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文|小毅说历史

东汉末年时期,随着东汉王朝的没落,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打挽救汉室的旗号拉拢对路子的人。其实,不过是想拉拢人头各占山头圆帝王梦而已。毕竟当时的汉朝(东汉)已经行将就木,再加上董卓推波助澜,直接废掉汉少帝刘辩,董卓拥护傀儡汉献帝刘协。有董卓这样的人在,汉朝的覆灭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尽管东汉王朝繁华过一段时间,但也是昙花一现。


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尤其是当时各方人马中,要说实力最强的英豪也仅有袁绍了。不过,袁绍这个人尽管实力高于他人,但自己的过多缺点和过分自信导致了灭国,还没有打下大片江山就挂了。说袁绍实力很强的人是否对他有什么误解?

其实,袁绍的实力很强的,当然是在他锋芒毕露前提下。袁绍开始时是直接打败了公孙瓒,当时的袁绍如同开挂了般。不仅先于他人占领了清幽寂静,就连曹操和刘备等人都得忌惮袁绍。大有“打遍天下无敌手”架势。

同时,曹操趁此机会把汉献帝挟持到曹操的领地许昌,以汉献帝的名义,命令各地诸侯。也就是历史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得不说,曹操在政治方面手段蛮高明的,起码比刘备等人高几个段位。这个手段执行以来也促进曹操立于不败之地,逼着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主要是为了能对付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段的曹操。


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好处?直接帮助了曹操打败袁术,再杀掉吕布。走到这阶段你会发现曹操和袁绍已经到针锋相对地步。毕竟都把人家手下吕布都杀了还占领人家地盘,不针锋相对才怪。不过,曹操当时的实力不足以对抗袁绍,军事力量、综合方面都没有袁绍实力突出。

再者说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与东吴孙权联手对抗曹操。前有袁绍,后有孙刘联盟,曹操这时的境地何为腹背受敌。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实际上,袁绍与曹操当时战略位置离得太近。彼此也认为对方下一步一定是会吃了自己地盘,相互出现危机感也不足为怪。尽管曹操担心与袁绍不日会交手,但是人家曹操人家军师团主意多啊。曹操的一个军师说“先发制人”,没等曹操动手,反而让袁绍占领了先机。直接动用10万精锐大军攻打许昌,这场战役是官渡之战的开胃菜。


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不难想象,袁绍这么多的兵马让曹操无力迎战。人太多吃不消,曹操手下人数有限啊。再加上袁绍和刘备都组成战略联盟,前后夹击还不是把曹操吃的死死的。为了生存,曹操听从军师建议,及时改变战略方针,直接对刘备下手。

对刘备下手还是不看刘备较弱不成气候,一看就是好打类型。刘备失败还让关羽被抓了,刘备只好跑到袁绍那里求得喘息机会。在当时曹操转头攻打刘备时候,袁绍的军师团里有人说何不趁曹操与刘备攻打时候下手呢,直接偷袭曹操领地必会杀得片甲不留。

按正常情况来说,袁绍会接纳这个军师建议,后面也没有曹操什么事了。偏偏袁绍没有听属下意见,反而导致自己王国覆灭。此人虽说聪明,但有最大的缺点:战略决策不够果断!


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最奇葩的是袁绍拒绝此方法的理由是袁绍的孩子不幸染病,无法有心弦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都不算理由吧,主要是用来搪塞他们。要问如何瞬间伤透人心,和袁绍学啊。一招就失去了军心。而且从这事侧面看得出袁绍根本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跟着他打天下属于痴人说梦。也因此,袁绍麾下不少属下都慢慢远离了他。

这也成为袁绍失败的导火线。

其实,如果袁绍能彻底放得开手脚打江山,同时认真听从属下的建议。假设袁绍没有用荒唐的理由搪塞,而是执行了下属们的建议,结果会不会有些不同。曹操和刘备当时会不会成为袁绍的手下败将,以后都没三国什么事了吧!


不听下属意见落得灭国下场,三国中最悲催的帝王只有他


事实证明,袁绍没有听从属下的意见导致官渡之战一败涂地,难看的不能再难看了。反之,曹操善于运用人才,听从意见。不然能立足于三国之中么。只能说袁绍命中注定与江山无缘,要不然早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更别提刘备和孙权等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