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世人都知道萬達集團在地產界地位顯赫,卻很少了解王健林對藝術收藏出手闊綽。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涉足收藏,畢加索、莫奈、吳冠中、劉海粟……這些海內外名家的代表作,他都不惜重金收入囊中。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在《魯豫大咖一日行》的節目中,王健林向魯豫展示了一張丈二匹的劉海粟潑彩橫軸,並表示,他自己是劉海粟收藏的大家,“十上黃山畫了10張,黃山的丈二匹,我現在收了9張。剩下的一張不知道在哪兒,要是知道就拿東西換一換了。”

談話期間王健林一直表示遺憾,魯豫更是幽默的表示自己找到“發財之路”,要去幫王健林尋找最後一幅畫。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在節目中,王健林所出示的潑彩畫有丈二匹,這種“丈二匹”的宣紙,曾經是一種大型宣紙的種類,多用於大尺幅繪畫或是宮廷發榜,換算過來約是橫長3.64米,豎寬1.45米。這一大尺幅不僅給劉海粟的潑彩創作提供了更多發揮的餘地,也能夠更好地展示黃山氣韻。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劉海粟為何一生鍾情於黃山?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黃山畫中有許多自己的影子,具體而言一是豁達、豪邁的品格契合,二是天真爛漫的情懷寄託,三是不息變動和創新精神的應和。”

所以說黃山是劉海粟一生藝術創作和變法寫意的靈感源泉,小編認為一點也不為過。自1918年至1988年的70年間,劉海粟十次登上黃山,每次都留下了大量作品,從這些不同階段的作品風格中,也可以看出劉海粟從師法黃山到突破超越,逐漸完成了自己在藝術上的創新。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劉海粟《曙光頂看始信峰》1982年,油畫

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藏

全國解放前,劉海粟曾五次登臨黃山,這時期他的作品大多以素描速寫、油畫寫生和冊頁小品等小尺幅作品為主,其強烈個性已經初見端倪,但還未形成後來人們所熟悉的潑彩潑墨風格。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1954年劉海粟第六次登臨黃山,並遇上了自己曾經的學生李可染,二人結伴而行,劉海粟也在此時逐漸朝著新的藝術方向發展。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劉海粟 丙寅(1986)年作 黃山雲海

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拍出3852.5萬元


1980、1981、1983年,劉海連續三年登上黃山,彼時的他已過耄耋,也進入了自己真正的藝術成熟期。其大氣磅礴的潑墨潑彩與肆意的骨法用筆,與黃山氣韻相得益彰。王健林在節目中展示的就是劉海粟在1983年的作品。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劉海粟《滿庭芳(潑墨黃山)》1980年,中國美術館藏


1988年7月12日,93歲的劉海粟第十次登臨黃山,天黑到達並憩息於雲谷山莊。第二天上午到達桃花溪畔作畫。第三天上午就登上北海,入住散花精舍,稍事休息,吃罷午飯,海老到陽臺觀景。黃山不僅雄偉奇絕,更在於煙雲中的無窮變幻。然而此時晴日當空,眼前的山峰一清二楚,裂壁千仞,只有峰谷間流動著一塊塊雲影。“好!陰陽之變。”海老滿懷激情當即揮毫:忽而用濃墨篆筆鐵線,時疾時緩,如同書寫狂草一般畫出峰巒蒼松;忽而用盛滿洗筆水的碗潑澆起來;忽而再用濃墨淡墨在水汪汪的畫上塗抹。哪像作畫,分明是頑童在惡作劇!一小時不到,就完成了這張四尺橫幅。老人忘情地說:“我畫了很多次夢筆生花,次次都不一樣,這是自己同自己較量啊!”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劉海粟的畫,雄渾蒼茫,或水墨淋漓,或色彩強烈。厚重、厚朴、厚實、厚醇,其氣魄偉岸給觀眾強烈震動。作品用篆筆鐵線,潑墨、積墨、破墨、潑彩而成。該留處不著點墨,該畫處層層疊疊反覆施加,一切皆歸自然。“大膽落筆,細心收拾”是他常講的一句話,“要敢畫”是又一句常講的話,所以“不好太清爽,邋遢一點”,其實是不落傳統窠臼的一法。劉海粟常言要善學古人。他說:“我精於收藏,年輕時常常通宵達旦地臨摹古畫,要走得進去,但也要走得出來。”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早年劉海粟在黃山主題的作品題款中不會強調上黃山的次數,但是在後期,他開始在作品的題識和落款中出現登臨黃山的次數和自己的年齡。

劉海粟的女兒、畫家劉蟾說:“儘管父親當時年事已高,但他一上黃山就熱血沸騰,筆停不下來。”

93歲再登黃山,從筆下的黃山,讀懂劉海粟!

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靳文藝就曾這樣評價,“十上黃山所呈現出來的油畫和國畫作品,從色彩、用筆、氣韻營造等方面,中西繪畫的形、韻、墨、色已達致互鑑互通的境界,特別是黃山國畫潑彩,融匯中西的筆法與用色,超越了傳統‘黃山派’國畫的俗成套路。筆力遒勁率性,潑墨潑彩恣意淋漓,心性與筆墨物我兩忘,師友黃山,每一次跋涉都是對自我意志的磨礪與戰勝,劉海粟繪畫藝術的創新若如無人之境,開啟了中國繪畫的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