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 “三怕三难”,提高养老金不管用,农民设想“三统一”

农村养老,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专家学者们提出增加农民养老金,以此解决农民养老难问题。长期的农村生活实际让我体会到,

农村老人最怕的并不是缺钱,而是其它的三个方面,就用本人所驻村老人的事例来举例说明。

农村老人 “三怕三难”,提高养老金不管用,农民设想“三统一”

  • 一怕行动不便,吃口热饭困难。有一对老人,老大娘脑血栓遗症,老大爷右侧股骨头坏死,两人虽然能下床活动,但行动都有困难。儿子儿媳外出务工,留下小学5年级的孙女与他们同住。由于老人不便,跑前跑后的是孙女照顾,经常以方便面、米粥度日,隔三差五嫁到外村的女儿回来多做一些饭菜,上顿下顿热着吃。现在的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外出打工的子女很想给年迈的父母雇个保姆,但往往不能做到,一是因为老人们勤俭节约惯了,能够自己动手的舍不得花钱找别人,二是农村很多妇女外出打工,没有外出的也是孩子老人需要照顾,保姆不好找。
  • 二怕有病有灾,及时就医困难。一位70岁的老大娘,平时身体健康,能下地干活,能自己烧火做饭,可就是不让儿子出外找工挣钱。问起理由,她这样说:“我自己独门独院,一旦有个大病小灾的,上哪找人去呀!没看有多少死在屋里好几天没人发现的了?”确实,现在国家虽然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医生定期上门为老人查病治病,但一来医生人数有限,忙不过来,二来医院习惯于等客上门,不愿意下村入户,三来“定期”不等于“随时”,这样老人及时就医的问题不能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来解决。
  • 三怕无所事事,精神寄托困难。一位大娘80岁了,老伴前年没了,儿子儿媳都在西安市直机关上班,每月寄给她5000块钱。这位大娘不但拒绝去儿子那儿生活,而且坚持力所能及的农活。问起原因,她说:“去城市咱生活不惯呀,现在干点活儿,看着自己打的粮食、结的果子、种的蔬菜,觉得自己还有用,活着还有个盼头,要不真是混吃等死了。”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让劳碌了一辈子的农村老人坐享其成、无所事事,他们会觉得生活没有奔头,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没有了精神寄托,比死还难受。
农村老人 “三怕三难”,提高养老金不管用,农民设想“三统一”

以上讲的虽是个例,但却发生在大部分农村老人身上。增加农村老人养老金的确是好事儿,但却解决不了农村老人的“三怕三难”。对此,村民们提出了“三统一”的设想

  • 一是统一就餐。每个村或组建造一个老人食堂,采取自由订餐或固定菜单的方式,解决老人吃上热饭的问题。
  • 二是统一照护。组织一个照护小组,每天入户查看老人生活状况,随时解决身体及生活问题,让老人随时有人关怀照顾,保证有病及时就医问题。
  • 三是统一劳作。农村老人愿意在劳动中寻找乐趣,单纯的健身娱乐并不是他们所愿,应该每村组织若干个老人劳动小组,根据老人身体情况适当组织手工、种菜、养花等轻体力劳动,让他们看到收入,实现自身价值。
农村老人 “三怕三难”,提高养老金不管用,农民设想“三统一”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农村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关系到家庭美德的传承,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机制,才能够让农村老人老有的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