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讓你的表達更清晰

文/1784字,閱讀時長4分鐘


上週,有位在一家網絡公司負責新媒體運營的朋友小劉向我倒苦水,說她做的那份第一季度運營報告被領導給駁回來了。

“我找了許多材料,分析了各種數據,熬夜加班幾個晚上做出來的東西,卻被領導用一句‘條理不清’就給打回來了,我真的很鬱悶啊,太痛苦了!”

我很理解小劉的痛苦,人在職場,不是光會做事就行了,我們還必須學會表達,無論口頭或者文案。

在這方面,最為經典、實用的方法,當屬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到的結構化思維。


《金字塔原理》:讓你的表達更清晰

01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

要搞清楚什麼是金字塔原理,我們先來看兩段文字對比:

未經組織前的文字:

“王總來電話說他不能參加下午3點的會議了。李總說他不介意晚一點開會,明天開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劉總的秘書說,劉總明天晚些時候才能從外地趕回來。會議室明天已經有人預訂了,但星期四還沒有人預訂。會議時間定在星期四上午11點似乎比較合適。您看行嗎?”

而由金字塔原理組織後的文字改為:

“今天的會議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點開嗎?因為這樣對王總和李總都更方便,劉總也能參加,並且本週只有這一天會議室還沒有被預訂。”

上述第二段文字,就是一個簡單的金字塔結構。大家可以發現,重新組織的語句形成了兩個層次,第一句提問屬於第一層,而後面的語句都屬於第二層,第二層是用來解釋第一層問題的。如此表述,語意就非常明確。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和規範動作。

書中所提及這種類似金字塔形狀的思維結構是:中心思想明確,結構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即是一個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


《金字塔原理》:讓你的表達更清晰

02 為什麼要應用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很早以前我身邊就有朋友總是對我提起並推薦,所以最近終於花時間認真讀完了。

那麼在生活和工作中為什麼要應用金字塔原理呢?

1.用全局思維看問題

應用金字塔原理最大的好處是,當你對一個問題或者需要處理的工作進行相應分析時,整個事物的來龍去脈你將瞭如指掌,這樣你就會俯瞰問題,擁有全局思維。

平時在工作中,許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事情進展到一半了,才發現遺漏了關鍵點,於是再回去返工,這樣常常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使用金字塔原理後,我們可以將工作的前因後果梳理清楚,未雨綢繆,做好準備。並且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溝通和對接,利人又利己。

2.擁有明確的目標

所謂明確目標,換一個詞就是言之有物。現實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高喊:我要升職、我要加薪、我要努力之類的話語,但是多少年過去了,可能有些人依然原地踏步。

這裡有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目標不夠明確,對於真正有執行力的人來說,他會將目標用SMART原則來表述,再製定詳細的計劃,及時反饋和執行,往往能得到很好的結果。而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作用。


《金字塔原理》:讓你的表達更清晰

03 如何用好金字塔原理

學習了《金字塔原理》以後,實際工作中我們該怎麼運用呢?我們可以採用向下分解和向上總結兩種方式。

所謂向下分解,其實就是遇到問題後進行拆分。但要注意的是拆分的每一層都要是相互獨立並且沒有遺漏,比如性別可以拆分為男性和女性等。總之,根據具體問題找到拆分標準,並且拆分到最底層。

向上總結則是對相似的幾個問題先找到他們的一致性,再在該層問題上繼續找他們的一致性,一直到所有問題歸納成一個問題。比如我做培訓講師,雖然開發了許多課程,其實可以把一部分內容相似的課程歸納成一類,再把這些不同的類繼續歸納成若干大類,這就是向上總結。

向下分解、向上總結,就是金字塔結構兩種經典的搭建方法。那麼,同一個層次中的素材要怎麼組織起來呢?你可以採取演繹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和程度順序。

一是演繹順序,其對應的思考方式是演繹推理。此種推理通常為三段論形式,即由一個大前提和一個相關的小前提推導出一個結論。

二是時間順序,也可稱為因果順序,就是按照行動的順序依次表述達到某一結果必須採取的行動。

三是結構順序,就是當你使用示意圖、地圖、圖畫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時的順序。

最後是程度順序,也叫重要性順序。就是在具有共同特性的同一組素材中,把最能鮮明表現該特性的素材排在第一位,即先強後弱,先重要後次要。


寫在最後

在工作中,表達能力十分關鍵。芭芭拉·明託的這本《金字塔原理》提供了一套簡單且直接的方法,從而幫助我們建立起一種正確的、結構化的思維,最後由通過自己表述出來,這不是我們每個職場人都希望得到的答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