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說句不謙虛的話,我自認為勉強算是個藝術家吧!然而遺憾的是,我沒能學到藝術家該有的謙恭和優雅,反而具備了這個群體許多人攜帶的通用病毒:抑鬱多情,厭世,敏感又脆弱,這大概就是我這類藝術家的通病了。

我隨心所欲地把藝術家分為兩類,並按照其來源命名,分別是:馴養——野生。馴養藝術家大概就指那些從小就因為家庭教育接觸藝術,並或主動或被動受其感染和教化,最終成為藝術家的。這類藝術家佔總藝術家的大多數,因為做藝術需要底蘊,這是一種超脫於物質的活動,它和一門語言一樣,需要終年累月地培養藝術“細菌”形成一種類似於“語感”的東西,這種東西被不瞭解藝術的人捧上神壇,稱之為“天賦”。

《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這樣的話,野生藝術家就略顯不足了,不談家境——野生藝術家就是沒有接受過藝術的教化和洗禮的一群藝術家。既然沒有受過其影響,那麼本來的他就和藝術有一條鴻溝,而某天某夜某段時期,他猛地竄進了這個領域,我把這個過程稱為“覺醒”。因為並不是量變引起質變,所以“覺醒”的力量來源於某一瞬間的刺激,這個刺激是如此地狠辣戳得他遍體鱗傷,於是思想就昇華了。野生藝術家以經歷為食,以心境為導航,他所走過的路都不是自己規劃的方向——如果現實得償所願,他大概就會永恆以理想前進,而不會半途分叉踩進偏激藝術的狹小衚衕——但是更多的靈感卻來源於對生活瑣碎的觀察,他們不會細膩,大概只會白描。

《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這兩種路沒有優劣,就像出賣苦力賺錢和用腦力賺錢誰更優質?沒法比!上層的人總鄙視於下層人為什麼如此不求上進,可是這就是現實,社會就是如此的不講理,它穿上了光鮮亮麗的所謂公正外衣,下面卻一如舊時代的階級森嚴。馴養藝術家總帶著華貴的自信,野生藝術家卻低著頭行駛,這是來自於底氣。

如果說是自信的內容是光明洋溢的向日葵;

那麼悲哀的意象都是引來兀鷲盤旋的發臭死肉。

沒有高下,沒有優劣,不管是用培養出來的天賦還是一夜覺醒的能力,他們都在用靈魂創作,不管是誰,沒有心境的作品都只是蒼白的空殼,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動心的人,不管是因為什麼。所以敏感是藝術家的本能,脆弱是,敏感的衍生品。

《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唯一的區別大概就在,他們活得不一樣罷了,這將直接影響文字的內容。馴養藝術家大多生活如意——你也可以想象,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人哪有空學習詩詞歌賦?只有富足的人才會去追求靈魂的境界——他們的文字往往追溯古典文學的思想內涵或者追求,在外相上總是偏向於卓爾不群的氣質:作畫的人就會有一種隨心的靦腆;作文的就有一種深邃的睿智;做音樂的大多有溢於表面的優雅,攝影則容易讓他們有發現生活的美的開朗。與此相稱的,他們的內容多偏向於生活瑣碎的陽光,似輕快鮮活的小調,色彩明亮的花海,或者雅緻引人的小令;即使有悲傷的情緒也多是驚春嘆月或情之迢迢,流於藝術作品也多矯揉造作。

如果說馴養藝術家宛若西施抱病而蹙眉,淡雅惹人憐惜,那麼野生藝術家大概就是被逼走上梁山的水滸英雄。沒有經歷過長時間的薰陶,於是與上面那些相比,他們就沒有什麼文化底蘊的外顯,看著仍是粗俗不堪扶持的樣子。只是這些都只是虛妄,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藝術內容。

文藝“細菌”的滋生來源於某些經歷的刺激,那麼很容易想到的,這些所經歷的事直接決定了這些野生藝術家的創作內容,而它卻大多都是低沉的暗淡色。

《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現實、階級、黑暗、生死,這些都是生活中最不堪入目的色彩,那些樂觀的人並不是足夠征服這些魑魅魍魎,而是他不敢去想,對,就是逃避,這些內容不是某一個人能夠背起來的,但是它無處不在。世人皆是現實的奴隸,只是有人可以忘卻這個事實,不管是碌碌無為還是功成名就,忘卻是一種本領,它可以擺脫這些累贅的禁錮。除非某些事情突然降臨,這就是黑暗——黑暗是一種最濃厚最純粹的色彩,它的優點在於吞噬、吞併其他雜色,不被汙染,或者說他本身就是汙染別人的物質,被黑暗侵染的人也變得不純。

我見過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絕對蔑視,像是掌握生殺權柄的君主那樣的高高在上;

我也見過生死兩隔的茫茫,死亡威懾下醜惡全都從最深處爆發出來;

我見過現實,他就是世界上最強壯的男人,他要扒開你的腿凌辱你但是你無法反抗;

我見過黑暗,他現在很光明,揮舞著法律的武器,將不服從的奴僕一一打殺,可是無人敢於反抗……

《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這就是黑暗流派的野生藝術家的世界,於是他們的影像都以夜色做墨,黑色和灰色的映襯讓人冷;他們的畫都瘋狂而凌亂,線條就是規則和思緒,一樣的扭曲;他們的字都白骨皚皚,皮肉一空,只有鮮血黏稠而滾燙;他們的樂譜都在哀嚎,靈魂跟著顫抖。

我看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卻沒有為那幾個愛情故事悲傷,反而是攝影師Cindy讓我笑了笑,或許很多人不解為什麼這個攝影師為了一個“死亡標本”而接受愛情交易的狗血情節,然而我卻懂了一點點吧。

《藝術家狂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隨想)

每一個藝術家都是瘋子,而它涉及的內容越壓抑,它的瘋狂越難以控制。

其實藝術家到最後都是一個樣子的吧,一個活著去探索世界,一個活著去探索黑暗,然而這世界本來就充斥著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