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劉瑾(公元1451—1510年),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宮裡的大太監劉順收養,隨後改姓劉,淨身入宮當了太監。

在一系列機緣巧合之下,再加上劉瑾本人的機敏,最後成為明武宗時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太監中最有權勢的人。

劉瑾一度權勢滔天,有“立皇帝”之稱。在其掌權之時,豪取巧奪,貪鄙成性,積聚了大量的財富。華爾街日報大概在十多年前搞過一個評選,說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十大富豪,劉瑾名列其中。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太監在封建王朝,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一方面,他們距離王朝的最高權貴—皇帝最近;另外一面,他們因為身體殘缺,不被世人認可。

在這樣一種矛盾的境遇下,太監的生存感和心性發展很容易發生扭曲。當然,太監中也有氣概不輸入正常男子的人。如我們熟知的三寶太監—鄭和。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與鄭和相反,劉瑾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小人得志便猖狂。劉瑾的機緣始於明武宗,也就是野史中經常出現的游龍戲鳳的天子,朱厚照。

當朱厚照還是太子時,劉瑾已經在宮裡當差了。那時候的劉瑾只是一箇中級太監,在偌大的皇宮裡微不足道。在一次因為欺壓宮女被人檢舉,當時在位的明孝宗(朱祐樘)。本來劉瑾是要被處罰驅逐出宮的,後來被赦免,跟了朱厚照。這也是劉瑾權宦之路的起點。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明武宗性情與其父截然不同,生性好動、魯莽,典型的“皇二代”。武宗即位後,在管理王朝方面,採取的是主動積極的攻勢,大刀闊斧整頓朝政,提高財政收入。

武宗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當時的明朝的確是積弊較多,財政出現了大問題;另一方面,武宗性喜玩樂,也需要大筆的錢財。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朝廷改革是需要人去衝鋒的。當時朝廷上的文官抱成一團,沒人願意去接皇帝這茬。在文官的心裡,是希望皇帝在皇位上端坐,樹立個煌煌形象就行,天下由他們去治理。年輕氣盛的少年天子,怎能忍受被人架空。

既然外廷不得用,那就啟用內廷。這是當時的武宗的想法。因為內廷的太監都是陪著他長大的,從情理上,武宗也是願意相信他們的。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既然主子有需要,作為近伺的劉瑾,自然義不容辭地頂上去了,展開了其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劉瑾的第一把火燒在軍費上面。當時的明朝,軍隊在對外的武力值基本上不堪用,但是軍隊的耗費卻很大。劉瑾在這上面動手,一方面是軍隊的確存在很大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和明武宗有關。

武宗是個年輕人,而且還是個很有血性的年輕人。從小就很欽佩其祖上追逐漠北的風采,自己也自負武力過人。所以,在明武宗的心裡,對軍隊是尤其看重的。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劉瑾打算改革軍隊,可以說準確地把握住了皇帝的心理。首先,劉瑾派出“審計部門”去考核地上邊鎮的倉庫。一旦查出來,有貪汙虧空的,責令負責人賠償損失,讓那些貪汙的人賠的傾家蕩產。

劉瑾甚至還想出一個損招,讓那些人自己揹著賠償的軍資前往邊鎮,很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這和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舉措有異曲同工之妙。

整頓軍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劉瑾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單純為了軍隊發展。他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炫耀權勢、收斂錢財。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改革有這樣一個負責人,再好的政策也會變味的。那些貪汙的軍隊,為了逃罪,就可勁地送珠寶玉石給劉瑾。真正受罪認罰的,基本上是那些不願屈從劉瑾的人。

劉瑾的第二大舉措是查地方貪腐,整頓吏治。地方主政官員,每個季度需要回京述職,和戶部核對賬目,到吏部彙報政績。加強地方官員的管理,這是一個良策。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但是當時的交通情況,根本就不支持地方主政官員頻繁回京。這樣一年下來,官員基本上在路上奔波,哪還有時間治理地方,哪裡有政績。

劉瑾不管這個,他必須要看到政績。在這種情況下,地方官員為了過關,只能想方設法賄賂劉瑾以及其手下一干人。

劉瑾 | 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一個大反派中的社會變革者

劉瑾的所有權勢,都來自於皇帝。對於這一點,劉瑾自己也是有著深刻認識的。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揣摩聖心為出發點。當然,同時也能滿足自己的私慾。

劉瑾的權勢就像是空中樓閣,一時的幻象罷了。最終,劉瑾被同為“八虎”的張永檢舉揭發,以“謀逆罪“被凌遲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