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朝廷是如何對待文人的?這跟明朝的滅亡有關係嗎?

《明太祖本傳》中有載:“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是為明太祖。他在位31年,肇基了歷史上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曾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 獨特的身世和業績為他一生塗抹上濃重的傳奇色彩。”

作為歷史上少有的草莽皇帝,朱元璋無疑是傳奇的,相比於漢高祖劉邦身邊有各路將相謀士的相助,朱元璋打下的大明江山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功勞。朱元璋是在馬背上打的天下,自然算是武將出身,於是他對於文人墨客的態度可謂是一落千丈。

明朝時期,朝廷是如何對待文人的?這跟明朝的滅亡有關係嗎?

明初時,明朝全盤接受了元朝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制度中的權利很大的宰相一職,自然就無法在朱元璋這樣的集權皇帝所容忍了。於是他開始以各種各樣的名義對功臣們進行迫害。

明初的“重武輕文”

中國古代史,除卻天子,便是親王為重,爵地位僅次之。但由於按照明朝制度規定,是沒有異姓王存在的。於是爵位就成了不可多得的,同時爵位按照傳統,依次分為了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等級。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初次封爵,共6位公爵,但其中卻僅有李善長1名文官,其餘5人都是武臣。而獲得公、侯、伯的開國功臣一共有有36人,其中文臣僅僅3人。

在朱元璋的統治時期,還形成了無軍功不得封爵的制度。明代的大思想家王守仁之所以能夠被封為伯爵,並不是因為他在心學上的成就,僅僅是在於他平定了寧王叛亂,立下了重大軍功。

此外在官員等級劃分上,武將歷來也都是明顯高於文官的。中央官員中,五軍都督府的都督是正一品,這在沒有宰相一職的明朝便是最大的官職了;而在文官之中,最大的官職卻是六部尚書,只是正二品,文官想要升為正一品更是幾乎是不可能的。

明朝時期,朝廷是如何對待文人的?這跟明朝的滅亡有關係嗎?

在待遇方面,武臣也是明顯高於文官的。諸如在衛所制度中,有著大量的世襲武官職位,但文官卻只能靠層層的科考選拔來來獲得官位,其官位也無法世襲。

更甚者,朱元璋在廢除丞相制之後還對文官集團進行了數次的清洗,諸如胡惟庸案中,就有下數萬官員被牽連。

儘管後來靖難之役的成功為文官實力的加強提供了機會,但此時明朝武將的勢力還是非常強大,地位也要明顯高於文官。直到明成祖朱棣為了對武將們有所制衡,開始創立內閣,文官才終於有了接觸到帝國的最高權力的機會,開始與武將勢力、新興太監勢力三駕齊驅。

土木堡之變,形成“重文輕武”

這個局面的改變還要源於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彼時有六十六位隨軍大臣都死於亂軍之中,使得負責軍事的高層勳貴體系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土木堡之戰對武將與太監集團造成的打擊可謂是十分沉重。明軍的全軍覆沒不僅證明了武將集團的力弱,無法禦敵國門,同時文官還趁機打壓太監,稱其是為無法輔助皇帝的累贅,有阻礙視聽和矇蔽皇帝之嫌。

明朝時期,朝廷是如何對待文人的?這跟明朝的滅亡有關係嗎?

這場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得文官集團證明了自己有捍衛國土安全的能力,並逐步提高了在朝中的話語權,以至於在後來皇帝的存廢問題上,都有文官集團的影子。

明仁宗時,皇帝還正式設置了守備太監和鎮守太監之職,目的在於分武將之權,同時使得文臣參與軍務,以牽制武將,避免武將的擁兵自重。

這個制度下,文官和太監權力得以進一步加強,此時的內閣大臣也從“秘書”變成了政務顧問,品級是從五品升到了從一品。文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在中央開始形成了重文輕武的政治格局。

重文輕武制度帶來的後果

武將的擁兵自重不可取,但力弱也是不可取的。在以戰爭奪得天下的古代社會,軍事實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亡。

而在文人極力打壓武將的情況下,軍隊裝備也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和供應。

明朝時期,朝廷是如何對待文人的?這跟明朝的滅亡有關係嗎?

當時明朝的士兵一般只能夠穿襯以小鐵片的棉布祆,或者用紙筋做成的“紙甲”。就連使用的武器,也多是由各地府縣製造繳送,質量難以過關。

重文輕武的制度和風氣所帶來的後果便是,明朝的軍事敗壞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1555年時,不過70人的倭寇團伙登陸後,四處殺人越貨就如入無人之境。這些倭寇在有12萬駐軍的南京城裡作亂,雖然最後被成功殲滅,但卻有士兵傷亡4000人,可見士兵的戰鬥力之低。

儘管當時的明朝在名義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常備軍——約二百萬人。然而,明朝中後期的武人地位低下,當兵成了一件光彩的事,導致了士兵逃亡和換籍的事件層出不窮。

甚至除了西北邊境,絕大多數衛所的實際人數都是遠遠低於編制人數的,最嚴重的是剩餘人數只有編制人數的百分之二左右。

以上士兵所受的種種待遇,正是使得明朝正規軍隊的戰鬥力不行的原因。再加上領兵將領被文官所重重限制,即便是一位卓越的將軍也沒有統籌全局能力,根本無從顧全戰局。再加上明朝後期的各種天災人禍困擾,努爾哈赤的建州八旗能夠以寡敵眾,後金能夠快速取代明朝,自然就不足為奇了。

明朝時期,朝廷是如何對待文人的?這跟明朝的滅亡有關係嗎?

小結

文官集團的壯大打破了政治的平衡,使得皇帝開始重用太監,最終導致了明朝時期文官和太監的鬥爭從未停止過。文官集團不僅有與太監的各種鬥爭,還有自己內部的鬥爭,比如嘉靖時期嚴黨和徐黨之間的鬥爭、萬曆有東林黨與其他黨派的鬥爭等等浙黨。

戰爭能夠毀掉一個國家的人口、生產條件,而政治鬥爭則是能夠毀掉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乃至國家的未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正是因為文官集團不受限制的壯大,加劇了朝廷內部的鬥爭,而綿延數十年,使得國家朝政一發不可收拾的敗壞。明朝雖然不是亡於黨爭,但黨爭確實使得國家元氣大傷,並從此一蹶不振。

參考資料:《明太祖本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