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理解能力很差,怎麼辦?

國王的約會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一個人的理解能力與一個人的見識、閱歷、學習密切相關。廣義的學習是以生活為課堂,以一生的成長為半徑,在生活中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人非生而知之,後天的學習很重要。就如方仲永,先天素質好到要爆,結果不學無術啊!所以,理解能力不好不要緊,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去改變。如何去努力呢?

首先要認識自己。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當然最難的也是認識自己。我們每天都跟自己在一起,按理來說還不認識自己?可是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所以,才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由於對自己認識不足,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麼,不能確立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原則與底線,所以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就會犯困,這樣理解事物的能力相對就要弱一些。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真正認識自己,做一個明白人。難得糊塗是活得明白、通透的另一個說法而已,其實就是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其次是加強學習、修煉。一個人要活得明白,就要不斷學習,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為自己所用。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通過閱讀名家的著作,瞭解更多的人性,你就能夠獲得更多人的加持,你的成長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多與人交流。與人交流是一項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與人交流,你會發現別人是怎麼看待和處理問題的,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自己看待和處理同一個問題會有多大的差距,這樣的觀察、交流,就會讓你的理解能力有切實的提高。所以,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希望對你有些許啟發。歡迎留言評論,歡迎關注。朝暉說地理,有你不孤單。


朝暉說地理


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習的途徑很多,觀察,傾聽,交流,思考等等!多和其他人交流,也多聽身邊人是怎麼回答問題的!慢慢就有了思路!


賀蘭山淺談教育


理解能力是對新信息的實時處理能力,要想提升理解能力,當然必須清晰明白大腦的實時信息處理機制,只有從原理上明白,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比如課堂中的理解能力,這是對上課效果影響最大的要素之一,如果你出現無法及時、準確理解老師所講內容,即俗稱“聽不懂”的情況,那就會對學習造成致命損傷,並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除開壓根兒沒認真聽的情況,當你全力以赴還是沒聽懂時,很容易沮喪、自我懷疑,覺得是不是自己太笨、學習能力太差了!

這種挫敗感對學習內驅力的消耗,自我否定對學習自信心的打擊,都是學習過程中消極、不感興趣、不積極主動的導火索之一。

往往我們對理解能力的提升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入手處,是因為我們對大腦理解能力的瞭解太少了,下面就重點講解造成“聽不懂”、“理解力差”的深層原因,它將在腦科學與認知發展科學的基礎上,讓我們清晰明白,通過怎樣的努力,可以讓我們從“聽不懂”的困局中走出來。

這個重要、普遍,而又往往不被學習者所瞭解的核心原因就是:

一、工作記憶

首先要深入瞭解的就是關於“工作記憶”的相關知識。

聽課時,我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大量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信息進入我們的大腦之中,這時,通過注意力系統的信息篩選之後,大腦中的“工作記憶”系統就會進行即時的信息處理,而你能否“聽懂”,關鍵就在於你的“工作記憶”處理能力。

而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保留時間短暫,大腦的“工作記憶”能夠處理的信息組塊基本在4-5個左右,如果分心,能處理的信息串會大大降低,這就是分心走神時,理解反應能力變慢的核心原因。

我們看到有的學習能力很強的人,他似乎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理解、吸收、整合大量的信息。是因為他的工作記憶能夠處理的信息組塊遠遠超過4-5個嗎?

答案是:不!

經過大量的認知科學實驗,人類的工作記憶能力是很穩定並且相似的,基本都穩定在4-5個左右,但是,學習能力強的人,他的每一個信息組塊的信息含量非常龐大,通過與長時記憶中的某種聯繫,他可以在工作記憶時快速調用長時記憶。

比如,一句話中包含的信息量,對不同的人來說,它究竟是4個信息串,還是八九個信息串?如果是學霸,他的長時記憶中儲存了大量的知識系統和知識模型,即使是複雜的課程內容,對於他來說,工作記憶都能保持在4-5個的待處理信息串,他的工作記憶可以保持高效運轉,表現出“理解能力、吸收力很強”的特質!如果對於你來說,這些複雜的內容遠遠超過5個信息串,達到七八個、甚至九個十個,那結果可想而知,大腦的“工作記憶”無法同時處理那麼多信息量,出現“信息過載”,工作記憶系統崩塌,學習系統關閉,結果就是聽不懂、學不進去了。

現在偶爾會看到一些可笑的宣傳,覺得提升學習能力才是關鍵,而弱化知識的重要性,把學習能力和知識放在對立面進行比較,殊不知,沒有知識,沒有穩定儲存的長時記憶系統中龐大的知識庫,你學習時可能連“工作記憶”都無法正常運轉,談何學習能力。

所以,千萬不要輕視知識,沒有知識,就沒有學習能力。

每一個學霸都必然有著強大的知識系統,這些知識系統是他吸收新知識的天然助力。

劃重點:理解、吸收能力,即大腦的“工作記憶”能力,每一個人都具備相同的基礎,容量相似,而要拓展“工作記憶”即理解反應能力的途徑,重點在你的知識庫(即長時記憶)中,記憶、整理出更多有效的知識組塊,這樣在聽課時,“工作記憶”能隨時調用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組塊,以擴展工作記憶的信息處理量,提升理解能力,防止“信息過載”現象的發生。

二、長時記憶

如果說“工作記憶”類似於電腦的內存,它受到有限容量限制、隨時活躍而具有變化、同時易於消失。

那麼“長時記憶”就相當於電腦的硬盤,具有無限容量,並與工作記憶形成實時聯繫,直接影響工作記憶的效能。

“工作記憶”每個人的大腦機能是一樣的,都只能處理4-5個信息組塊。但是每個人頭腦中信息組塊的差異巨大,這些信息組塊就是儲存於大腦中的“長時記憶”,它具有無限容量和無限潛力。

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無限循環的過程,如圖所示:

問題的關鍵就變成:

1、聽課時如何更快更好的提取長時記憶,如果信息量過大,工作記憶無法控制在4-5個信息串的容量之下,你的工作記憶就會因“信息過載”而崩塌;

2、學習的新內容,儲存於“工作記憶”之中,它反應快速但容易消失,如何將“工作記憶”的內容轉化到“長時記憶”之中,形成永久穩定的儲存,並在下一次新的學習時幫助“工作記憶”效能提升?

做到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的有效轉化與提取的方法,並不會多神奇,比如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預習、筆記、複習、練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很多人聽的耳朵起繭,卻並沒有理解這些方法真正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所以也發揮不了這些方法的真實價值,如入寶山空手回。

三、提高理解力,擴展“工作記憶”效能的實用性方法

今天不講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用各種新鮮名詞包裝的似乎很神奇的方法,

因為不論什麼方法,只要能真正解決“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有效轉化與提取的關鍵問題,它就是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