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文:錢麗婭

圖:來自網絡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湖南路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召開。開幕式結束後,100多名國民黨中央委員分5排站立,集中在中央政治會議廳前合影。


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坐在第一排正中的是汪精衛,在他左右就座的有林森、張靜江、孫科、戴季陶、閻錫山、張學良、張繼等人。記者們面對照相者站成半圓形。9點35分,攝影師按下快門。


正當委員們轉身散離之際,只見從記者群中閃出一青年男子, 他從大衣口袋裡掏出手槍,高呼著“打倒賣國賊!”向站在頭排正欲轉身的汪精衛連開三槍,隨著這三聲槍響,國民黨中央常委兼行政院院長汪精衛應聲倒地。


這一刺殺案,震驚了國人,震驚了世界。被當時的《中央日報》驚呼為“極度震驚”的案件。史稱“中央黨部事件”。很快查實,刺客系南京晨光通訊社記者孫鳳鳴,他雖然於刺殺案次日犧牲,但他的身世及刺殺事件的背景卻一直不被國民黨當局和國人所瞭解。直到近年,這位刺汪勇士的身世才大白於天下。


一、時代背景


北伐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各實力派系連年混戰不休,紛亂不已,給國家與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在全國抗日形勢的推動下,蔣介石不得已提出"舉國團結,共赴國難",並邀請國民黨內各派系首領來南京參加四屆六中全會。雖然馮玉祥、李宗仁等少數人未到,但閻錫山、張學良等軍政實力人物與絕大多數國民黨元老、要人如期到達南京。此次大會確實是非比尋常的中央全會。


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按會議日程,先是由蔣介石和汪精衛率領全體與會人員去中山陵謁陵,然後回城內湖南路中央黨部禮堂舉行會議開幕式。


開幕式結束後,照例先由全體代表集體照相,然後舉行預備會議。但等了很久,卻不見蔣介石到來。委員們一再催促,汪精衛只好親自進樓相請。原來,蔣介石見樓外照相場上人多亂糟糟的,各軍政首腦雲集,每人均帶有馬弁數名,腰佩手槍,不禁心懷疑竇,警覺頓生。於是決定不下樓參加合影。


所以當汪精衛上樓相邀,蔣對汪說:“今天秩序不好,說不定要出事,我也希望你不要出場”。汪精衛說:“各中委已佇立良久,專候蔣先生,如我再不參加,將不能收場,怎麼能行?我一定要去!”

汪精衛回到攝影場,在前排正中的位置上坐下。張繼大聲招呼說:“不要等,快照吧!”於是全體委員擺開照相的姿勢。就在攝影完畢的剎那,突然發生了開頭所述的事件。孫鳳鳴的三槍,槍槍命中:第一槍射進汪精衛左眼外角下左顴骨,第二槍從汪身後貫通左臂,第三槍從汪後背射進第六七根胸骨旁部位。汪精衛立即應聲倒地。

槍響後,現場秩序大亂。孔祥熙一頭鑽到旁邊的汽車底下,這時站在汪精衛身邊的國民黨元老、身高力大的張繼一把抱住孫鳳鳴,張學良疾奔上前一腳,踢掉孫鳳鳴的手槍,汪精衛的衛士向孫鳳鳴胸部連發兩槍,衛兵們趁機一擁而上將孫鳳鳴縛住。


聽見槍響,蔣介石從樓中奔出來到汪精衛面前,汪精衛對蔣介石說:“蔣先生,你今天明白了吧!我死之後,你要單獨負責了。”代表們不知所措地圍成一圈,這時汪精衛夫人陳璧君趕到,抱著汪的頭低聲安慰,對蔣介石大聲怒斥道:“蔣先生,你不叫兆銘(汪精衛原名)幹就講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蔣介石無言以對,十分尷尬。事後詳查,證實此事與蔣介石沒有關係。是汪替蔣介石捱了三槍。


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在蔣介石的命令下,汪精衛和孫鳳鳴都送進中央醫院。經治療,汪精衛保住了性命。而孫鳳鳴於失血過多,於次日晨3:45時去世。


1944年,汪精衛這位漢奸賣國賊,死在了日本名古屋。他最終死於那顆孫鳳鳴留在他脊椎中仇恨的子彈。


張學良在耄耋之年曾回憶說:“孫鳳鳴這個人,可以和荊軻刺秦齊名。當時他沉著、穩當。他沒‘梆梆梆梆’地亂放槍,這個人夠一個刺客“。


案發後,蔣介石大發雷霆,大罵戴笠無能,限令他三天內緝拿兇手,否則提腦袋來見。

國民黨內的反蔣派趁機發難,認為此事是蔣派特務系統乾的,廣西李宗仁也來電責問:“會場森嚴,何來暴徒,亟應嚴辦,以儆兇頑”。

國民黨中央社宣佈說:刺汪的幕後主使,是曾在福建組建人民政府的陳銘樞、李濟深“意圖顛覆民國”等等。

當時也有人認為,此次刺汪是暗殺大王王亞樵指使其門人所幹,也有人散佈說此事是中國共產黨所為。

然而對於當時的民眾,哪種說法並不重要。9.18後,汪精衛對日本採取“極力忍耐、極力讓步”的態度,並簽訂了《淞滬停戰協議》、《塘沽協議》、《何梅協議》等賣國條約,早已遭到國人的唾罵。所以汪精衛被刺對百姓來說是大快人心的事。


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二、歷史真相


那麼歷史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這次刺殺案的真正組織者和行動者,是幾位不滿現實,企圖以暗殺來剷除國之大奸,以挽救國家危亡的熱血青年。為首的青年人叫華克之,江蘇寶應人,曾擔任南京學聯理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青年部長,因拒絕進入國民黨南京政府任職,遭蔣介石拘禁,後又參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反蔣活動,失敗後潛回上海。

與華克之一起回上海的,還有他的同鄉陳惘子,他當時就是中共地下黨。不久,另一位同鄉張玉華也來此尋找革命出路,這時徐州青年孫鳳鳴也加入他們的行列。四人結盟為生死兄弟。


孫鳳鳴粗識文字,16歲隨父闖關東, 適逢“九• 一八”事變,孫鳳鳴到上海投奔了十九路軍,先後擔任排長、代理連長。之後十九路軍被調往江西剿共,孫鳳鳴不肯前往,遂脫下軍裝。在儀徵,孫鳳鳴與華克之邂逅相遇,共同的反蔣抗日思想,將他們的心緊密相連。


幾位青年人討論救國方案時,認為一切惡果都是蔣介石這個大賣國賊所為,決心“拼一死以誅元兇”。經過密商後,他們以晨光通訊社為掩護,再從李濟深和陳銘樞那裡得到資助。隱匿在香港的王亞樵也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在此期間,華克之希望得到共產黨的支持,他曾對陳惘子說:你是地下黨,向你的組織彙報我們要暗殺蔣介石的行動。但上海地下黨的明確答覆是:我們不主張暗殺。

轉眼一年過去了,晨光通訊社經費已告罄盡,恰好國民黨召開四屆六中全會,華克之等人決定背水一戰。


1935年11月1日上午,孫鳳鳴混入會場,欲覓蔣介石下手,可當時他不知何故蔣一直未出現。這時國民黨與會代表就要離開拍攝現場,這難得的機會即將失去,而當時孫鳳鳴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事先吞下了兩顆大煙泡,即刻他持槍的手微微發抖,那是毒癮已發作,刻不容緩,他毅然向汪精衛開了槍……


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孫鳳鳴犧牲後,國民黨特務人員從他的記者證中查到線索,逮捕了張玉華、陳惘子等多人,孫鳳鳴的妻子崔正瑤被戴笠以極其殘忍的酷刑折磨致死。但南京刺汪案的最主要策劃者與領導者華克之,因事先潛入香港,始終沒有被抓到。


三、尋找英雄


華克之後來輾轉到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會見。並被派到華南繼續從事革命同盟工作,成為潘漢年的重要助手。新中國成立後,華克之擔任公安部一司長,後受潘漢年案的牽連而鋃鐺入獄,一晃便是22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潘案平反,華克之得以清白,尋找孫鳳鳴“根基”一事才又重新提起。


然而,刺汪事件已過去半個世紀,此時的華克之已是耄耋老人,而且當初對孫鳳鳴的身世瞭解就不多,朦朧中他只記得孫鳳鳴好象是安徽滁洲人,是黃淮地區某個帶“山”字的縣裡人。1985年春,華克之以私人名義,向蘇魯豫皖地區凡帶“山”字的縣政協發去協查函件,尋覓英雄身世 。


時在徐州銅山縣政協工作的董堯先生,專門負責文史資料研究,華克之的來信正好交到他手裡。董堯立即給各鄉鎮發去了協查函件,半年多後接到一個信息:徐州銅山縣黃集鄉小合子村的一戶孫姓人家,可能是孫鳳鳴的後人。

1985年的深秋,董堯滿懷希望地來到村裡,村裡幾位老人與孫鳳鳴是同齡人。他們雖然說不清刺汪事件,但對孫鳳鳴的身世還是說得清楚的。他們證實,孫鳳鳴確是他們村的人,如今還有他養子(孫鳳鳴哥哥的兒子)的兩個兒子健在,叫孫大林、孫大泉。


得知這一消息,華克之立即邀請董堯和孫鳳鳴的孫子孫大林、孫大泉前往北京。後來董堯經過幾年的調查,終於將當年刺汪和孫鳳鳴的情況弄了個明白。刺汪英雄的身世之謎終於解開。

1987年,經過中央批示,孫鳳鳴被追認為“抗日愛國志士”。1988年7月7日,孫鳳鳴紀念碑園在徐州銅山縣黃集鎮建成。86歲高齡的華克之親自來徐州,為戰友主持揭碑儀式。


徐州人物:刺殺汪精衛志士孫鳳鳴的真實身世

2006年,董堯先生的《1935金陵槍聲———刺汪英雄孫鳳鳴紀事》一書出版,受到央視《重訪》欄目組的關注,並將其搬上熒屏,向全國觀眾介紹這位愛國志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