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如何找到用戶痛點?留心用戶“無意之言”的深層信息

文案如何找到用戶痛點?留心用戶“無意之言”的深層信息

點擊關注

帶貨文案抓住用戶的痛點,才能更有效地促成購買轉化。那怎麼找到用戶的痛點呢?除了正面訪談,留心用戶的“無意之言”背後的深層信息也是一種好方法。產品由用戶直接使用,他們最清楚這款產品最終解決了自己關心的什麼問題。注意用戶針對產品的反饋,發掘其中深層次的信息並不斷修正,這是個比較被動的方法,卻是找到用戶痛點的有效方法之一。

劉雨和幾位小夥伴在北京做同城時令生鮮電商,作為推廣方式,他們會定期舉辦“試吃”活動,在某種時令水果上市之初,召集目標用戶一起品鑑,然後促成銷售。

一次品鑑新疆哈密瓜,有位用戶感慨:“為什麼好多水果就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劉雨開始和小夥伴們分析,最後大家認為,吃不出“小時候味道”的很大原因是現在吃到的瓜果不是“自然成熟”。小時候,運輸條件有限,大家多是在田間地頭或是在產地集市上買水果吃,水果新鮮,而且已經自然成熟。而今天,多是在水果六七成熟時便採摘下來,長途運輸,到了客戶家裡甚至還要放三五天才被“捂熟”,口感當然大打了折扣。

文案如何找到用戶痛點?留心用戶“無意之言”的深層信息

於是他們專門策劃了一個新產品“哈密瓜之旅”。參加者在烏魯木齊集合,接下來的3天裡,大家吃在農戶、住在農戶,訪民俗旅遊村,看哈密瓜博物館,大家品嚐了100多種哈密瓜,最後還能在地頭親手摘一個瓜帶走。

哈密瓜之旅的價格很是不菲,每人18800元,但成行者多達60餘人,而且反響非常好。

劉雨他們是從用戶傳遞出的信息中捕捉到用戶的需求,並進行滿足。其實,在市場上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就是你的產品初衷是要解決用戶的A需求,但最後被發現解決了用戶的B需求。


文案如何找到用戶痛點?留心用戶“無意之言”的深層信息

例如,小寶寶的腦袋定型是許多家長特別關注的一件事情。

一款嬰兒枕定位於解決小寶寶家長的這一需求,採用人體工學設計,枕芯透氣吸汗,填充物使用草本植物,天然環保,經過工藝處理,嬰兒枕使用起來會非常的舒適,有定型防偏頭的功用。

有一次,一位客戶在接受回訪的時候反饋說:“你們的產品太棒了!孩子從前睡覺之前會有點鬧覺,使用你們產品之後,他一般很快就能睡著了!”

聽到這個反饋時,是不是感覺猛然間抓到了點什麼?

文案如何找到用戶痛點?留心用戶“無意之言”的深層信息

嬰兒鬧覺也是許多家長的一個痛點!

依據這條信息,馬上可以針對性地做一個產品使用效果調查,瞭解那位客戶反饋的情況是個案還是普遍存在。如果調查結果顯示,的確有大量孩子的睡眠得到改善,接下來就可以聯繫專業機構,做一個測試,尋找到科學依據。

然後,緩解嬰兒鬧覺、有助眠作用的嬰兒定型枕將成為這款產品的一大賣點。

這類事例在醫藥界也不少見。上世紀,普強公司推出了一款口服降壓藥米諾地爾,然而它的副作用可以導致嚴重的心包積液,也會加重心絞痛的發作,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米諾地爾的應用。後來,這款藥又有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反饋:服用的患者中,80%以上會在3~6周內出現不同程度的毛髮生長、變濃密或是增粗!

普強公司卻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們研究發現,把米諾地爾製成溶液塗抹在頭皮上,對雄激素脫髮有良好療效。1988年,治療脫髮的米諾地爾溶液在美國上市,並逐步進入數十個國家銷售。

產品經理設計產品時會有調研,但產品對用戶需求的滿足主要還是建立在邏輯推理之上的。只有產品出來,獲取到的用戶反饋信息才能證實這個產品到底能滿足什麼需求,滿足的程度怎麼樣。而圍繞用戶反饋策劃撰寫的帶貨文案也才會具備更好的轉化效果

文案如何找到用戶痛點?留心用戶“無意之言”的深層信息

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