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熱播:歷史上的宋仁宗,怎一個“慘”字了得!

如果沒有《清平樂》,宋仁宗大概不會上熱搜。比起宋徽宗,仁宗的知名度確實不高。最近在追劇之餘,我讀了些資料,不禁心疼起宋仁宗,覺得他真慘。


《清平樂》熱播:歷史上的宋仁宗,怎一個“慘”字了得!


01、人人都知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與宋仁宗有關的故事,最出名的莫過於“狸貓換太子”。仁宗的生母,本是一位侍女,結果孩子被當朝妃子劉氏據為己有。劉氏雖是宋真宗的真愛,可惜久不能孕。在一次真宗寵幸過侍女李氏後,劉氏便心生妙計,對外宣稱這孩子是自己的。

真宗不僅知道事情的真相,還幫著劉氏一起隱瞞。起初仁宗對此並不知情,後來有人拿生母一事挑撥他與劉氏的關係,暗指劉氏心狠手辣,未能善待李氏,宋仁宗這才決計調查。

當他打開生母李氏的棺材,發現母親的屍體並非如外界所說,慘遭虐待,而是得到了厚葬,且屍體用水銀進行保養,仍舊完好無損。看著眼前的一切,仁宗對劉氏充滿感激,也對外界的謠言感到憤懣。

儘管仁宗知道實情,但坊間的傳聞已經四起,恐怕他的身世將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身為君王,明明有值得引以為傲的政績,結果反而是這點兒家事更為出名,怎一個“慘”字了得。


《清平樂》熱播:歷史上的宋仁宗,怎一個“慘”字了得!


02、一波N折的婚姻生活


宋仁宗雖然貴為皇帝,卻不能做自己婚姻的主。母親劉氏在世時,聽母親的。劉氏去世後,又要聽大臣的。總之,他忍痛割了很多愛。

起初,仁宗相中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富商王蒙正的女兒王氏,但劉太后認為,王氏太妖豔,所謂“紅顏禍水”,不妥不妥,便將王氏許配給他人做妻,生生斷了仁宗的念想。

另一個是張美將軍的曾孫女張氏,劉太后仍然不滿,理由是張氏家門顯赫,從富貴人家出來的姑娘,萬一將來心眼兒多了,想要企圖干政可就麻煩了。

劉太后思來想去,決定替仁宗做主,將寒門郭氏嫁與他。郭氏身份卑微也就罷了,性格還很糟糕,潑辣又霸道。仁宗一直忍著,直到太后去世,才在宰相呂夷簡的慫恿下,將郭氏廢掉。

以前有太后約束著,仁宗不敢放縱。現在沒了約束,他就像得到自由的籠中鳥,由著性子開始寵愛兩個宮人,尚氏和楊氏。這一放縱不要緊,有些停不下來了。群臣見狀,忙從中干預,給皇帝諸多勸諫。仁宗無奈,只好順從眾意,將兩個宮人送出了宮。

自從郭氏被廢后,皇后一直空缺。仁宗原本看上了壽州茶商的女兒陳氏,結果群臣覺得陳氏出身卑微,不可。仁宗只好退而求其次,選了曹彬的孫女曹氏,這回大臣們都表示OK。

但問題是仁宗對曹氏好感不強,平日裡也不很親密。王德用深知聖心,於是給陛下進獻了兩名絕色女子,仁宗很滿意。可惜此事很快就被諫官王素聽聞,王素向仁宗求證此事,經證實後,便勸聖上不可與之過分親近,還是要保持距離為好。仁宗聽罷,當即命人將兩位美人送走。

就在仁宗以為此生與真愛無緣時,愛之神讓他和進士張堯封之女張氏相遇。張氏善解人意,深得仁宗寵愛。他甚至想廢曹氏,立張姑娘為後。對於此舉,群臣自然不允。理由是廢后一事,豈能當兒戲。

立後不成,仁宗只好將她封為貴妃。張氏過世後,他才將她追冊為溫成皇后,以皇后之禮安葬。這就是仁宗被限制的一生。對於家人和群臣的意見,他不會置之不理,而是聽之任之到令人覺得少有主見,委曲求全的地步。

仁宗心裡委屈嗎?我想這毋庸置疑。但和平的氛圍,需要有所犧牲。他內心溫柔,情願做這個犧牲者。


《清平樂》熱播:歷史上的宋仁宗,怎一個“慘”字了得!


03、名副其實的人才收割機


史上極負盛名的才子團體“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現在仁宗執政時期。實際上,仁宗算得上名副其實的人才收割機,如果開出一張被後世認可的才子名單,這張紙真得夠長才行。

為什麼宋仁宗能聚起這麼多人才?首先一點是,他自身的人品值得信賴。

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有一次仁宗吃飯時,吃到飯裡有砂石。如果換做別的皇帝,可能會大發雷霆。而仁宗沒有,不僅沒有龍顏大怒,還提醒身邊人不要對外提及此事。因為他知道,按照規則,飯裡有砂石,廚師必掉頭。

還有一次仁宗在花園裡散步,不停回頭看,隨行眾人不解其意。直到回到宮裡,他才說自己口渴難耐。被問及為何在外面不說時,他說自己沒看見掌管茶水的宮人。如果強行發問,宮人必會被責難,所以還是忍忍吧。

可見不願給任何人添麻煩,是宋仁宗的作風。這樣的君主,心懷仁義,不忍旁人因自己受傷,寧願將苦惱獨自品嚐。和仁宗一起共事,不必覺得提心吊膽,只需盡力做好分內事即可。如此做起事情,才能沒有後顧之憂,不致畏首畏尾,從而提高效率。

除了心存仁愛,宋仁宗還有一顆納諫之心。有一次,他想任命黃丈張堯佐為宣徽史,包拯不同意。在陳述理由時,包拯竟將唾沫飛濺到仁宗臉上。後者並未治其罪,反而覺得有道理而停止任命。

如果仁宗沒有容許覲見的雅量,自然也就不會湧現若干才子。既是才子,就需要有讓他們的才華,得以發展的空間。他並非專制之人,一人說了不算,該是誰的責任,就由誰負責,皇帝也不能干預司法。

諫官王贄就曾提醒仁宗,如果君主也扮演法官的角色,還要法官做什麼呢。仁宗聽後,認可了王贄的意見。在對待權力的問題上,仁宗有節制,不貪戀,將更多權力給予該承擔的人,各司其職。這樣一來,有效促進了官員們做事的積極性,工作空間變得開闊且自由。

再有一點,科舉制度的完備。在仁宗時期,正是全面推行科舉的時刻,一時間人才湧現。仁宗給予這些才子極大的創作空間,讓他們的思維不受束縛,從而創造力愈發豐富。一旦才子的思緒靈活起來,有膽量向皇帝進言時,皇帝和臣子,勢必有一方處於弱勢。

每每這時,宋仁宗都是弱方,他不會跟臣子爭一時口舌長短,而是誰對聽誰的,誰的做法對國家有益就聽誰的。基於此,宋仁宗會選擇妥協。


《清平樂》熱播:歷史上的宋仁宗,怎一個“慘”字了得!


結尾:

儘管宋仁宗算不上豪邁的君王,存在感不強,但從細節處看,他有自己的優勢。他有容臣的雅量,對錢色有節制,待人之心寬厚、仁愛,能忍君主所不能忍,懂得妥協。

當然他亦有過錯,但總得來說應算合格。只可惜仁宗太低調,除了“狸貓換太子”,似乎沒有多少事情傳為佳話。如此想來,確實太慘!

#我要上頭條##心晴計劃##清平樂#


推薦書目:

吳鉤——《宋仁宗:共治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