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預測,智慧城市這些變化能否在未來發生?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的內容。從融合基礎設施來看,目前我國正在加大力度部署智慧城市建設路徑。

4月23日,在由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與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聯合賽迪智庫、賽迪顧問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數說新語·解碼“新基建”》節目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曙光雲從科技演進的視角發佈“智慧城市趨勢預測”,展望未來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發展方向。

作為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主方向,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曆經十餘年探索,正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然而,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開放複雜巨系統,其發展程度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服務與體驗、精益城市治理等元素都息息相關。曙光雲計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袁偉表示,根據城市發展的切實需要,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正進入“去粗取精階段”。為釐清新階段發展脈絡,曙光雲從智慧城市建設者的視角,對未來智慧城市的趨勢給出了以下預測。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將從技術驅動向剛性需求驅動轉變。

智慧城市發展前期離不開前沿技術的驅動,經過十餘年的技術沉澱,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趨於完善。後期,在改進大數據系統、城市積累數據、數據共享機制等方面都需要以需求為驅動,真正把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及技術發展成果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剛性需求驅動將不斷鞭策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

第二,智慧城市建設將由政府或有限參與方主導向多方參與轉變。

據中國信通院2019年9月發佈的《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顯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在初級階段主要由政府主導,而在2019年逐漸呈現出政府主導、城市主體、企業助力、共同推進的態勢。中科曙光認為,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政府、城市、企業、中小規模方案商等的深度融合將越來越普遍,各方將共同調動公眾廣泛參與,共同構建互相融合的產業鏈和立體化的生態圈。

第三,智慧城市建設將從依靠“源創新”向依靠持續性“流創新”轉變。

源創新是從0到1的創新,但是對於智慧城市建設這種大型系統性工程而言,對模式、流程等的創新和優化尤為重要。中科曙光認為,以人才、頂層規劃支持、創新投入等為核心的持續性創新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持續動力,智慧城市建設者應注重聯合上下游夥伴以“流創新”滿足井噴的服務需求。

第四,智慧城市建設將更加倚重技術體系,新型基礎設施統籌佈局。

智慧城市發展對智能提出更高要求,模型複雜度逐步提升,這就要求更全面、更一體的技術體系,如算力融合、城市雲中心或城市雲腦等形態。未來,以城市管理需求為服務主體的一整套“雲+大數據+AI”新一代信息系統,將是城市新興基礎設施統籌佈局的主流形式。

第五,“因地制宜、策略部署”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常態。

中國信通院在2019年10月發佈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報告》中指出:“特色引領正成為各地推動數字產業化的核心思路。”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呈現出省市、縣域多級並進的態勢,一批“小而精”的數字產業突破點,同樣能在全國數字產業版圖中贏得一席之地。中科曙光認為,隨著產業特色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得到體現,因地制宜、策略部署的理念越來越重要;在智能時代,智能加持下的優勢產業將取代“市花”“名人”等傳統城市標籤,成為城市新名片。

第六,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據IDC發佈的《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十大預測》,2019年,原有系統的安全隱患將阻礙30%的中國3~5線城市對新技術的應用,新老系統的連接也將帶來較大安全風險。中科曙光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在為公眾帶來便捷服務的同時,因參與的主體單位眾多,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管理者、主管部門及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參與者,都應對信息安全問題格外重視,信息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戰略重點”。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者、中國城市雲品牌的塑造者和實踐者,中科曙光在城市雲建設和部署中,不斷提高技術賦能的同時注重運營能力,並緊跟政策風向強調發展智慧生態。近年來,曙光城市雲一直不斷在模式、流程上尋求持續性創新,以便更好地服務多樣化、個性化的行業和用戶,推動產業智慧化,助力數字經濟向前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