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將百姓冷暖放在心裡的好縣長

柴生芳:將百姓冷暖放在心裡的好縣長

這是柴生芳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華社蘭州5月1日電(記者張文靜、崔翰超)將百姓冷暖放在心裡的幹部,百姓也將他放在心裡。柴生芳就是這樣一位被百姓永遠銘記的好乾部。

柴生芳,甘肅省寧縣人,1969年7月出生。1986年7月以甘肅省慶陽市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1990年7月,被分配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7年,柴生芳停薪留職自費赴日本神戶大學留學,2002年9月,提前半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寧要家鄉一抔土,不戀他鄉萬兩金。”留學歸來後,他放棄高薪工作,毅然返回隴原大地,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2002年10月,柴生芳到甘肅省委辦公廳工作。2006年,他主動要求赴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定西市工作,曾任隴西縣副縣長,定西市安定區委常委、副區長,臨洮縣委常委、副縣長,臨洮縣委副書記、縣長等職務。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在辦公室不幸去世,年僅45歲。

170多萬字的民情日記、數百個他曾走過的村子都沉默而忠實地記錄了他的扶貧故事。

定西市轄1區6縣,其中3個縣區都留下了柴生芳的足跡。不管在哪裡工作,他都將精力放在了扶貧事業上,用生命為生活在這片“苦瘠甲天下”土地上的百姓奔出一條脫貧之路。

在隴西縣任副縣長時,柴生芳參與籌建了隴西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多方奔走,找項目、拉投資,引進李氏文化產業綜合開發等項目。

2009年,柴生芳“轉戰”安定區工作,積極推進安定工業園、定西現代物流園等多個項目的簽約落地。

2011年,柴生芳調任臨洮縣。“開門辦公、馬上就辦;出門招商、回家下鄉”是他的工作作風;“只要心裡有百姓,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是他的行為準則。

在臨洮工作期間,柴生芳走訪群眾5000多人次,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等問題,不遺餘力推進民生實事的落實。

柴生芳在日記裡記錄下他所走過的每一個鄉鎮、村社和困難群眾的情況,以及聽到的意見和建議。在實地調研基礎上,他將臨洮全縣300多個村子分為扶貧示範村和潛力村兩種類型,標明發展方向,製作成圖掛在辦公室的牆上。

天天研究、時時琢磨,漸漸地,這位“博士縣長”定下了精準扶貧的思路。“每個村都有主導產業,強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餘下村落分步推進。”他立規劃、跑項目、引資金、抓落實,使臨洮成為“全省精準扶貧示範縣”。

“要想富,先修路”。柴生芳多次銜接協調,最終使臨洮躋身國家“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攻堅示範試點縣”之列,爭取到1173.3公里的農村公路改造項目。

擺脫貧困,柴生芳有“組合拳”,既要“產業興縣”,也要“文化興縣”。臨洮文化資源豐富,柴生芳深知“文化可以改變臨洮”。他積極推動馬家窯遺址的發掘和保護,重點謀劃沿洮文化產業帶。

“不搞特殊、不講特權,公車裡不能有‘土特產’;學識淵博,做事嚴謹;平易近人,善良正直。”與柴生芳共事過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他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把我們的冷暖記在心裡。”得到他幫助的群眾這樣稱讚他。

柴生芳始終信奉“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臨洮縣政府辦公樓裡,只要柴生芳在,他辦公室的門始終開著。他辦事不喜歡拖泥帶水,能當場解決的馬上就辦,一次能解決的絕不會讓大家再跑一次。

“工作上,他力求完美,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極致;生活中,他關心家人,孝順父母,為人隨和。他從未用職權給家人行過任何方便。他是我們晚輩的榜樣。”說起叔父柴生芳,柴裕紅至今仍難掩悲傷。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的生命之火熄滅了,但他為這片土地留下了希望的火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