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極其貧苦,幼年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家庭極其貧困,受盡了地主惡霸的欺凌。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老家濠州因大旱引發了蝗災,又導致了瘟疫。半月不到在疫情和飢餓雙重打擊下他的父親朱世珍(朱五四),母親陳氏,大哥朱興隆(重五)相繼去世。

在之後他浪跡天涯,建功立業的時候,他的二哥朱興盛(重六),大姐朱氏(夫王七一),二姐朱佛女(夫李貞,1351年去世)都相繼去世,再加上他的三哥朱興祖(重七)很早就不在人世了,而他大哥的長子朱聖保(朱保兒),二哥的兒子朱旺(朱旺兒)也在幼年夭亡,其他堂侄朱賽哥、朱鐵哥、朱轉、朱記、朱臊、朱潤也都已去世,之後為明朝建國立下大功的朱文正(大哥的次子)也在明朝建立前的被朱元璋囚禁致死。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所以活到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之時,除了他自己的兒女外,他的本家房頭(父親明仁祖朱世珍一脈)的親屬就剩下侄女福成公主(大哥朱興隆之女),侄孫朱守謙(朱文正之子)和外甥李文忠。另外還有堂侄女慶陽公主(親大伯的孫女,堂兄朱重四的女兒),平輩的親戚也只剩下二姐夫李貞一位。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當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功能名就成為皇帝之時,想回報宗親時,卻“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他對這些僅存在世的家族親人們倍加珍惜,恩賜極高,咱們來看一看朱元璋建國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姐夫隴西王李貞(曹國公)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李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泗州盱眙縣人,後來遷徙到臨淮東鄉,為人孝順和善,他母親自幼管教他及其嚴格,稍有不對,其母便叱責於他,甚至吃飯時將他的飯食直接扔在地上,李貞也只是撿起來一聲不吭的吃了。朱元璋二姐朱佛女性格也是十分恭順勤儉,孝順姑舅。她平時很少吃葷,常做善事,敬天禮佛,但去世的很早,臨去世時,神志不清,端坐而逝,去世時年僅四十八歲,後李貞續絃陳氏(封淑德夫人)。元末中原大亂後,家室無存,帶著兒子李文忠投奔身在滁陽朱元璋,一路上遭遇亂兵,猛獸,飢寒,靠著吃草根睡荒野一路磨難才見到朱元璋,而朱元璋見到當年自己貧苦時接濟自己的姐夫也是十分激動。建明稱帝后朱元璋封李貞為駙馬都尉,恩親侯,之後又加封榮祿大夫,右國柱,曹國公,並且可以免上常朝,贊拜不名,更是賜他五爪龍袍。李貞也是活到朱元璋建國時的唯一平輩的親戚,朱元璋時常找李貞敘舊,為了方便每天見到他,還特意在皇城內為他安排了宅院,時常也讓太子,皇子們去探望他們的姑父。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李貞卻時刻保持著樸素的生活,對富貴的生活感到不安,他多次請辭官爵,表示“生長田疇,服勤稼穡,惟知食力,何望顯融?”衣不求華麗,餐不求珍饈,還常常自己縫補衣服,下廚做青菜豆腐。平時還是以農民百姓自居,勸導後代不忘祖上貧苦的歲月,他常說:“今上方以勤儉化天下,吾為戚里之長,苟為奢靡,何以勸率家人!”身為朱元璋親族裡最年長的長輩,他為後世子孫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年歲大了後他的思維和身體每況愈下,1378年6月他突得急症,語不能言。在他病危之時,朱元璋聞訊大驚,趕到他的病榻前,握住李貞的手問:“你還認識我嗎?”李貞睜開眼睛對著明太祖努力說了句:“重八”。朱元璋當場掩面哭泣,這一聲“重八”估計是除了馬皇后外這世上最後有人可以這麼稱呼他了。李貞也留下了眼淚,老哥兒倆相對而泣。李貞去世後朱元璋輟朝三日,躬身親奠,葬於盱眙縣靈蹟鄉鬥光山之原,出殯之時,朱元璋望哭於西城樓。追封李貞為“隴西王”,諡“恭獻”,並贈李貞“三世皆王爵”,(曾祖李五二,中奉大夫、隴西王;祖父李六二,資善大夫、岐陽王;父親:李七三,榮祿大夫、隴西王)享年七十六歲。

侄孫朱守謙。

朱守謙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一脈中(朱元璋大伯朱五一,父親朱五四,堂哥重一,二,三,四,親哥重五,六,七)除了朱元璋(重八)及其子孫外,唯一活到明朝建國的男丁,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之子。朱元璋大哥朱興隆一共有兩個兒子,老大叫朱聖保(朱保兒),老二叫朱文正。大侄朱聖保早早夭亡,大哥朱興隆又在至正四年那場瘟疫中去世,亂世中朱元璋的大嫂王氏領著二侄子朱文正投靠了起兵反元征戰天下的朱元璋,朱元璋也是把朱文正當親兒子撫養,朱文正則比堂弟朱標足足大了十九歲,他迅速成為了吳王集團的核心人物,作戰極其勇猛,性格極為剛強,以孤軍鎮守洪都城抵擋住陳友諒的十萬漢軍,是明太祖的股肱心腹。可惜他由於性格跋扈,朱文正認為他居功甚多而封賞太低,轉而選擇與勁敵張士誠合作,被朱元璋查證後罷黜大都督之職,幽禁致死。

朱文正被幽禁時,朱守謙年僅八歲,看著父親被帶走後滿臉驚恐的望向叔爺朱元璋。朱元璋走過來,撫摸著朱守謙的頭頂說到:“鐵柱(朱守謙小名)不要怕,你的父親路走歪了,他忘了昔日的艱苦,恣肆兇惡,給我留下的憂愁。等到你長大了,我封你爵位,不會因為你的父親影響到你。你要修德勵行,改正你父親的過失,才不負我的期望!”在之後為他改名為朱煒,之後又改為朱守謙,其意就是讓他不要學習他父親的貪婪跋扈,而是要培養謙遜仁和的性格,並將其留在宮中親自撫養調教,嚴格管教。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眾建宗親以藩王室,”第一次大封諸子之時,在實封的二十二個藩王中,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賜地桂林,藩屏廣西,成為明太祖第一批授封子侄裡唯一的郡王,也是除了他的兒子之外唯一的藩王,代表的是宗族大宗一脈,而且在封地之廣,俸銀之多,儀仗冊寶之重,府邸陵寢規模之大,遠高於一般的宗室郡王,並在靖江王系之下單獨立了字輩,曰:賛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得襲芳名(但和親王系不同,後字不在五行排列),可謂榮貴之極。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可惜朱守謙遲遲不願就藩,直到洪武九年十月底才在馬皇后的勸導下離開南京,走了兩個多月到達桂林。到了藩地之後年僅十五歲的朱守謙並沒有“為朱家守住謙遜之徳”,反而是“性情乖戾,陰賊險狠,肆為淫虐,國人苦之”。氣的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把他找回京城臭罵一頓,朱守謙不僅不反省教訓,還作詩譏諷,表示自己“不戀金銀,甘老桑田”,恨的牙根癢癢的明太祖差點把他革了爵位去鳳陽老家種地,但是想到大哥朱興隆,侄子朱文正他還是寬恕了朱守謙。

經過七年的再教育,明太祖認為其已經改過自新,復封其爵位,改封地為雲南,朱元璋在他臨行時還不忘敦敦教誨,結果朱守謙到了雲南不僅不悔改,反而變本加厲,除了驕奢淫慾的老毛病沒變,甚至開始殺人掠獲,私派使臣。最終被召回南京後安置於鳳陽,但他依舊我行我素,騷擾鄉民,萬般無奈下朱元璋只好將其囚禁,和他父親一樣被禁錮至死,洪武二十五年正月,31歲的朱守謙去世,被埋葬在泗州。明太祖繼續培養朱守謙嫡子朱贊儀,擔心他再沿襲其父祖的“優良基因”,還派他遍遊十三藩國,直到建文二年朱贊儀才襲封,永樂元年就藩。靖江王系共傳十四世,直到南明永曆四年,末代靖江王朱亨歅被清定南王孔有德縊死於桂林西門外的柴房。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侄女福成公主與慶陽公主

福成公主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重五)的女兒,慶陽公主是朱元璋長房堂哥朱重四的女兒。親大哥朱興隆被追封為南昌王(郡王級),堂哥朱重四被追封為蒙城王(郡王級),按等級說郡王的女兒應該是宗室縣君,但朱元璋依舊按照皇女的標準冊封兩女為公主,同時授福成公主之夫(福州衛指揮使)王克恭,慶陽公主之夫(淮安衛指揮使)黃琛為駙馬都尉。洪武四年三月禮部上疏奏請將兩位公主將爵為郡主(親王女兒級別),但朱元璋說:“我就這兩個侄女,不忍將她們降級。”只是把她們的俸銀降到了公主級別的三分之二(五百兩),駙馬則只發其本職官俸。

慶陽公主的駙馬黃琛官至中都留守,死在了任上,兒子黃鉉官至都督僉事。到了建文帝時,降為慶成郡主,靖難之役時期,慶成郡主還被派往北軍處和堂弟朱棣議和。永樂二年,慶成郡主去世,朱棣為她素服輟朝一日,派皇子治喪。


明太祖建國時僅存家族親戚們,其中姐夫追封三代為王。

外甥李文忠

朱元璋欽定的開國五大外戚之家,明開國第三功臣。朱元璋二姐朱佛女之子,跟隨太祖之後驍勇善戰,功勳顯赫。其父李貞帶著李文忠一路逃難,艱難的找到了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十九歲隨軍征戰,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其子李景隆(李貞之孫)因靖難之役被褫奪公爵(其女李氏,嫁晉王朱棡次子平陽王朱濟熿為郡王妃),李景隆並未被下獄,而是帶爵還家,最後還是沒有逃過革爵抄家的下場,被囚禁於家中一直活到永樂末年。後世降為世襲臨淮侯,十世孫臨淮侯李弘濟在南京降清)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