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2019年,堪稱中國服飾行業的水逆之年,你看,在一片凜冽當中,百麗退市、貴人鳥折翼、都市麗人發展疲軟……

但有一家公司卻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逆勢上行,創造了自己的小奇蹟。

4月20日,太平鳥時尚服飾有限公司發佈了2019年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公司總營收超過79.28元,同比增長2.8%。其中,電商GMV達到了44億,佔據了一大半。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另外,更神奇的是,就算到了像新冠疫情這樣的艱難時刻,太平鳥整體的銷售亦並未受太大影響。

據數據顯示,太平鳥近段時間的銷售業績基本穩定為日均1000萬元以上,其中單日最高銷售額近5000萬元。

在“3.18女王節”期間,太平鳥的表現更是驚人:直播40餘場,覆蓋消費者180萬,僅3天時間即賣掉了2.46億元。

都同樣是賣衣服、賣鞋子等服飾品,為什麼太平鳥的發展勁頭卻如此迅猛呢?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一次“奪命”的深刻教訓

1996年太平鳥成立於寧波,創始人是張江平。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創立開始,和當時多數民營企業一樣,太平鳥也是以傳統服裝生產為主,基本沒有什麼品牌的概念。後來,隨著國民品牌意識增強,張江平才開始使用“太平鳥”商標生產服飾類產品,踏上了品牌的塑造之路。

當時的寧波被稱為“男裝大市”,西服、襯衣的產量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所以名聲在外。

但即便從這片“黃金之地”開始,剛入局的張江平也沒有走得很順利。

由於缺乏行業經驗,公司初期的戰略只有一個:持續砸錢買土地,建廠房、開拓市場,不顧一切加大生產力度,就算沒有錢,也要借錢去做。

風暴很快襲來了:1998年,亞洲爆發經濟危機,各行各業遭受嚴重的重挫,就連銀行也開始了大幅度減少貸款。這可就不得了,要知道,太平鳥這種模式就是典型的重資產經營模式,非常依賴資金,一旦銀行壓縮貸款,企業分分鐘要停工倒閉啊。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那段時間的張江平過得非常痛苦,每天早出晚歸、奔走在各個銀行之間,只為能求得多一點貸款。後來,實在熬不住的時候,他變賣了廠房、抵押了家產、甚至去問親戚借錢來勉強維持經營。

風暴過後,太平鳥奄奄一息,張江平感慨道:老闆真的不好當,這種日子不是人過的。

有了第一次教訓,張江平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怎麼開拓市場,都要守住底線:要家有餘糧,即留足現金,以備後患。

2000年,太平鳥恢復元氣,同時,通過變賣廠房把生產外包,逐步轉型為一個輕資產的企業。

再後來,太平鳥越走越快,不斷緊跟時代的步伐,開拓新的領域。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再度爆發時候,同行基本都處於嗚呼哀哉的艱難時刻,太平鳥卻依舊按照自己的發展方向,一路高歌猛進。

2015年,太平鳥營收59億,比上年同期增長18.09%。2017年,它營收71.42億元,同比增長12.99%。再到2019年,它總營收超過79.28元。

逐年增長的營收使我們看到,太平鳥基本處在一個健康、向上的發展狀態,絲毫不見疲軟。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三個“懂得”,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其實,這些年來,整個服裝行業都頗不景氣。

一方面是由於國外品牌的衝擊,另一方面當然像淘寶類的電商平臺也侵蝕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這使得很多傳統實體店都備受煎熬,即使是非常有名的品牌,近年來其門店數量都在大幅銳減。

那太平鳥也是做傳統服裝起家的,為什麼它就那麼耐扛呢?

首先,懂得跟著消費者走。

從1996年誕生到如今,特別回看過去十年太平鳥服飾的特點,你會發現:太平鳥基本是跟著潮流走:社會流行什麼,年輕人喜歡什麼,它就設計什麼。特別是這兩年,它頻頻參加國際時裝秀,更突顯它走在時尚前列的自信。

從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基本的商業邏輯:跟著消費者走,就等於跟著機遇走。

2008年,太平鳥跟著“85後”走,如今,它在分析95後,甚至00後的心態。抓住年輕消費者的芳心成了它能夠屹立不倒的秘訣。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其次,懂得靈活開拓銷售渠道。

2016年,張江平接受採訪稱:太平鳥的逆勢成功歸功於“四輪驅動”的全網銷售模式。這四輪就是:百貨商店、步行街、大型綜合體、還有電商。

後來疫情發生,太平鳥採取“all in新零售”戰略,通過微信小程序、電商直播等方式開拓渠道。

可以說,在銷售渠道這方面,太平鳥是緊跟時代節奏,非常願意去嘗試新的方式。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還有,與時俱進,懂得利用技術。

實體經濟時代運用實體思維,那現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當然得運用互聯網時代了。在互聯網帶來大數據融合之時,太平鳥算是傳統企業轉型得最快那一個。

如今,太平鳥已經建立起“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營模式,產品的生產週期預估、顧客畫像、還有如消費者需求之類的信息,基本一目瞭然。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快人一步,就是勝利!

自從經歷了1998年那一場劫後重生,太平鳥變得敏銳起來,幾乎在諸多變革上中都大膽果斷、快人一步。

比如,在電商和實體經濟打起架那段時間,太平鳥並沒有做那些“非你即我”的站隊,而是按照比例,同時發力。

2015年,傳統實體店依舊稱霸,在那一年,太平鳥單是依靠萬達廣場,其銷售額就高達十幾億。隨後電子商務高速發展,以壓倒性的優勢完勝實體。早已做電商準備的太平鳥沒有落後,在2019年,其電商業務GMV突破44億。

我們看到什麼:實體經濟和電商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巧妙利用這兩者,我們都可以挖掘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有些人依舊困囿於誰對誰錯,但聰明的人早就行動起來、默默地掙大錢了。

一年營收79億,3天狂賣2.6億!這三招成就耐扛的“太平鳥”!

2017年,新零售大熱,線上線下結合成了未來新走向。沒有拋棄實體的太平鳥線下門店數持續增長,如今,其數量已經高達4400家。另一方面,其電商的基因也日趨成熟。這又使得它在新零售浪潮中佔據絕對的領先地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行業,在多數同行折戟沉沙之際,太平鳥很快就打出了“all in 新零售”戰略,線上線下齊齊發力,取得驚人的銷售成績。

但在這場實體經濟向電商轉變過程的另一面,我們看到什麼?

貴人鳥瞻前顧後,猶猶豫豫,最終錯失電商,落得退市的結局。

都市麗人固守傳統、拒絕求變,最終備受電商衝擊,市值日漸縮水。

跳開服飾行業去看整個實體零售,我們也可以得到深刻的教訓:

2019年12月,硬槓電商12年的董明珠終於低下頭,承認未來的趨勢。

2020年4月,大罵電商擾亂實體經濟的宗慶後態度轉變,一口氣連開四家電商公司。

然而,就在他們極力掙扎,奮勇求變之時,那些洞察趨勢,早已自我革命的勇者,已經在享受勝利的果實。

從這來看,真的不得不說,快人一步,就是勝利啊。

作者:電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