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天下奇珍的村落—黃崗白石村

端硯自唐代被列為貢品以來,前後有60多位皇帝與之結緣,端硯石深埋地低,集億萬年日月精華,山川靈氣,孕育出色彩斑斕的石品花紋 ,可以說稱得上是

“天下奇珍”。而距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城區約五、六公里的黃崗鎮白石村,則為誕生此奇珍的地方,它是屬於中國的端硯文化村。 白石村地處端州城區以東,面向北嶺山,背靠西江,由唐武德年間建村,全村288戶,1100多人。白石村民世代以硯為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白石村制硯至為鼎盛,一大批名硯和名師應運而生,從而奠定了白石村作為“端硯第一村”的地位。村內每家每戶門前都推滿了硯石,屋門前、瓜棚下、村道旁、廳堂裡都是埋頭刻硯的場面,猶如一幅“白石制硯圖”。

孕育天下奇珍的村落—黃崗白石村

黃崗白石村


古村故事——白石村得名傳說

白石村毗鄰西江,過去,西江每年都要發洪水,因此,村裡築起了一道堤圍用來抵禦洪水。有一年,西江上游豪雨連日,洪水暴漲,用土構築的堤圍岌岌可危,眼看就要決堤了,正在緊急關頭,有村民突然發現堤圍邊經雨水連日沖刷露出來的三塊巨大的白色石頭,連忙抬去將快要倒塌的堤圍堵住。冥冥中如有神助,三塊白石真的穩住了即將倒塌的堤圍,使村民的生命財產得以保護。為紀念三塊白石,村民將村子改名為白石村。

張之洞碑——白石村制硯的歷史見證

來到白石村,還有一處地方絕不可錯過,那就是張之洞碑。張之洞碑見證白石村制硯歷史。此碑刻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碑高130釐米,寬83釐米,端硯石質,楷書,青行陰雕,共1172字。這是目前僅存的有關端硯生產的碑記,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相傳,在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端州出現了各方霸佔硯石礦而又開採無序的情況,再加上民間謠傳開坑採硯有傷風水,因此將硯洞封禁,不準採石。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時任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的張之洞路經端州,白石村人“攔街遞品”,當面向張之洞呈上訴狀,隨後,張之洞親自巡視羚羊峽,對端硯硯坑進行實地調查,當場裁定當地不許白石村人採石為“不當封禁”,同時還嚴令當地官員不得私分或者私受硯石等。張之洞的裁決,讓白石村人受惠不淺,村人將判詞雕刻成碑,虔誠供奉。


孕育天下奇珍的村落—黃崗白石村

張之洞碑

硯工祖師伍丁的傳說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白石村傳統的“伍丁師傅千秋寶誕”節日。

這一日,要入行做採石制硯的年青人,要先拜伍丁祖師,再向師傅作揖磕頭,才算正式入門。

伍丁為什麼會成為端硯藝人的祖師呢?

話說,伍丁是先秦時蜀國的5位大力士,他力大無窮,不但能開山移石,而且會鑿石雕刻,技藝高超,雕龍會噓雲吐霧,刻鳳會展翅高飛,是天下聞名的能工巧匠,乃石藝業的鼻祖。


有一年,西江河洪水氾濫,端州城一夜之間變城一片澤國,民不聊生。已位列仙班的大禹就令伍丁來到西江羚羊峽,鑿石開山,疏通河道,拯救端州百姓於絕境。


當時,白石村有個青年叫程真。這一年,他辛辛苦苦建起了一間新屋,正準備迎娶指腹為婚的娘子小環過門,孰料,一場洪災,不但把他的新屋沖毀,還奪去了他父母的性命。家逢鉅變,又告借無門,程真只好到城西向未來岳父李員外求助。

李員外見程真身無分文,擔心女兒嫁給後沒有好日子過,就將他趕出家門,決意悔婚。

程真深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心灰意冷地來到西江邊,一時想不開,縱身一跳,跳到洶湧的河水中,想一死了之。

幸好,適逢伍丁治水路過,把程真救起。

伍丁聽完程真的哭訴,就對他說,後生仔,你不用死,我們教你製作硯臺的手藝,包保你很快積蓄到建大屋娶妻的銀兩。

原來,伍丁在羚羊峽一帶移山開石,疏通河道,排洩洪水時,發現那裡的石頭嫩如嬰孩面,滑如婦人肌,上面佈滿奇特的石眼,是作硯臺的上等材料,於是,便決心在當地收有緣之人為徒,將自己的高超鑿石雕刻之藝傳給他,造福一方。

從此,程真就開始跟隨師傅伍丁上到羚山,潛心學藝。

程真天生聰明,不用多長時間,就盡得師傅真傳。他回到白石村後,就以採石製作硯臺為業。一年之後,他不但重新建起了大屋,還用重金娶回了李員外的千金李小環,夫妻過上了甜甜蜜蜜的幸福生活。

程真遵照師傅伍丁的吩咐,在白石村附近廣收門徒,把採石刻硯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他收徒 弟時,為感謝師傅的大恩大德,總是要求徒弟先虔誠跪拜師公伍丁,才算正式入門。這個莊嚴的儀式,後來由程真的徒子徒孫一代代相傳,一直傳至今時今日。

白石村端硯藝人將伍丁供奉為祖師了,就如同魯班被尊為木匠的祖師一樣。他們供奉“九天開化文昌帝君伍丁力士先師神位”,並將每年的四月初八定為“伍丁師傅千秋寶誕”和拜師日


孕育天下奇珍的村落—黃崗白石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