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考過嗎?為什麼這一屆年輕人的親戚和家族觀念變淡了?

親戚、家族,曾經是中國人生活和生命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關鍵詞。這兩個關鍵詞,意味著親情、溫暖、團結、力量、安全。

但是,在現代社會,不少人都發現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包括80後、90後和00後,親戚和家族觀念越來越淡。他們很多時候更願意和自己的同學朋友來往,而不願意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堂哥堂姐、堂弟堂妹、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等等分享生活。

電視劇裡,不管是《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還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苦於原生家庭和兄弟姐妹帶來的痛苦,播出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和討論。

現實生活中,不少朋友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遇到不停來尋求幫忙的親戚,有的遇到一聚會就不停互相炫耀攀比的親戚,有的遇到過年不厭其煩地催婚催產的親戚,有的遇到偶爾一次不幫忙就被罵慘的親戚,有的甚至遇到因為自己是個女孩家族裡就有人想來分父母財產的親戚……

你思考過嗎?為什麼這一屆年輕人的親戚和家族觀念變淡了?

過年時親戚的“奪命之問”

各種奇事怪事層出不窮。對於老一輩人來講,由於傳統的親戚和家族觀念,或許還能忍受,畢竟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

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講,似乎越來越不在意這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朋友之誼漸漸取代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家族和親戚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社會模式的變遷導致對家族親戚的依賴降低。在傳統農耕社會,人們以家族為單位聚居,一個村、一個寨子往往就是某一個姓的人。從村寨的名字就能看出來,比如李家寨、王家村等等。在社會法制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那麼完善的時候,家族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屬性,既可以有家法約束成員的行為,又可以作為基本社會組織為成員提供庇護。所以,在那個年代,有一個大的家庭,意味著你有更多的保障。但是,社會發展進入今天,各項法律制度逐漸完善,各種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健全,人們不再是家族式聚居,家族和親戚的作用大幅降低,有的親戚一年甚至幾年不見一面。在這種大環境下,家族和親戚觀念降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你思考過嗎?為什麼這一屆年輕人的親戚和家族觀念變淡了?

傳統家族式聚居村落

第二,自我意識的覺醒導致個人情感選擇的自主性提高。人是群居動物,總需要抱團取暖、有人傾訴。以前,社會信息溝通沒有那麼發達,人的流通也沒有那麼頻繁,加之人的自我意識還沒那麼強,除了熟悉的親戚外,少有機會接觸其他的朋友。因此,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人們只能選擇親戚。進入現代社會,各種社交媒體高度發達,人的流動性大幅增強,遇到新朋友的可能性極大提高。反過來,因為流動性,許多親戚與自己的生活經歷已經大相徑庭,價值觀也不一樣,見面也沒有共同語言。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更願意選擇與自己價值觀、生活經歷相似的人作為朋友,這樣相處起來才舒服、自在。

你思考過嗎?為什麼這一屆年輕人的親戚和家族觀念變淡了?

你會嗎

第三,成長經歷的差異導致共情能力的降低。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包括大多數的80、90和00後,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沒有兄弟姐妹,無法體會到那種從小一起長大,大家共吃一鍋飯、共飲一碗水,共同分享快樂、共同面對苦難的情分。比如,筆者的一個朋友,是獨生子女,多次跟我說,他始終無法理解,他的叔叔伯伯已經數次傷害了他們家的感情,但是一旦有事情,他父親還是會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幫助他們。後來,他父親給他解釋,因為當年,他們兄弟幾個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正是相互扶持才幸運活了下來,這種情分是一輩子都沒法割捨掉的。這樣的情分,對於大多數作為獨生子女的年輕人來講,沒有經歷過,也就理解不了。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看到,親戚和家族觀念都在一步步變淡,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清,只能靜觀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