,陳石聰終於如願以償考進武漢大學醫學部。成為一名醫生是陳石聰從小的夢想,而新冠疫情中全國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讓她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而來武漢學醫,也是受到了媽媽黃建芳的影響。陳石聰希望,自己能夠在武大這個優秀而美麗的大學裡,好好度過自己的學生生涯,並將媽媽擁有的那一份堅毅和無私,傳承下去。

“武漢有江水,也有山,這和上海不一樣。”黃建芳醫生說,武漢人頭攢動在山水、城市之間,有一種別緻的美感。“路上的人多起來,這就很好。”(長江日報-長江網見習記者譚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