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现今社会每个人都精心装扮着自己,努力的表现着光鲜亮丽,活得像那个在橱窗里供人欣赏的模特假人,我们深陷其中,已然忘了那个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的真实模样。不仅仅是外在的,在社交网络,朋友圈里,我们也制造一个个虚假的自我。但是社交网络上的自我,远远不是虚假这么简单。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那个自我,是有自我进化能力的,甚至它已经慢慢挤压了那个真实的你可以存在的空间。本篇文章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社交网络上的虚假自我。

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1. 每个人都有虚假自我

每个人都有虚假自我。即使是活的非常真实自我的人,但在这群居性的社会里,他在一些情景里,也会展现出背离真实自我的表现。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87 年就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差异理论。自我差异理论提出,人们会把现实中的自己与他们期望的自己的做比较。而如果自己和那个期望之间的有非常大的差距,便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情绪,比如不开心、失落等。对于这两种自我之间的差距,人们会有着天生的动力,去努力缩小它们。

如果,内心关于自我的标准,可以基本由自己定义时,人们缓解这样的差距的一种手段,是主动降低内心的期望。但是当好的自我的标准更多地是由外界定义、但是把现实的自我变的更好又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人们更容易会选择这样轻松的方式,即用印象管理的手段来美化自己,直接在他人面前构建出理想中自我的表象。

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2.社交媒体扩大了虚假自我

在以前,即使是我们想要给别人一个好的,光鲜亮丽的印象,我们塑造自我的手段还是很间接。毕竟,我们无法在短时间里,就把很多关于自我的好的信息呈现给对方。在短暂的交往的关系里,我们很难把一个完整的印象留给对方。

但现在社交网络发达,给了广大戏精们一个巨大的发挥舞台。从文字到图片,从图片到视频。从四大邪术的ps技术 到功能越来越多的美颜滤镜——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的真实模样了?

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这些精心挑选并呈现出来的碎片信息,实际上就是一种高度的印象管理,它能控制和误导他人对你的感受和思维,能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人认为这些片段就是你自己的平时的生活状态

而且这件事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似乎不用付出什么,仅仅通过几张图片,再配上些向上的文字,就能呈现把理想中的自己呈现在社交网络里,那我为何还要让别人看到那个糟糕的自己呢?

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点赞和评论这样的实时的反馈推进虚假自我的进化

点赞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存在的方式。人们有时会在发完一条状态以后会时不时的点进朋友圈,去查看有多少人给他点赞了,有没有人给他评论了,需不需要实时互动——尤其当人们觉得这个状态的表达和自我关系深刻时。

点赞把他人对自我的反馈变得无比及时、直接、显著。每个人都有赢得他人认可的本能,所以点赞的这个机制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就驯化了我们,它们有时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如果发的那些状态没人点赞没有评论时,会觉得别人是不是觉得我很无聊,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这样的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然后就会删掉那些不被人点赞的状态,而更多地呈现受到赞许的样子——很多生活中不是讨好者的人,也无法自控成为一个网络讨好者。

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社交网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永不下线的社交平台、高度创造的虚拟空间、实时的激励反馈。这是最好的时代——在现代科技和通信网络的帮助下,人的社交圈变得更为宽广。即使身处地球的两极,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社会里出天涯若比邻。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流于表面,真实的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开始高度依赖于虚拟网络来维持自己平时的人际关系。

很多人都依赖于这些高度拟真、永不下线的社交媒体来维持关系。也进而提醒自己时刻准备好图片、写文章、视频等塑造出的、具有高度一致性、和高度拟真的虚假自我,我们时时刻刻活在他人的眼光里,逐渐丧失真实的自我。

你还记得没有滤镜的镜子前,自己真实的模样吗?

有的时候,虚假自我存在的时间之长、拟真度之高,慢慢就连自己都信了—— 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没有滤镜真实的镜子前自己长什么样了。用心感受到真实可触的情感,其实你在他人的眼里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是时时刻刻都盯着你,与你的互动交流也是应付式的。做真实的自己是很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众人的目光的注视下做真实的自己更难。在社交媒体里,我们可以享受它与真实世界有所分割带来的空间,但我希望你仍能保有明辨自己的智慧和不为他人撼动的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