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再談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這裡之所以叫“再談”,是因為有關文言文教學探討方面的各種觀點實在太多,很多老師在這方面所闡述的觀點很有見地。近幾年來,筆者所在的中心學校每學期均舉辦教師課堂技能大賽,作為評委,我有幸聽了很多老師上的文言文示範課,在肯定他們取得成績的同時,我認真地總結了老師們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並探討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形成自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本人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嘗試的方法有些儘快有些與他們的見解大同小異,但在實際運用中感覺確實很有效。在2018年秋學期霍邱縣教育局舉辦的期末質量檢測中,我所帶的班級學生在文言文這塊答題的準確率達85%,為此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在這裡,就個人對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學段規定:“朗讀古代詩詞,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片面追求文本知識的串講,忽略了文言文的教學規律,不利於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與新課標的要求還存在距離:

1、重字詞教學輕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這些老師在上課時,注重文言文課文逐字逐句串講,儘管有的老師上課時使用了做工精美的課件,但課件的內容仍然是以課文本身的串講為主。不可否認,疏通文言文課文的本意,使學生會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但是,一味地串講課文,可能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因為絕大多數難讀、難認、難理解的文言詞語課文都有註釋,何況學生都有一些五花八門的文言文學習工具書,把這些課本或資料上現成的東西再向學生不厭其煩地講解,其實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同時也扼殺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天性,不利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2、重文言文的應試教育輕學習規律

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文言文字詞句落實的基礎上,硬性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和事先總結好的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以便於應付考試。但是這種脫離文本的背誦,使學生忽略了文言文的學習規律,沒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和運用這些文言詞語,雖然通過背誦積累了一定的文言詞語,但是,對這些詞語出現的語言環境研究不夠,以至於這些詞語今後在相同的文言文環境中出現時,仍然不能準確地理解和運用,忽視了大綱規定的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要求。

3、重語法輕文本

有些老師在文言文教學時,過於注重精講,不僅對字句的意義精講,而且對於文言語法現象反覆講解,在當今現代文學習已經不再注重語法的情況下,學生對於現代文語法系統尚不理解,對文言文的語法分析就讓學生更加不懂。

4、重翻譯輕人文素養的培養

初中語文課本中選錄的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是古人思想、智慧、情感和藝術的結晶。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孤立地強調文本大意的疏通,文言詞語地積累,會極大程度地減少語文課堂的藝術魅力,弱化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從作者的處境和寫作意圖出發,多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寫作時的心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更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絕佳時機。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與作者的思想形成共鳴,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感受作者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層次的思索。

二、提高初中學生文言文學習效率的對策

1、設計好導學案,抓好預習

設計好導學案,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做好課前預習,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無疑是有積極作用的。筆者以為,對於文言文的教學,這一點尤為重要。在教學實踐中,關鍵是設計好導學案。導學案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文言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文言文導學案的設計需注重層次,要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事可做,內容主要包括:一是自主學習內容,包括作者簡介、背景知識、字詞學習等,一般為識記類的知識,這部分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二是合作交流的內容,包括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識記、翻譯,牽涉必須要講解的文言語法習慣,文章的結構層次、寫法總結等,這部分要求80%的學生掌握;最後是拓展延伸的內容,包括文章延展的知識以及類似文章的比較閱讀等,這部分內容有40%的學生能做出來就可以了。導學案基本上是對課文主要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都有個大致的瞭解,並且通過自學及合作的形式,已經解決了大部分內容,這不僅為下一步上課奠定了基礎,而且學生在做好導學案的同時,初步體味到一般文言文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對文本、教師對學生都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為下一步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2、以背景教學為突破點,導入課文

由於文言文成文時間久遠,學生對於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背景知識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因此,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對於理解文本至關重要。以作者和背景知識的介紹為突破口,導入課文是十分必要的。筆者在教學諸葛亮的《出師表》時,首先以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了劉備“白帝城託孤”、“三顧茅廬”等故事,學生在津津有味地聽故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理解了諸葛亮鞠躬盡瘁報先帝知遇之恩的情懷,為上課時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劉備“臨崩”“寄臣以大事”做了鋪墊;通過對東漢末年曆史的介紹,學生理解了“親賢遠佞”的具體內涵。在學生預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對於“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產生了爭執,有學生拿著《導學案》來問我,我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讓他們研究文本,查閱資料,合作討論。然後在上課時,我重點講解了東晉時期政治黑暗、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並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和廣大勞動人民一樣飽受戰亂之苦的陶淵明都想些什麼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及時地總結點撥:可能立志改變社會,可能是憧憬太平盛世,可能是……,最後引導學生得出答案:寫的“桃花源”是作者和人民渴望出現的理想社會,學生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瞭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

3、注重朗讀,遵循文言文學習規律

文本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內容。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規律,使學生依據規律,弄懂文意,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弄懂常見的文言句式的使用規律,是完成文本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文本教學,又要注意不能一味串講,照本宣科。筆者的做法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認真設計好導學案,以問題探討和朗讀為主要方法,完成文本教學。例如:在教學酈道元《三峽》一文時,在課前將該課的導學案發下去,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己完成導學案上的問題。上課時,在導入、作者簡介、背景教學完成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然後分組探討課文的主要內容,小組內推選代表講述內容。一般問題的回答,我都要求學生緊扣課本,最好用原文的話來回答。這一過程完成後,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探討一些主要句子的翻譯,並完成文言詞語的積累和文言句式的變化等教學任務。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句子的選擇,一般由老師設定。比如:我選擇“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一句讓學生翻譯,且要求字字落實,學生在翻譯成“水清樹榮,山峻草茂”時,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到文言文語言高度精煉、概括的特點,為掌握文言文的學習規律、下一步更好的學習文言文奠定了基礎。我所帶的學生,很多文言文學習方法和習慣,就是這樣,在師生共同探討、平等的對話中形成的。

4、注重學習積累,突出文言文的“人文性”,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文化是素養,是胸襟,是視野,是價值。作為凝聚著厚重文化底蘊的古代詩文,最具文化的品位和精神的感召力。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一定要突出文言文的“人文性”,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文言文背景知識的講解、作者思想情感的領會、重點語句的理解、特定的情境分析等方法來完成。通過學生人文性的培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欣賞品位,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學《論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章時,我不是侷限於文本,把這句話的意思講明白就完事,而是盡力幫助學生重現當時的情境:抑或是初春的晚上,年齡已經很大的孔子,帶領學生來到泗水河畔,與弟子放眼河水,踟躕前行,盡情探討人生的成敗得失時,他對生活是懷著怎樣的留念,對逝去的時光包含無限地痛惜,凝望河水,喃喃自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把有相同主題的同類文言文放在一起,採取比較閱讀的方法,也是凸顯人文素養教育、提高學生欣賞品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我在完成課文疏通和字詞教學之後,在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歸納總結時,我把《醉翁亭記》、《小石潭記》等文章拿來比較,明確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在遭貶、心情鬱悶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文章產生的背景都是作者的境況十分不如意的情況下,但是,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的:范仲淹在遭貶的情況下仍為江山社稷著想,流露出的是憂國憂民的情懷;歐陽修在遭貶的情況下,寄情山水,與民同樂,流露出的是心胸豁達的情懷;而柳宗元在遭貶的情況,儘管在大自然中找尋到短暫的快樂,但是,清幽的環境立刻勾引起他對宦海沉浮的感慨……通過這些產生的背景大致相同的文章的主題的比較,使學生從他們身上學到對人生挫折應有的應對態度,培養了他們的人文情懷,提高了他們的欣賞品位。

教無定法。由於教師的教學經驗、知識、閱歷各不相同,對文言文教學的理解和方法也不相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實現課標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我們不能不認真研究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能不認真反思自己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做法及效果。本文所闡述的個人的觀點和做法,雖然在文言文教學中收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效果,但限於水平,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能在同行的教學實踐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黃厚江講語文》於漪、劉遠主編 語文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4】《名師最能吸引學生的情境設計》 施建平主編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