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光緒帝是慈禧扶持上位的皇帝。年輕的光緒曾以為人們會認同皇帝體制,並且認同他這位小皇帝。

他發動“戊戌變法”,試圖改變現狀,最終以失敗告終。雖然光緒本人逃過了懲罰,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在慈禧眼裡,他連敵人都不配。後來,年僅38歲的光緒駕崩,相隔20小時後,也就是第二天,慈禧也閉上了雙眼。如此巧合,只能說明慈禧才是紫禁城裡最大的掌權者,哪怕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慈禧不斷攀升政治地位,難道是她早有預謀?

慈禧本是滿族“葉赫那拉氏”一個普通女子。她以選秀進宮,升至咸豐的妃嬪,可見有一定手段和見識。咸豐在位時十分寵幸慈禧,也因為慈禧字寫得好,咸豐常常口述而慈禧代筆批閱奏章。有時咸豐懶得說了,就讓慈禧自行處理簡單的事務。

慈禧就這樣接觸到了常人接觸不到的全國政務,咸豐可說是慈禧政治入門的老師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慈禧在皇宮中過得安寧,就像咸豐的其他妃嬪。直到咸豐死後去,傳位給皇子載淳。當時八國聯軍已攻入北京,可是未傷到王朝的根基。

清朝重新定了個年號“褀祥”。儘管載淳年紀很小,但權力交接得很平穩,或許慈禧就像其他在時代中沉浮的人們一樣在這種平穩中被歷史掩埋。不同的是,慈禧是皇帝載淳的生母。

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慈禧的身份很平凡,又不平凡——她是女人,本來與政治無緣。可是咸豐教她批閱奏章,奕訢與她合謀政變,她爬上了權力巔峰時還很稚嫩

同治帝載淳在位時,人們還是認同皇權的,皇帝大婚後慈禧便捲簾歸政。慈禧本來要老死在頤和園了,卻碰上同治帝駕崩。親生兒子剛剛去世的慈禧已經歷過多次動盪,慈禧是否為同治的死而難過無從考察,但她牢牢抓住了同治早逝以至於沒有繼承人的機遇——將咸豐的侄子光緒推上臺。

光緒由此開始了她不幸的一生。光緒本是鐵帽子王奕譞的兒子,即使不當皇帝,他也不會過得差。可他偏做了皇帝,而且是慈禧的傀儡皇帝。本來慈禧與慈安共同垂簾聽政,可是慈安很快也去世了。去世的時機十分合適,合適到民間傳說慈安是慈禧害死的。

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時來天地皆合力——慈禧再除奕訢

慈安死後,有機會與慈禧競爭只有奕訢。同治帝在位時,慈禧曾要求同治為她造頤和園。為此恭親王奕訢公然反對同治,但並不成功。奕訢與慈禧必有一戰。

奕訢是理智的,在性格上他與慈禧完全不同,在權力角逐上更是如此。奕訢文韜武略都比咸豐強,人們都相信他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可最終道光選擇了咸豐而不是奕訢

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奕訢與慈禧在政治上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咸豐死後,與顧命八大臣的爭鬥。當時奕訢留守被英法聯軍攻佔的北京,處理外交事務。慈禧借咸豐梓宮回宮的機會,藉助恭親王奕訢以及咸豐留下的兩枚印章,趕殺顧命大臣,處死了其中兩位鐵帽子王。

這一次,慈禧又安排了御前大臣奕劻頂替奕訢的位置。奕訢被排擠出權力中央,慈禧太后的大名終於實至名歸。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們無不屈服於慈禧名下,為滿人的江山出工出力。直到1908年慈禧去世也不敢造次。

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假如慈禧再活幾年,歷史會不會不同?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清朝發佈退位詔書。從此中華封建時代結束,一個新的時代正式開啟。可是清朝皇帝退位,卻沒有意味著革命的成功。清朝舊官僚袁世凱迅速通過新軍勢力接收清朝遺產,將中國北方政權收入囊中。這時慈禧已去世很久,退位的是溥儀。

試想慈禧這時還活著,大清會滅亡嗎?答案是很可能不會。如果慈禧沒有去世,那麼袁世凱將難以發揮作用。

早在“戊戌變法”中,袁世凱便不斷倒向後黨。慈禧太后在位時,袁世凱只是一個名臣,而不是權臣。是慈禧把滿人貴族凝聚在一起,當時還有無數像袁世凱這樣的漢人想向她以及她背後的政權邀寵。南方的地主武裝也心向滿人朝廷。慈禧不死的話辛亥革命將會很艱難,甚至無法成功。

1908年慈禧去世,1912年大清亡了,若她多活幾年,袁世凱會怎麼樣

當然歷史沒有假如。辛亥革命成功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可是,中國就好起來了嗎?並沒有。正如孫先生的遺言說“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辛亥革命後中國確實有所改變,但不是自我救贖的、徹底的改變,唯有人民可以救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