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能吓唬住不听话的孩子?以前一吓唬就怕现在说我是纸老虎?

中鹏天地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传身教、行为示范

孩子是养大的、不是被吓大的,是被师长引领着成长的、不是被追赶着前行的,老师【包括家长、老师和兄长】就是带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火车头。生活中的学习成长多数是跟随者,人们更像牵引机车,是在被牵引的情况下茁壮成长的,只有极少数人到成年后能够成为自带动力引领大伙儿成长的“车头”。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虎父无犬子”都足以证明,孩子是在模仿借鉴成人言行习惯的过程中逐步长大的。有人说,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台机器,那么它更像复印机。父母是印刷原件,孩子就是那即将印刷成型的复印件。您期待得到完美的复印件,那就得准备、完善好原件,让原件没有瑕疵。同样,您期待孩子成才、成人,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作为父母的您有才气、像人样。

教育就是示范引导

父母言行示范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

常言道:“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孩子自出生之日就自带学习能量,是天生学习成长的“专家”。那么,孩子们跟谁学、怎么学呢?当然他们不会自学成才,更不会自然成才,他们必定在一定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成长、成才。也就是说成长就是一个人借鉴另一些人行为习惯增长自身行为能力的过程,换个方式讲也就是,教学活动是人照亮人、人引导人成长的活动,老师引导他人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言行示范,而学习成长也就是“依葫芦画瓢”。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在哪里?在家中,父母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老师。父母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真正的启蒙老师,是无私陪伴着孩子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长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从不计较回报的老师,是唯一从物质帮助到精神陪伴全方位提供帮助的老师,父母是唯一从基因遗传、生活习性、举止言行到文化素养全方位影响孩子成长的老师。

言传身教”行为示范是为人父母,教子成长最好的方式。“妈妈,洗脚!”CCTV那则感人至深的公益广告。妈妈给奶奶洗脚,小小的儿子就能学着打盆水要给妈妈洗脚!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示范对孩子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孩子成长过程中犹如父母的“传声筒”或“复读机”,您的言行示范是微笑,孩子也会对人微笑;您的言行示范是愤怒,他们就会变得暴躁;您的言行示范是彬彬有礼、热爱学习,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待人有礼有节......父母是当今社会中唯一没有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的职业,但它确实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自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作为父母,好坏并不以学历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寡来界定,界定父母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培养的孩子是否能够超越他们自身、成为为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为教就是成长牵引

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伟大领袖毛主席告诫自己:“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教导孩子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成长,老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备课,对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解析、整理;父母教导孩子成长虽然具有灵活性、生活化的特点,但是同样少不了灵机应变的协调整合能力,尽可能针对与孩子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孩子切身的成长状态做到因时而教、因材施教。父母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孩子的情景正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孩子的学习题目时常让身为大学高材生的父母“摸不着头脑”。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是学校教育的前站、补充和放大器。生活在家庭和睦、融洽环境中的孩子往往性格开朗、外向活泼,而生活在缺乏家庭关怀的环境中的孩子却极易变得性格内向、不善言辞,遇到事情容易自己藏在心里、不合群。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习得融入社会群体生活的技能,因此学习活动遵循“人多饭菜自然香”,拥有众多人一同学习的环境下,学习氛围浓郁、学习更有乐趣。所以,古有“孟母三迁”为孩子找寻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今有大量名校学区房、甚至有父母从小就将孩子送到所谓教学好的国家学习。其实,最好的学习环境就在家庭之中,家庭是父母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为孩子创造的、最可靠的成长环境。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成长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逐步实现染色的过程。全世界新生的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不带任何私人印记和私人财产,他们所有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技能都是通过后天的模仿学习获得的。所谓“书香门第出才子”,在浓郁文化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能够与知识更亲近。

学习活动的本身是追求相对更好,是“优中育优”,成长学习活动需要有同伴、能与同伴儿比谁学得更快。为此教育活动从最初的父子相传、私塾,进化到今天的集中是教学。集中式教学最为核心的目的就是为孩子们在学习中相互较劲、攀比创造了条件,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进步上与小伙伴儿“一较高下”。曾经,家庭之中有多个年龄相仿的兄妹时,兄妹之间能够开展学习竞赛【如今和姐姐比学习成绩的画面仍旧历历在目】。今天,后计划生育时代、城市化让同一个家庭兄妹之间的学习竞赛成为了过去式,孩子回到家中的学习变成了忍受孤独的过程。造成很多孩子厌倦学习、学习无目标、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迷恋上那个那个“千变万化”的虚拟电子游戏。所以,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学习好就一定要在家庭之中与孩子做同学,和他们一起学习、开展学习竞赛,帮孩子们找回学习的乐趣。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个人的东西是与外界无关,仅仅从内部单纯地发展起来的,也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没有各种内部条件,仅仅从外界就投入发展过程的。”个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都参与个人的发展,但个人的发展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而是互为中介的相互作用过程。总之,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共同融合成就了个体的特殊性。人类是群居、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之内,从家庭、社区到国家。成长就是通过模仿习得融入集体生活的技能,成为能够与同伴儿实现和谐分工、合作的人。每个人的成长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学习成长是一群人的集体性活动,家庭之中父母与孩子做同学,共同学习成长就是生活中最快乐的成长活动。

学习是真正的智力型“马拉松”,从出生开始一直到终老时刻,每个人无时不刻都在奋力前行。有人说:“预测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就看与他关系最亲密六个人的平均值即可。”成长活动的本质就是追求相对更好,也就是有一个参照的最好,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做医学整容的多来自莆田、鞋都温州、小商品中心义乌、陶瓷中心佛山......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想要引导孩子学习成长好,就需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成长的同伴儿,这也是学校教学的最大价值所在,为孩子们创造了“人多力量大”的学习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中,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和被自己视为学习成长偶像的父母一同成长进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快乐的事情。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得吝啬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学习时间,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

成长就是模仿、借鉴

兴趣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

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遵循方法优先“循序渐进”。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根源在于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在“开小差”,学习差的本质不是学习时间不够,根本在于学习方法适当或在该学习的时候贪玩了。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一般都是课堂上认真听讲、有疑问就问,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后充分休息放松的孩子。所谓,学习好的孩子学习学习的方法,学习差的孩子在用时间换分数,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世界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过了适度的量就会形成灾害,平静的江水成为人们饮用、灌溉的根本,但江河中水流一旦过量就会成为洪灾;适量的塑料口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但今天无处不在的塑料袋已经成为危害自然最大的污染源。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当事情做过头时,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又说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

1、好学习方法比刻苦更重要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习有学习方法,思维要讲究思维方法,创新要讲究创新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话用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学习上,谁掌握了更好的学习方法,谁就掌握了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犹如学开车,先学开车技能然后上开车练习来得容易。

① 方向比努力重要。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早地做出正确方向的选择,那么谁就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专家或者权威。方向比努力重要,现今是讲究效益的时代,“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您要去到南方,您往被行走是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目的地的。孩子的学习上同样如此,不掌握学习方法,一味读死书、死磕书本是不会取得好学习成绩的。如果方法不对,再努力,再辛苦,孩子在学习上只会越学越迷茫。

② 生活比文凭重要。这是个看重文凭的社会,以至于假文凭成为一种产业,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不得不弄个文凭,给自己脸上贴点金。比起生活,文凭还重要吗?很多成功人士在回头的时候都说自己太关注工作和事业了,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享受生活。何必呢?孩子的学习是学与习的集合体,学是从外界获取成长资源、习是用行为实践检验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需要“劳逸结合”,经过一个学期高强度学习之后,短短的暑假、寒假本就是给予孩子放松心情、体验生活的时间。

2、能用的知识才能学得快

生活中时常有人抱怨孩子不爱学习,学习上不上进。这其中的核心便是当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学习的知识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困惑,比如2019年全国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学校和宣传工作都做的特别到位、讲的深入,孩子们同样学的仔细。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给孩子们带来了困扰。因为,在家中或者其他地方分类好的垃圾,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多地方还是混装状态。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习的知识需要通过思考来消化、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深化学习所得。劳动极度分工、知识信息化使得知识结构越来越抽象,理解的难度越来越大,离生活实践也越来越远,比如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难见到农忙劳作的情景了,孩子对于各种动物的认识已然被各种毛绒玩具和绘本所替代。因此,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很难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性,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往往与生活实践相去甚远。所以,学习上的困惑使有些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被信息的不真实所掩埋。

3、学习上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做一件事情就专注认真做好它,得到的一定会更多;选择太多,也将制造更多的难题。人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人生最公平的资源就是时间,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都是24个小时。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现实生活中每个行业的状元一定是致力于该项事业的佼佼者。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学习就是不断的和小伙伴儿比谁更优秀

4、孩子学习路上需要有伴

人生的成长是社会性的,人类的活动都不能离开群体。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

所谓:“孤掌难鸣”,孩子的学习成长路上需要有陪伴,学校授课制度足以说明孩子学习过程中同伴的重要性。一个人独自学习成长,即不知道自己学习了能有何用、也不知道学习的内容是否能用、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相对与同伴在哪里。所以,作为家长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给予孩子自由活动实践时间,让孩子能交到他们自己的同伴,大家能在游戏互动中知道彼此所学的位置。游戏活动中,孩子最荣耀的事情就是“****我会,我教你”、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我不会,你能教我吗?”能获得肯定的回答“我愿意!”

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无技而穷。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孩子的学习成长,如江海之聚、千里之于跬步,需要经历漫长的积淀过程

。 学习成长之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填鸭”急于求成往往会伤及孩子探索学习的好奇心、伤及孩子学习知识技能的兴趣。所以,教导孩子成长的核心在于教导孩子养成学习力、学习方法,激活孩子自身学习成长的潜能量,而不在于“填压”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育邻人


你好,我是 很开心与你一起探讨育儿,成长很快,生活很长,一起共同努力。

孩子不听话我们的话,让我们很心烦,这样的经历我也会经常有。比如,孩子不愿意起床,不愿意洗脸刷牙,不愿意换衣服,不愿意吃早餐……从起床开始,就已经有一万个不愿意了……我经常都很火大,唉!太难了!

刚开始我也是吓唬他,说不刷牙,牙齿会烂掉,刚开始确实是很有用,但是说多几次,就不起效了!

后来,我觉得,这种状况必须要改正了,否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是破坏我的心情,引导家庭问题,破坏家庭和谐。!

所以在刷牙这件事情上,我不再啰啰嗦嗦的催了,我找了一个小孩子牙齿烂掉的视频给他看。他看了以后,惊呆了,从此自己认认真真的刷牙。

有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打着为他好的旗号说教他,吓唬他,这样比较省事。其实,尝试让他知道事情的后果,把前因后果告诉他,才有可能避免他走一些弯路。

你吓唬他,刚开始他是在恐惧中服从了,但是多了之后,他就不相信了,你也成了纸老虎。你又必须用新的,更狠的吓唬了。这种行为,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孩子胆小怕事,懦弱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的建议有三个:

第一,多点耐心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第二,认真的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帮助孩子了解规则和边界,从而遵守;

第三,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内心真正的成长。

以上是我的浅见。说容易,做难,努力吧!一起探索!



曼妈妈育儿


有什么办法能吓唬住不听话的孩子?以前一吓唬就能吓唬住,现在说你是纸老虎。我觉得不建议吓唬孩子,比如说:“你不听话妈妈就走了、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在不听话我就打你……”这个方法就和狼来了的故事前半段有点类似,小孩总是说狼来了,狼来了,时间长了人们就不信了。孩子也一样,开始因为还小会信你,时间长了心想也没有走啊、也没有不喜欢自己、打也不疼啊……自然就吓唬不住了。反而在孩子那里也失去了威信。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呢?我认为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在想办法。我比较喜欢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最常见的问题,孩子看电视,一看就停不下来,我开始也生气,也强制着关过电视,可是效果并不好。我尝试着和孩子商量,我们在看一会儿就关了啊,确实孩子答应了,过了十分钟我说:“时间到了,你把电视关了吧。”他就关了。

后来这个方法就不管用了,孩子看的正入迷,很难关掉,我会转移注意力,比如问问他吃水果吗,或者是他爱吃的东西,那咱们把电视关掉吧。你自己关。 如果天气不错可以问问出去玩吗。

最后商量好后孩子照做了一定表扬一下孩子,可以给孩子一个肯定的抱抱,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很好。

一种方法对于孩子并不是一直奏效的,孩子也在成长,思想也在成熟,也要变化着想办法。但这个前提我觉得是孩子信任你,愿意听你的,所以就要和孩子建立一个很好的相处模式,可以和孩子玩游戏。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事中,会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他也会能更好的和你敞开心扉。那时说什么事情就容易些。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会电视,聊聊电视里的情节,有个共同话题,看看他对这个情节的看法,有第一次聊天就有第二次,习惯了以后也会和你说,就怕孩子和你说,你在敷衍嗯、嗯。一次敷衍两次敷衍,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和你说了,反过来你和他说什么,他也不耐烦听。

可以让爸爸参与进来,我发现孩子对爸爸说的话很容易能听进去,因为妈妈和孩子太熟了,他了解你的脾气喜好,就不怕。爸爸对于孩子来说会威严一些,容易接受。孩子爸爸就喜欢和孩子一起搭积木,陪孩子玩,这也是我学习到的,我带孩子就没爸爸带孩子好。 我的邻居都说孩子喜欢和爸爸玩。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行为孩子很容易模仿,那么你怎么解决问题,也会影响到孩子。是想让孩子遇事说谎,还是遇事烦躁易怒,还是遇事冷静处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大人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想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

总结一下就是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表达出来,一起解决问题,适时表扬孩子做的好。有条件的可以爸爸参与进来。这是我的经验,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来补充,方法总比困难多。有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如何把孩子培养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