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花事】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明月幾時有』


【三春花事】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明月幾時有』

我對丁香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的母校清華以丁香、紫荊為校花,每到暮春時節,校河兩岸丁香盛放,素香遠溢,這景象是我關於校園最美好的回憶。

然而,在詩詞歌賦中,丁香卻不是一種特別“吉利”的花。它小巧纖弱,顏色清冷,又開在多雨的四月,於是在多愁善感的詩人眼裡,丁香身上總也少不了一段清高和憂愁。

最早挑明這段愁緒的,是“情詩聖手”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蕉心不展,丁香緘結,明明是多麼常見的暮春景象,卻被他寫成了一對相愛而不能相見的戀人,情愫不能吐露,愁心無從排解,只好默默地在春風中惆悵。自從有了這首《代贈》,幽怨而鬱結的名頭,就徹底地與丁香分不開了,從此,就如同折柳必送別,賞月必思鄉一般,詩人看到暮春的丁香,總不免被觸動滿懷的憂愁。牛嶠有“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李璟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柳永有“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從唐代以來,似乎沒人逃得出這段丁香結下的愁緒。


【三春花事】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明月幾時有』

繼李義山之後,那個寫下過“梅子黃時雨”的賀鑄,又給丁香帶了一波“流量”。賀鑄其人,長相奇醜,面色青黑如鐵,眉目聳拔,人稱“賀鬼頭”。為人豪爽精悍,其詞風卻“雍容妙麗,極幽閒思怨之情”。他與一個女子相愛,久別之後,女子孤苦無依,思之甚切,寫下一首詩:


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

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


賀鑄見此詩,感而寫下《石州引》:


薄雨收寒,斜廂弄晴,春意空闊。

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

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銷盡龍沙雪。

還記出關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

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

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詞中直接用了李詩原句“芭蕉不展丁香結”,但接下來一句“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才更是把這種難解的愁緒寫盡了。

直到近代,戴望舒一首《雨巷》,那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就彷彿“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註腳一般,讓丁香這美麗、高潔、愁怨的形象,走出了古典詩詞,在新的文學體系中,繼續佔有著一席之地。


【三春花事】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明月幾時有』

如果只讀書,你會以為,也許這就是丁香全部的樣子。但如果你親眼在北方的晴空下看到過一樹丁香,你才會發現,丁香還有著另一種模樣。它花朵雖然嬌小,卻聚成一簇簇沉甸甸的花束,深深淺淺的紫連在一起,織出一片夢境般的煙霞。它開在溫柔多情的江南煙雨中,也開在陽光明媚的北國大地上,只要是春天所到之處,都能看到一片片丁香,不帶一點愁態,反而充滿著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其實在詩人們還沒有完全被李商隱那首詩“洗腦”的時候,也有人描繪過丁香的這般模樣,比如陸龜蒙: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當丁香愁腸得解,必然縱情綻放,獨佔春光。這是何等的自信灑脫啊,可惜後人卻習慣了丁香滿腹憂愁的形象,再也不作它想了。


【三春花事】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明月幾時有』

我們從前人筆下看到的,永遠不會是事物的全貌,而人們固有的成見,也往往會成為障目的那一葉。我想,清華以丁香為校花,除了取其抱團之意外,也許解開了丁香身上千年一來的那個“憂愁”的結,本身就是另一層深意:

格物,才能致知,即使是對一朵小花,亦當如此。

<code>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靳舒馨

編輯 | 麻雨潔

郵箱 | [email protected]/<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