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經過這幾天的震盪,我掛在8700和8800的買單都成交了,如果5月2號沒有把8600的買單撤掉,應該也成交了。

心態還是太急,前面一波漲,加上價格幾天時間下不來,就沒有信心再等下去。要是換在前段時間哪怕再多等十天半個月也不會這麼急躁。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分析原因應該還是對減半的期待所致。雖然理智上知道減半更大的意義只是一個噱頭,一種炒作,並非拉動幣價的實質原因,可情感上卻希望它能帶來一波行情,甚至希望能夠帶來一次大牛。因此再一次由情感主導了決策,甚至更改了堅持了兩個月的短線邏輯。

人的期待確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自證預言了。

由於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從減半中賺到比平常更多的利潤,於是無意中這樣的期待和心理會以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去改變行為。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投資中最難控制的是心理帶來的影響。

而我們都知道,在心理因素中,對投資影響最大的是貪婪和恐懼。

對我自己來說,更嚴重的卻是貪多,從開始短線操作記錄的這幾個月就能看出。這已經是兩個月中第3次因為價格沒在預期的時間調整下來而改變了買入價位,改成在更高的價格買入。之前沒有記錄,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比較清楚這樣的操作其實經常發生,現在有了記錄,每次記錄和寫文章的時候都會不斷提醒自己,因此操作的時候還會謹慎一些。

但是到如今還沒有過因為價格大幅度下跌而慌亂虧本賣出的情況,回想自己以前的操作,100以上的柚子,一萬以上的姨太大部分都還在手上,雖然這一兩年的柚子和姨太價格都經歷了不止一次腰斬,看來恐懼和害怕這個心理弱點到目前為止對我的影響要小於貪婪的心理。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貪多的心理,肯定不會只有我一人,而是投資者非常普遍的心理問題。 文章中的評論也證明了這一點,關於我的短線操作利潤預期這個點就被很多人恥笑過。因為我每一次操作的預期只有5-10%。

很多人認為這個利潤太低了,有人說少了30%的利潤自己從來不做,還有人說做現貨賺錢太慢,我這樣做更慢,因為沒有槓桿,做十次也未必能賺到他一次賺的多。還有人乾脆說靠做比特幣已經沒有多大賺頭,不如跟他一起去做XX幣發大財。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他們說的可能都有道理,因為我知道身邊就有人在這段時間確實用一次槓桿就賺到了幾倍,甚至十幾倍。但是這樣的錢不是我能賺的,我相信這樣的機會也不是次次都能抓住的,因此我還是傾向於自己這樣以更小的步子,以日拱一卒的心態,會更穩當一些。

一次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益確實誘人,相信這種高收益錯覺正是吸引很多人來幣圈的原因。在現實中和傳統的投資標的中,能夠像幣圈的投資品這樣快速暴漲暴跌的並不多。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高收益錯覺這個概念是在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上學習到的。大概意思是人們判斷投資業績時,會主觀地把某一次或者幾次高收益作為依據,而忽視更多次的虧損,造成的心理和認知上的錯覺。

她舉了一個例子:兩個基金經理,在5年間的投資回報率分別是, A: 100%,100%,100%,-60%,-60%; B: 15%,15%,15%,15%,15%。讓人們憑直覺來判斷哪個基金經理的業績更好。當然絕大部分人選擇了A。因為100%這樣高的業績看起來太有誘惑力了,而15%的年化收益似乎被大多數人們所嫌棄。

那麼如果讓你根據直覺來做選擇呢?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可是實際的回報率情況是怎樣的呢?通過計算,A經理5年的累計收益率是28%,年化收益只有5%左右。而B經理5年下來收益已經翻倍,累計收益率達到了100%(1+0.15也就是1.15的5次方=2.01)。

這就是高收益錯覺對我們心理和認知的影響,其原因是人們“短視”和“有限注意力”的認知缺陷。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因為注意力有限,我們更傾向於選擇性注意那些帶有光環的事物,100%的高收益比15%的收益在我們眼裡自然會更明亮,而-60%的負收益則會被我們的注意力過濾掉,擋在了判斷依據以外。

因為短視,我們會從幾天,幾個月來判斷投資成績,權衡投資得失利弊,甚至等待一年都沒有耐心。因此很多曇花一現的高收益項目便會進入我們的選擇項,同樣那些需要比較長時間靜待價值增長的項目自然也會被我們所過濾。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昨天在一篇文章中也看到類似的案例,有兩組投資數據:

100%, 0, -50%, 100%;

19%,19%,19%,19%。

都是2倍的投資總成績,但是區別在哪裡呢?

很明顯,前者忽高忽低,有100%的盈利,也有50%的虧本,而後者則非常穩定。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這種不同數據之間的差異情況就叫做方差,這裡我們可以把方差理解為每一次收益之間的差距情況。前者的方差極大,而後者幾乎沒有方差。

這能說明什麼呢?前者的投資完全沒有確定性,純粹依靠運氣而已,通常來講,這種投資者更確切的稱呼是賭徒。

而後者則依靠的是確定性來賺錢。這種確定性來自哪裡呢?通過一定的策略和計劃來消除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增加確定性的概率,這種依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計劃和操作發展起來的就是系統性。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區別在於前者賺錢更多是外力所致,自己的操作恰巧符合了那個時機,但是時機可遇不可求,這種機會不來自自身的能力,因此缺乏確定性。後者則更多依靠在一路建立起來的自身控制能力,我們不能控制環境,不能控制他人,但是通過這些培養卻能夠建立對自身的控制系統,符合市場和環境的控制系統,這就是確定性。用它來賺錢就是一種用系統性保證的確定。

我們做投資要培養的就是這種意識和能力,需要建立的正是這樣的系統性。所謂的確定性不是預測市場的準確率,更不是預測下一分鐘的價格是多少,而是通盤考慮之後從多個方面來做出的應對策略,對所有可能情況都有應對就是一種確定性。


我們想要的是高收益,為什麼卻總被高收益錯覺所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