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古代农耕文明离不开耕地

中华文明从诞生以来,一直到近现代都保持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农耕永远是最重要的需求,而随之而生的手工业也基本上都是为农耕进行服务的。

不过到了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局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农耕技术的提升让北宋时期出现了不少脱产的农户,这些人已经出卖了自己的土地,并且没有地主愿意雇他们做长工,他们也就因此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在北宋时期,这些人被新兴的手工作坊雇佣,成为了专业的手工业从业者,而他们的加入让北宋的手工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正在耕作的农民

在这些手工业从业者中,大部分专门从事经济商品生产,他们制造了大量瓷器等经济价值极高的商品,让北宋出现了成熟的商业体系,为北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而与此同时北宋手工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的生产力,并且帮助百姓解决了不少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北宋百姓的生活条件上了一个台阶。

今天我们就把目光集中在第二类人身上,来探究北宋手工业技术的提升对于北宋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生产于北宋年间的精美瓷器

北宋时期矿业开采与冶炼技术的提升对于农业生产的帮助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本的国家,手工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助农业生产,提高其生产效率。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农业生产里出现了两次重大的提升,就是战国末年铁器的出现以及之后犁的发明和牛耕的运用。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而北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就为这样的进步提供了一个契机。首先是农具质量的提升,我们知道在北宋时期,中国的冶铁和锻造行业已经发展地十分成熟了,但是北宋的手工业从业者们依然想方设法地帮助北宋的冶铁行业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则是来自于采矿技术的提升。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犁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具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煤炭是一种十分珍惜的资源,虽然根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民从两晋时期就已经认识到了煤炭的价值,并且有专门的人从事煤炭开采工作。但是当时由于采矿技术的限制,人们只能通过拾取或者浅层挖掘的方式来获得煤炭,这样的开采量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那时的煤炭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使用,而更多的人只能使用热值较低的木炭。

而在北宋之前的铁匠们也只能用木炭来进行冶炼,这样虽然也能达到铁的熔点,满足其基本需求,但是却不能对铁矿石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工匠们无法向其中加入其他类型的金属矿石,这让其冶炼出来的铁并不是十分坚固,而且极易腐蚀。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战国时期的铁质农具

在北宋时期,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在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煤矿开采的技术。虽然当时的勘探技术还并不成熟,但是人们已经可以开掘出几十米深的矿洞了,这让当时的人们能够有效开采发现的露天煤矿资源。

在196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地区发现了一个北宋时期开掘的煤矿遗址。这个遗址中的矿洞有接近五十米深,而矿道的总长更是达到了五百余米。并且其矿井的直径也达到了两米五,能够满足日常的开采需要了。在其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许多当时生产时遗留的工具和生活用品,根据这些工具的数量来进行推测,考古工作者判断这个矿洞大概可以容纳数百人一起工作,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了。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煤炭在北宋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燃料

而且根据现存矿洞的形制和开采痕迹分析,考古人员推断这个矿洞的开采方式采用了"跳格式"的开采方法,这让他们可以用先内后外的方法将煤炭有效地开采出来。但是由于在北宋时期人们缺乏足够的排水方法,导致煤矿开采后期遇到了十分严重的地下水渗出问题,这让这个煤矿不得不被废弃,但是这样的开采规模和开采量对于一千年前的古人来说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了。

而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让煤炭的产量大幅提升,其价格也因此出现了跌落,成为了普通百姓和手工业从业者们能够负担的起的商品了。因此在北宋时期的铁匠们可以用煤炭来代替木炭进行冶炼,这在提高了冶炼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让北宋的工匠们对于铁器的生产进行进一步的改良。

而在北宋时期这种改良的最重要方式是向铁矿石中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来使其成为合金,并改善其部分性能。北宋时期在合金领域的重要发现就是向铁矿石中加入少量的铜可以增加铁器的防腐蚀性能。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中国古代铁匠

而我们知道铜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相当珍惜的资源,其主要作用是被制成流通的铜钱,作为国家的主要货币使用。而之所以北宋时期铜会被添加到制作的铁器农具之中,主要是因为北宋时期的工人们发明了全新的冶铜方法,那就是胆水浸铜和胆土淋铜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其实就是寻找含有铜离子的胆水,然后将铁片置入其中,等待置换反应的发生,这样在铁片的上面就会出现一层铜了。

虽然在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十分基本的化学反应,但是在北宋年间,人们想要研究出这样的方法靠的完全是经验的累积,从中我们更能看出中国古人的杰出智慧。这种炼铜的方法在《宋史·食货志》中有如下记载:

"浸铜之法,以生铁煅成薄铁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去刮赤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铜矿石

而这两种方法的发明也让中国的铜产量上到了一个新台阶,这才让其能够被加入到冶铁的过程之中,帮助铁匠们生产出质量更加上乘的铁器。而这些改良后的铁器则帮助北宋的农民们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更多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劳动力,而这部分劳动力中的大多数也投入到了手工业生产之中,这让北宋的手工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北宋时期造纸业的进步及其在文化传播和日常生活方面的作用

提起中国古人的智慧,相信除了那些丰硕的思想成果之外,大家想起的另一个代表就是我们的四大发明了。在这四大发明中,除了具体发明时间不详的指南针之外,就属东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最早了,其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发明造纸术的蔡伦

而在北宋时期,在之前造纸术的基础上,北宋的手工业从业者们有对于之前的造纸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让中国的纸制品质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北宋时期造纸术的改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原料的筛选。在最早的时候,人们一般使用亚麻来造纸。而在北宋的时候,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竹子,桑皮,藤,麦茎,稻杆等来制作纸张,并且各地的工匠们纷纷就地取材,制造出了富有地区特色的纸张。其中出产于宣州的宣纸以及歙州绩溪的龙须纸最为有名,而宣纸更是直到如今都是中国纸的代表作。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宣州出产的宣纸

而北宋时期对于造纸技术的第二个改良则是对于其烘干技法的改造上,在北宋之前,人们都是将纸浆抄出,然后涂在墙壁上晾干,这样的做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纸张的大小也会受到墙壁大小的限制,难以生产出纸幅较大的纸张。而在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了将纸浆放到熏笼中焙干的制作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晾干的时间,更能让纸张突破墙壁的限制,做成更大的纸幅,这对于中国美术以及书法等领域的突破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这种生产方式在《文房四谱》中有如下记载:

"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而第三点则是对于造纸时间的限定,在北宋之前,人们对于造纸的时间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是等到亚麻收获之后,就开始制作纸浆。而在北宋的时候由于造纸行业更具规模,人们也积累了更多的生产经验,他们发现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制造出来的纸浆具有更好的韧性,因此他们就将生产纸张的时间进行了固定,这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但是却让生产出来的纸的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古法造纸工人在捞取纸浆

而北宋造纸术的进步对于北宋社会的影响也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知道北宋政府重文轻武,其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学习儒家文化之中,而这就让书籍成为了当时的热门商品。之前的纸张印刷出来的书籍字迹模糊而且不易长期保存,对学习造成了诸多不便。而北宋生产的纸张让他们能够制作出品质更加优良的书籍,这对于北宋时期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出版于北宋时期的古书

而除此之外,由于北宋时期生产的纸张质量极好,十分坚韧不易破损,因此其又被开发出了其他的功用,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纸衣和纸被的出现。在北宋时期,虽然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不错,但是底层的农民的生活依旧十分贫苦,他们经常连口粮都筹集不到,更遑论御寒的衣物了。而在这个时候有人发现可以用纸代替布来制作衣物,所以衣和纸被也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其出现一方面说明了北宋时期纸张质量的优秀,另一方面也确实在实际上解决了部分百姓的御寒问题,对于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北宋时期对于水力的充分利用

我们知道手工业的进步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动力的提升。就像蒸汽机和内燃机带来了工业革命一样,任何在动力方面的提升都可以让社会的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而在北宋时期,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充分利用了水力,制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机械来转化水力,为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用水车驱动的水碓

在北宋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为了水车,水磨等装置来使用水力了,而在北宋年间这样的装置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在当时最常见的水力利用装置是水碓,这是一种年代久远的装置,其实就是将水车和轮轴连接起来,通过水车带动轮轴转动,之后再用轮轴拨动碓杆来完成舂米等工作。

不过在北宋的时候,人们对于水碓进行了一次改良,他们并没有采用水车,而是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杠杆。他们在碓尾处放置了一个盛水的容器,将其放在水流之中,一旦水满了其就会下沉而另一端的杵杆就会抬起,之后那个容器会自动发生倾覆而在此变轻抬起,前面的杵杆下落就自动完成了一次舂击的过程。这样的水碓相比于用水车驱动的装置占地面积更小,对于水力的要求更低,设置也比较简便,更加便于在全国各地进行普及,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不需水车驱动的改良水碓

而于此同时,北宋人民对于水磨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他们发明了"五转连磨",也就是将五个磨盘进行联动,用同一个水车来进行驱动,这大大提高了石磨的生产效率。北宋诗人邹浩在他的《次韵端夫闻江北水磨》中对于这种五转连磨有这样的描述:

"矧兹江汉泻荆楚,含桃初熟飞流莺。波涛暗逐岁月长,激激滩际春雷谹。

白沙湖边更湍急,五磨因缘资养生。城中鞭驴喘欲死,亦或人劳僵自横。"

而且除了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贡献之外,这种动力装置也被普遍运用在部分手工业生产之中,像在前面提到的造纸业中就要用到水碓和连磨来帮助他们制作纸浆,这让他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北宋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转连磨

结语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手工业和商业极为发达的时代,其发达的商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北宋的农耕生产和税收体制,因此一直有人对于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抱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

但是实际上北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技术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也让百姓的生活条件有了不小的提升。首先是采矿以及冶炼技术的提升让北宋时期的铁质农具的质量得到了提高,这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除此之外,造纸业的发展不但帮助北宋政府进行了文化传播之外,其优良的品质还催生了纸衣,纸被等物品的出现,帮助部分百姓解决了御寒的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小的帮助。

而且北宋时期人们还改良了水力转化装置并将其运用到了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这对于农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手工业的发展对于北宋还是有许多正面意义的,我们不能因为部分手工作坊拥有者的剥削行径就否定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劳动人民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次韵端夫闻江北水磨》

2《文房四谱》

3《宋史·食货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鸿儒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