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2016年,美國大選,特朗普拿下了全美5961萬張選票,希拉里拿下了全美5981萬張選票。

看起來似乎是希拉里小勝一籌,但實際是慘敗。

依靠鐵鏽帶的全力支持,特朗普拿下了306張選舉人票,而希拉里僅拿下了232張,希拉里輸掉了幾乎所有的搖擺州。

換句話說,美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普遍支持希拉里;而美國人口凋零,經濟萎靡的地區,普遍支持特朗普,才會產生這樣的選舉結果。

特朗普坐穩總統寶座的根基,就是鐵鏽帶的支持,美國製造業曾經的輝煌,導致鐵鏽帶曾經是美國最富裕的地方。

但隨著美國工廠的紛紛出海,鐵鏽帶徹底衰落,工人衣食無著,靠低保度日。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有一天,一個黃頭髮的老頭告訴鐵鏽帶的工人,搶走他們工作崗位的,是中國工人,是墨西哥移民,是全球化導致了製造業崗位外流,美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

只要選他當總統,他會來解決這一切。

痛苦而焦慮的鐵鏽帶工人,信了。特朗普那不計任何代價將工作機會留在美國的政策,深深地打動了這些地區的選民。

正是因為鐵鏽帶的工人大批倒戈共和黨,才把特朗普送進了白宮。

所以,特朗普一上臺,就大力推進美國製造業的迴流,喊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特朗普敢於和世界打貿易戰的根源,就在於他本質上是要逼迫工廠迴流美國,而並非從美國整體利益考慮。

總統嘛,當然要討好支持自己的選民,但是這一次,特朗普打錯算盤了。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現任總統特朗普的政治理念有著嚴重的衝突,

雙方已經到了互不搭理的地步。

於是,奧巴馬退休後就轉型文創行業,拉著團隊拍了一個紀錄片,叫《美國工廠》,以客觀第三方的角度,記錄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開設工廠的點點滴滴。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恰逢中美貿易嚴重衝突的檔口,奧巴馬放出了這部片子,上線幾天後,美國爛番茄網站好評高達96%,幾乎看過的人都說好。

而奧巴馬選取的這個角度委實太巧妙,不僅美國人喜歡看,中國人也喜歡看,在中國也掀起了好評潮。

唯一不開心的也只有特朗普了,因為這部片子,深刻的揭露了美國鐵鏽帶形成的真正原因,直接動搖了特朗普忽悠選票的根基。

奧巴馬的這部電影,沒有任何地方提到特朗普,但是處處可見特朗普的影子,電影的視角很清晰,就是討論特朗普的發家之本“讓製造業迴流美國”。

在鐵鏽八州里,最慘的就是俄亥俄州,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代頓市,這裡有3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美國工廠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奧巴馬在這部電影裡,講了他在任時不敢講的事情。

2008年12月23日,聖誕夜的前一天,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莫瑞恩地區,一家存在了90年的通用汽車工廠宣佈倒閉關門,4200餘人失業。

代頓市是萊特兄弟的故鄉,人口僅20萬,其莫瑞恩地區更是隻有6000人口。

通用汽車工廠的倒閉,讓當地政府一下子損失了50%的稅收來源,並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

根據美聯社的調查,美國有2/3的人拿不出1000美元應急,有47%的美國人甚至拿不出400美元應急。

對於美國這樣的一個低儲蓄率的國家而言,失業等於世界末日,低保雖然餓不死,但是生活品質會一落千丈。

很多人的房子還在按揭,失業後立刻無家可歸,一無所有。

1850-1970年,美國傳統制造業所在的“鐵鏽八州”,人口從1023萬快速增至7203萬,集美國人口和經濟的精華之所在,是美國曾經的榮光。

但是從1970年之後,這些區域的工廠一家又一家的倒閉,有的企業甚至把整個工廠都搬到了中國。

與此同時,代表現代科技業、服務業和金融業的“加德佛”三州在飛速崛起。

1970年到2017年,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的人口,從3794萬激增到8883萬。

但是這一切,和鐵鏽帶無關,隨著工廠的遷移或者倒閉,鐵鏽八州陷入了衰敗,經濟萎靡,人口外流。

俄亥俄州的代頓市,只是鐵鏽八州的一個縮影。

在荒涼中沉寂了5年,代頓市通用汽車廠那巨大的廢墟上,迎來了它新的主人,那就是曹德旺的福耀玻璃。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高山鎮當地的玻璃廠,向政府承諾每年上繳6萬元利潤,剩下的他拿40%。

在廠裡其他人像看傻子一樣的目光中,曹德旺擼起袖子大幹特幹,讓這個半死不活的工廠爆發出了驚人的生命力,當年就把玻璃的銷售量從幾十萬變成了200萬。

1987年,曹德旺把工廠搬到了福清,創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從此開啟了福耀的輝煌之旅。

當時,中國的汽車玻璃幾乎100%依靠進口,一塊進口的玻璃要價8000多塊錢。

曹德旺不惜血本,從芬蘭引進了一套設備,開始進軍汽車玻璃領域,把汽車玻璃的價格壓到了2000塊錢,但是成本僅僅只有200塊錢。

到今天,中國的汽車玻璃實現了純國產,進口的比例降低到幾乎為零。

2002年,美國商務部裁定福耀玻璃構成對美國傾銷,當時很多家中國企業都受到了美國的反傾銷調查,不熟悉國際規則的中國企業,通常選擇了忍氣吞聲。

但是脾氣火爆的曹德旺忍不下這口氣,一紙訴狀把美國商務部告上了法庭,花費幾百萬美金,聘請了美國著名的律師團,聲稱不管花多少錢,官司都要打到底。

歷時四年,福耀玻璃最終在美國的反傾銷案裡大獲全勝,成為了中國加入WTO後,第一個打贏美國商務部反傾銷調查的中國企業,極大的振奮了中國企業的勇氣。

為此,2006年美國商務部部長訪問中國時,還曾點名約見曹德旺。

到了今天,福耀玻璃已經成長為世界玻璃大王,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汽車玻璃製造商,佔據了中國汽車市場70%的份額,全球份額為20%,排在世界第二位。

但是汽車玻璃這東西,跨國運輸成本高達20%,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是行規。

在國內市場已無對手的情況下,在海外建立工廠,壓縮成本以搶佔海外市場,就成為了福耀的頭等大事。

2012年,福耀玻璃的大客戶通用汽車提出要求,在2017年之前福耀玻璃必須在美國建一個工廠,為其供貨,這成了曹德旺美國工廠建立的契機。

為了給新工廠找一個合適的選址,曹德旺在美國轉悠了一圈,最終俄亥俄州政府說:

“嗨,我們有一個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工廠,有上百英畝,你要不要來看看?”

曹德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工廠,給通用的廢棄工廠重新注資,拿來給通用生產玻璃,這無疑會受到通用的好評和加分,因為這側面減輕了通用揹負的社會壓力。

2013年底,曹德旺買下舊的通用工廠,投資五億美元建設福耀汽車玻璃廠,宣佈會在當地招聘1500餘名工人,當地那些失業幾年的工人,對福耀的出現,感恩戴德。

在2014年10月,福耀的美國工廠正式竣工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這是中國企業對美國的最大投資項目,也是近年來美國獲得的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之一,福耀玻璃在美國建立了至少24條生產線。

當時很多中國媒體驚呼,別讓曹德旺跑了。

但實際上,曹德旺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早在1995年的時候,曹德旺全家就拿到了美國的綠卡,但是在2005年的時候,曹德旺發現福耀玻璃已經成了中國汽車玻璃的代名詞,如果曹家移民,那麼中國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汽車玻璃。

於是,曹德旺拿著綠卡,跑到了美國大使館,說要把綠卡“還了”,並強制要求三個孩子及老婆必須從美國撤回國內,誰不回國,就取消誰的財產繼承權。

曹德旺說:

移民不是大人物做的,是小人物做的,大人物真正有抱負,不能移民。

曹德旺前往美國開設工廠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賺錢。

一心為了賺錢不丟人,要看你賺了錢怎麼用,曹德旺曾說:

賺錢是企業家的工作,而回饋社會則是企業家的義務。

曹德旺是中國首善,捐了百把億,而自己剩餘的財產,也只有百把億。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這樣的人,就算賺了一千億,我們也心服口服。

為了更好的賺錢,曹德旺詳細的調查了美國的現狀和各項成本。

調查完之後,曹德旺震驚了,在美國開廠的成本太低了,在美國,除了人工比中國貴一點,什麼都比中國便宜。

曹德旺曾經找來新華社的記者,寫了一篇內參遞給上面,還主動邀約媒體採訪。

這位老人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筆賬: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電費是中國的2/5,水費是中國的1/3,汽油價格只有中國的一半。如果工廠設在美國,還能省下20%成本的運費。

而中國的人工費用,加上五險一金的成本後,實際上也只比美國的人工費用低一點,總的算下來,在美國的工廠能多賺百分之十幾。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對傳統制造業來說,百分之十幾的利潤,已經很變態了。

曹德旺據此認為,中國製造危險了,成本居然連美國都打不過,在利潤的驅使下,中國製造業會大量外流。

作為一箇中國企業家,他有責任提醒社會。這也是曹德旺接受記者採訪,邀約新華社記者寫內參的最初動機。

但是曹德旺萬萬沒想到,有時候很多事情,是不能看表面數據的,福耀的美國工廠落地後,現實立刻給了他當頭一棒,讓曹德旺明白了中國製造為什麼能夠橫行天下。

他給福耀的美國工廠制定了2017年盈利2億美元的目標,沒想到,居然倒虧4000萬美金。

千算萬算,頂級企業家曹德旺,沒算到他會遭到美國工會的狙擊。

2016年,福耀的美國工廠裡,在當地招募的工人已經訓練和上崗了半年多的時間,福耀調集了中國工人進入美國,和美國工人來了一次生產比賽。

在同時開動的兩條生產線上,中美工人開始了大競賽,福耀公司制定的生產定額是800片,最終中國工人完成了1011片,而美國工人完成了792片。

但是這已經讓中方管理人員喜出望外了,因為美國工人平時的工作效率,只能生產500多片,這次激發了競爭意識才提升到了792片。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也是就說,美國工人的實際工作效率,只有中國工人的

50%,中美雙方的工人,生產效率差距巨大。

中國工人做事效率高,想法比較簡單,一心工作,服從管理;美國工人做事速度慢,較為懶惰,時常抱怨工廠對工人權益的壓榨,難以管理。

於是,曹德旺派遣了200多名中國員工遠赴美國,試圖把中國工廠的管理模式帶到美國,但是立刻引來了巨大的麻煩。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美國工人自由散漫的態度,很難完成福耀玻璃的指標,在強制加班、安全問題、薪資待遇上,福耀美國工廠的處理方式,都漸漸激起了美國員工的怨氣。

習慣工人自覺加班的中國管理層,對到點就走,絕不無償加班的美國工人,非常不滿。而美國工人,對這些中國管理層,也不滿。

一位美國工人休了一週病假,在按照“中國方式”處理病假後(也就是不給算工資),美國員工爆發了,和福耀脫離了蜜月期,這讓覬覦已久的工會勢力,趁虛而入。

在建廠之初,曹德旺就聲明他不歡迎工會,如果工會勢力進入了工廠,他就會直接關廠。曹德旺很清楚工會對工廠效率的危害,與其讓工廠變成慢虧狀態,還不如直接關廠止血。

當地政府,也反對工會介入工廠,州里面25個議員曾聯名寫信給福耀的工人,勸他們拒絕工會。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但是在美國,工會已經深入人心,一旦勞資雙方有矛盾,工會的力量就難以抵擋,這直接導致福耀的美國工廠,在2017年產生了鉅額虧損,勞資雙方面臨雙輸的局面。

中國資本家被美國工會欺負,這種以前不敢想象的場景,真的發生了。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這次,向福耀發起進攻的工會,是美國最大的獨立工會,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簡稱UAW)。

該工會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戰鬥力的工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造成底特律的破產,可謂威名遠播。

上世紀30年代,是美國製造業的巔峰時刻,也是鐵鏽帶最輝煌的時刻。

1936年,在摩登時代裡,卓別林主演的美國工人被剝削壓迫的形象,深入人心,這實際上體現出了當時的思潮。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1935年11月,UAW的前身,產業工人聯合會建立,剛一成立,就立即給汽車行業來了個下馬威。

產聯號召通用汽車的工人和公司進行薪酬福利談判,通用公司置之不理,工會開始組織罷工。

這一次,產聯採用了創新式的罷工方式,工人們拉掉通用工廠的電閘,就地靜坐,在通用公司的工人大罷工的時候,產聯號召福特和克萊斯勒的工人照常上班。

在勞資雙方對峙44天之後,通用公司的市場份額被福特和克萊斯勒迅速瓜分,扛不住壓力的通用,最終承認了工會的談判權,並答應了工人的大部分條件,如加班工資、帶薪假期、醫療保險等。

然後,產聯如法炮製,和三大汽車公司分別談判,逐個擊破,最終迫使整個汽車行業,都同意了工人們的條件。

藉此一役,產聯在全美勞工中的聲望建立了起來,工人們紛紛繳納會費進入,希望藉助工會的力量庇護自己,獲得和資方對抗的力量。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產聯的工人們享受著豐厚的福利待遇,當時的鐵鏽帶工人,是美國標準的中產階層,生活的不知道有多舒服。

但是,這也給汽車三巨頭帶來了沉重的人力負擔,為美國製造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到2008年,美國汽車三巨頭工人的時薪和福利開支,已經高達70~78美元,比日本車企在美國工廠的人力成本高出30美元。

當時有一種說法,通用公司生產的每輛車上,就有1400美元的成本,是拿來給員工支付醫療保險和退休金的。

高昂的人力成本,導致在2008年那場全球性金融危機到來之時,美國三巨頭不堪一擊,財務狀態急速惡化。

但是汽車工人在UAW的帶領下,拒絕降薪,也拒絕裁員,否則就要罷工鬧事。

畢竟工會是靠收工人會費生存的,絕對不可能同意資方的任何利益訴求,否則就會引發工人退會。

2009年6月1日,實在扛不住的通用汽車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在前一天,通用股價跌到75美分一股,而2000年,一股的價格曾高達94.63美元。

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處通用工廠,就是這一段時間裡關閉的。

而其他的汽車巨頭,福特和克萊斯勒,離破產,也都只有一步之遙,一旦通用破產,他們抗不過一個星期。

最終,為了保就業,美國政府出手,向汽車三巨頭注資數百億美金,勉強維持了其生存。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但是高昂的人工成本,始終沒有降下去,UAW依然堅決不允許汽車巨頭降低工人薪酬,這導致汽車三巨頭繼續關閉在美國的多處工廠,並將其產能轉移到中國。

而美國汽車三巨頭的總部所在地,汽車之城底特律,在2013年7月18日申請破產保護,這次破產的不是企業,而是整個城市,底特律淪為了鬼城。

底特律的破產,對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聲望造成了致命性的打擊,失去工作的汽車工人異常憤怒,聲稱UAW應對此負責。

到2015年,UAW的會員已經不足40萬,和鼎盛時期的150萬人相差甚遠,而且動員能力也大大降低。

如今的美國,工會在私營企業的覆蓋率僅為6.4%,就算加上公共部門,也只有10.7%的美國員工加入了工會。

美國工會的力量,已經大不如前,換句話說,福耀集團面對的,是一個削弱版的UAW。

但是削弱版UAW的戰鬥力,依然讓曹德旺感到非常棘手。

為了吸引新的會員,UAW對福耀在美國的這處工廠,可謂是垂涎三尺。

在他們看來,以低端製造,漠視工人權利著稱的中國工廠,在美國工會面前就是一塊唐僧肉,毫無抵抗能力,是UAW發展會員的大好時機。

沒去過美國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美國的工會,有多麼瘋狂。

UAW去福耀僱員的家裡,挨家挨戶的做家訪,說服他們支持工會入駐福耀。

UAW在每天的上班時間,列隊在福耀工廠的入口處,打出標語和口號,呼籲工人們的支持,還派出了無人機,每天在工廠上空徘徊。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一位高舉UAW牌子的中年女性對著聲援人群大喊:

“我喊‘工人’!你們喊‘力量’!聽懂了嗎?”

UAW還派出了人,偷偷進入工廠,舉著牌子向工人喊話,每到一處都會引來工人的歡呼。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UAW在當地的主管Rich,向工人們宣稱,他管理地區內的兩家汽車玻璃製造廠,在加入公會後,付給工人的工資是每小時22美元,遠高於福耀員工每小時12美元的薪水。

Rich還打出煽情牌 :

“以前聽說美國企業出走海外,付給當地員工極低的薪水,現在我親眼見到美國製造業工人正在遭受著這一切。”

Rich告訴福耀的美國員工,只要他們支持工會入駐工廠,工會就會帶頭和工廠談判,迫使工廠給他們加薪,並提升工作環境,加強福利待遇。

聽起來簡直棒呆了,只需要繳納少量會費,就有人替自己出頭,還能提高自己的薪酬待遇,這樣的工會,豈有不入之理。

但是很可惜,UAW失敗了,美國工人們最終拒絕工會進入工廠。

在這場長達18個月的拉鋸戰裡,UAW和福耀集團,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宣傳自己。

在福耀美國工廠剛開始的階段,為了儘快的融入美國,和本土工人互相溝通交流,工廠的管理層包括CEO都是美國人擔任,但是在工會入侵的時間裡,管理層似乎無能為力,工廠一直處於低效生產中。

在管理困境中,福耀的美國工廠出現了鉅額虧損,但是曹德旺堅決不願向工會勢力低頭,辭退了辦事不利的美國總裁和副總裁,換了一個在美國和中國都呆了20多年的劉道川出任CEO。

劉道川非常熟悉美國文化,給中方管理層上課,讓他們學會尊重和鼓勵,逐一策反工人,對優秀的員工加薪,對支持工會的人,則開除。

同時,劉道川還支付給LRI(勞資關係委員會),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反工會組織100萬美元,讓他們主持對工人的宣傳,來阻止工會進入福耀。

而在福耀的美國員工中,也有一些人強烈反對工會入駐。

美國員工特納,成長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一個普通工會家庭,父母均為工會的一份子,他親眼看到了盛極一時的通用汽車公司,在2008年,因為UAW的存在而被迫關閉,造成了數千名員工失業和代頓市的衰落。

特納表示,他無法相信UAW,更無法把這座工廠交還給工會,特納認為UAW應該對2008年代頓市通用汽車工廠的倒閉負主要責任,而如今,他們還想來搞垮福耀。

“無疑他們(工會)會把福耀逼關門,讓他們撤資回中國,我們和我們的經濟根本不能承受這個結果。”

Jake則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再去談更高的工資,目前拿到的工資已經比當地平均工資要高了,他更需要的是讓這家公司好好活下去並繼續發展,讓自己能在未來幾年裡,一直保持這份又好又穩定的工作。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Cherry則認為,工會保護那些懶惰或無法完成工作任務的人不被開除,這對福耀不利,對優秀員工也不利,工會的入駐,會損害自己這樣優秀員工的利益。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最終,福耀的美國工廠,所有員工舉行了投票,來決定UAW是否入駐工廠,UAW的高層和曹德旺,都親臨現場,默默的等待結果。

投票的結果非常懸殊,福耀的美國員工,868人反對,444人贊成,不允許工會入駐,UAW遭到了碾壓式的失敗。

美國工人全民投票,拒絕了美國工會的保護,心甘情願被中國工廠“剝削”。

如果UAW沒有在2008年把通用汽車工廠給折騰破產,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尷尬局面。

福耀在通用那巨大的工廠廢墟上,重新招募了數千工人,它開出的12美元時薪的確不如工會承諾的22美元,但是比0美元,強的實在太多了。

至此,曹德旺的美國工廠,結束了和UAW長達18個月的拉鋸戰,在2018年成功實現了2.46億的淨利潤。

取得了盈利後,工廠擴招,將美國員工的僱傭數量,提升到了2000名,超過了當初和俄亥俄州和代頓市莫瑞恩地區政府約定的1500名。

曹德旺向美國當地媒體透露,福耀在未來,將僱傭當地員工至3000人。

最終,美國工人和中國資方找到了更好的合作方式,在利益面前,工會和文化差異,並不那麼重要。

在2018年,福耀美國工廠擴招之際,被UAW深深綁定的美國通用汽車不堪重負,再度關閉了其在美國境內的五家工廠,其中三家,位於俄亥俄州。

通用這五家工廠的關閉,直接導致1.4萬美國工人失業,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因為那些與通用有關的上下游廠家也不得不裁員或關閉。

特朗普為此大發雷霆,因為他曾把自己為俄亥俄州帶來的大量工作機會,標榜為自己的主要政績。

奧巴馬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

特朗普接受了《華爾街日報》採訪,稱:

“我感到不高興,國家為通用汽車做了很多。我建議瑪麗·芭拉關閉在其他國家的汽車工廠,把工廠轉移到俄亥俄州。”

他還威脅道:

通用惹錯人了,我希望你們關廠不要關太久,否則你們會有麻煩的。

美國汽車產業工人聯合會(UAW)猛烈抨擊通用汽車公司關閉工廠的做法,稱這是一個忘恩負義,無情的決定。

總統不高興,工會不高興,工人不高興,但是資本市場卻很高興,通用宣佈關閉在美國的工廠後,次日開盤,股價一路攀升,漲幅達到7.6%,創下數十年來最大的單日漲幅。

美國主流輿論對通用的決定表示理解,質疑為何通用在中國的工廠沒有受到影響,這讓特朗普非常難堪。

特朗普這兩年來,一直以關稅為武器,不惜對中國、歐洲、日本築起關稅壁壘,以期望製造業迴流美國,給美國工人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但是讓美國基礎製造崗位流失的核心原因,是美國過高的人工成本。強大的工會在保護了工人權益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效率,並最終導致了工作崗位的消失。

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美國的製造業在這種勞資衝突和失衡中,一步步走向衰退。

只有閉關鎖國,才能迫使製造業迴流,而這種做法,無異於原地自殺。

特朗普總統為了選票,沒有告訴民眾全部的事實,而那些隱藏在水下的事情,正是老總統奧巴馬想表達的。

福耀在美國的工廠,更像是一次大型的社會實驗,是美國工人真切的感受到“搶走”他們工作的,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

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靠劫掠他國,而是靠勞動人民的勤勞,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

美國曾經走過的路,中國都會走一遍,隨著國家的整體富強,高端製造業的不斷升級,中國工人的收入待遇,早晚會慢慢追上並超過美國。

勞資雙方,並不是敵對的,而是互利互惠的關係。福耀的車間小組長,很辛苦,但是他走入了美國工廠,成為了美國人的管理層。

這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曾經落後的中國,已經咬住了美國發展的尾巴,以中國的發展速度和中國人民的勤勞,超越美國,只是個時間問題。

曹德旺曾經對美國工廠的中國管理層說,福耀來美國辦廠,頭等任務不是賺錢,而是要改變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只是一個切片,客觀的闡述了中美雙方製造業差異的根本所在,是奧巴馬對特朗普“逆全球化”戰略的一次強力反擊。

美國是世界文化大國,文化輸出能力非常強悍,這一次,美國前總統帶領本國文創精英,把文化武器的子彈射向了現總統,如此場景,真的是非常有趣。

這部紀錄片,推薦大家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