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寧夏地處我國西部,位於黃河上游,從古至今寧夏就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很多人可能對寧夏還很陌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幾處網友大讚的旅遊景點。

寧夏首府“銀川”古稱鳳城,是當時西夏王朝的都城,濃厚的歷史氣息瀰漫著整個城市。鼓樓,又稱“十字鼓樓”有臺基,樓閣,角坊組成,高36米,佔地576平米,現存鼓樓在光緒三十四年重建。東面門洞兩側各闢一券門,南券門額上題為"坤闔",北券門額上題為"乾闢"。從北券門沿券砌暗道石階可登至臺基之上。臺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頂重簷三層樓閣,每層樓閣四面圍以環廊。登閣之上,扶欄眺望,銀川景色盡收眼底。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西部影視城全稱鎮北堡西部影城,距離銀川三十五公里。在這裡曾經拍攝過《大話西遊》《紅高粱》《方世玉英雄出少年》《荒漠女神》等著名影片。也因此吸引國內大量遊客到此。這裡保留了在此處拍攝電影的140多處地方,豐富的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展廳,極具古代藝術特色。西部影城還是一個觀光,休閒,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遊景點。來到這裡你可以感受獨特的風土人情,還可以徜徉在影視城荒涼,古樸的民間特色氛圍之中。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賀蘭山,位於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綿延220公里的賀蘭山是銀川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勢雄偉,猶如萬馬奔騰,站在主峰向下眺望,雲霧繚繞,景色怡人。賀蘭山也是我國一道天然的地理分界線,對於寧夏平原的形成有著顯赫奇功,塞上江南才得以塑造。植被垂直帶變化明顯,有高山灌叢草甸、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青海雲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種類型。其中分佈於海拔2400~3100米的陰坡的青海雲杉純林帶鬱閉度大,更新良好,是賀蘭山區最重要的林帶。植物有青海雲杉、山楊、白樺、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種。動物有馬鹿、獐、盤羊、金錢豹、青羊、石貂、藍馬雞等180餘種。1988年國務院公佈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保護區,面積6.1萬公頃​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水洞溝,是舊石器原始人的發祥地,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950平方公里。水洞溝溝寬50-200米,溝深6-14米,兩岸為棕鈣土。由於沿河有泉水溢出,形成許多小洞,故稱"水洞溝",水洞溝遺址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這裡保持了古樸的雅丹地貌。該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洞溝文化是東亞舊石器文化中為數不多的可以和歐洲舊石器文化進行對比的一種文化形態。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沙坡頭,位於中衛市城西16公里處,在沙與河的互相交融之下賦予了沙坡頭獨特的風貌,綿延數公里的騰格裡沙漠,韻味無窮。沙堤高聳,河水奔流,沙為河骨,河為沙魂,相依相偎,和諧共處,沙、山、河、園交相薈萃,似抒情詩,如風情畫。浩瀚無垠的騰格里大沙漠、蘊靈孕秀的黃河,黃河兩岸的史前巖畫,以及滴翠流紅的河灣點綴了沙坡頭醉美畫面。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西夏王陵,它是西夏曆代帝王的陵墓,是李元昊在位時所建,位於寧夏銀川西,賀蘭山腳下,是中國現存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陵墓之一,景區佔地面積58餘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分佈9座帝王陵墓,270餘座王侯勳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佈局嚴整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主要景點有:泰陵

去過西部小眾景點的,才知道寧夏一景點外形酷似水滴

闕臺、陵臺基本完好,陵城神牆、門闕、角臺大部尚好,佈局清晰可辨。泰陵位於西夏博物館西南,俗稱“昊王墳”,是旅遊者經常參觀的一座王陵。塋域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整個陵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歷經千年,地面建築雖遭嚴重破壞,但陵園的基本構架完整。

整座陵園從南到北的遺存有以下幾個:

闕臺 闕臺位於陵園南端,於中軸線兩側對稱排列,東西相距離20米,由黃土築成。闕臺正方形,邊長8米,高7米,上部內收,頂部有一小臺基,其上散有殘磚瓦,推測為原有建築。闕臺是低齡區別於陪葬墓的特徵之一。

碑亭 闕臺位於中軸線兩側,東西對稱,闕臺北34米,東西兩碑亭相距80米。臺基呈圓角方形,四壁呈三級臺階式。臺基地邊長21.5米,頂邊長15.5米,高2.35米。四壁臺階以繩紋磚包砌,石灰勾縫,局部磚尚存。有三個人像碑座出土(應為四座,存三毀一);還出土有西夏文殘碑360塊,殘片文字最多的僅5字;還有瓷、銅、鐵碎片及泥塑殘塊等。

月城 月城位於碑亭北,呈東西長方形,東西距120米,南北距52米,牆基寬約2米,高0.7米,佔地約10畝,北與陵城南牆相貼。城如月牙露出,故名月城。月城南牆正中有門,石道兩側有石像生基址。

陵臺 陵園北高矗立約20米的一個塔狀凌錐形夯土臺,用黃土密實夯築而成,八面七級,夯土臺有椽洞。陵臺周圍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當、滴水等建築物殘塊。獻殿與陵臺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形似魚脊的用砂石填成的墓道封土。墓道長50米,北端為一盜坑,直徑20米,深約5米。

寧夏之美勝過你的想象,還有更多景點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