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余华在《活着》中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它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的确,时间是最好的岁月神偷。转眼逝去的青春,懊恼不已的错失,甚至脸上徒增的皱纹……无一不是时间无情的最好证明。


可是,当“我太忙了”,“没时间”,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时,也许真的是时候,认真思考下我们和时间的关系了。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微软著名软件工程师刘未鹏的《暗时间》,能帮我们找到让时间慢些走的答案。


这本书告诉我们:


我们常常仰视那些活出别人几倍人生的人,却没有想过,拉开差距的关键,也许就在于“暗时间”。


找到属于你的“暗时间”,充分利用它。这样之后,你就比那些肆意挥霍的人,多出了一大块生命。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暗时间都“漏”在了哪里?


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


刘未鹏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后者能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更拥有更长的生命。


而决定沙漏颈部粗细的,就是“暗时间”。


实习生琳子是公司加班最多的人,她最常说的话就是,每天恨不得有48个小时。


可我忍不住留意到,从早上进办公室后,到开始真正投入工作,她足足花了30分钟刷微博,20分钟浏览朋友圈,在茶歇室和同事们闲聊,就有40分钟。


90分钟的“暗时间”,就这样不告而别了。


不只是玩手机和闲聊时间,上班走路,买菜散步,洗脸洗手,吃饭排队,坐车出行,甚至入睡前的短暂清醒,这些从不为我们所留意的细碎时光,其实都是“暗时间”。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还有一些“暗时间”更狡猾,更不易被发现,比如说,开会回来后,继续完成写到一半的报告,那么激活之前的记忆的20分钟“热身”时间,也是“暗时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天从手指缝中流失的“暗时间”多如流水。


这样看来,折损我们宝贵效率的,究竟是无情的时间,还是我们的疏忽和懒惰?答案不言而喻。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小瞧暗时间的人,最终都败给了时间


也许你会觉得,“暗时间”实在微不足道,可是累积起来,它产生的巨大效应,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半年前,同时认识两个文友,同为孩子妈妈的她们,都想利用兼职时间写作,最近,突然好奇她们都有什么进展:


小A发来一个大大的笑脸,半年来,已经发表了10多篇文章,听了300多节课件,读完了900篇文章。


没时间,那么上班路上的40分钟时间用来听课,吃饭排队的15分钟,学习两篇文章,陪孩子学习的半个小时,做读书笔记。


半年900篇,听起来像天文数字,可“暗时间”真的帮助她完成了。


小D呢,依旧发过来一个大哭的表情,和半年前的都一模一样:太忙了!我没时间。


越是短的时间,越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甚至大到改变一生。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当我们还在感叹时间的无情时,那些厉害的人已经交上了这样的答卷: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博士,业余时间里将扑克这个爱好发扬光大,成为世界扑克大赛前六名保持者。


数学家庞加莱,他的很多著名的理论,就是在海边散步时突然涌现的。


刘未鹏想去微软工作时,口语还不达标,时间紧迫到没有额外时间学习英语,怎么办?他想到了利用“暗时间”。


他将英语训练放在了英文技术资料阅读中,口语训练放在刷美剧《Friends》上。就这样,他顺利通过了微软最后一轮英语技术面试,拿到了微软的offer。


刘未鹏做了这样的比喻,肆意挥霍时间的人,他们长时间空着的大脑,就像是安装一个系统后,被搁置的空闲进程。


好好和“暗时间”相处的那些人,通常,和充实的大脑一起手拉手迎接他们的,还有闪闪发光的人生。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抓住暗时间,让效率翻倍


时间抓起来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道理谁都懂,可很多人不是在和时间的抗争中,走错了方向,就是被纠结和犹豫战胜了意志力。每当这时,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第一步,“捡”起来:你的暗时间去哪了?


梁实秋曾经说过,距离开会的前50分钟,很多同事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时,用这时间看几页书,岂不美哉?否则,不只是在“杀时间”,更是在杀自己。


总结自己的“暗”时间都丢了在哪里,非常关键:是坐车上班的半小时,还是排队吃饭的15分钟,或者是跑步时的15分钟?


找到后,再问自己几个问题:工作前玩手机的时间能不能再减少一半?等朋友吃饭的20分钟,能不能看几页书?在机场候机的时间,能不能处理下工作汇报?


将这些平时没有留意到的细碎时间收集起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惊喜地发现,时间给我们的回馈。


第二步,练起来:用 “边角料”进行专注力训练


作家另维去美国留学的初期,都是在震惊和错愕中度过的,因为她发现就算自己边哭边学,效率和很多同学比起来,还是低得惊人。


比如罗CC,既是全美大学生体育学会的高尔夫球运动员,世界各地打比赛,每周训练时间要保证20小时以上;也是文化课一流,结业成绩4.0的优异学生。


怎么做到的?


另维不甘心,一连跟她相处好几天,才找到答案。


在图书馆,罗CC屁股还没坐稳,眼睛已经盯着作业本,精神高度集中,坐在一旁的另维好像变成了空气。每次上课都带着飞机上复习的疑问前来,针对又高效。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另维感叹,专注力是自己的三倍,效率出奇地高也就不奇怪了。


我进入状态慢,干扰太多,时间太少。这样的借口,在专注力面前不堪一击。


刘未鹏发现,专注力和天赋异禀无关,是有办法可以训练的。


可以选择在公交车等嘈杂的环境看书,或者在碎片时间进行思考,我们的专注力,就这样在刻意练习的沃土中,破土而出。


第三步,说起谎来:欺骗大脑,养成习惯


珍惜时间的道理我们都懂,可劝说不了那个爱偷懒的自己,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大脑中的非理性自我,常常以情绪力量为动机,提醒着我们坏习惯有多么舒适,拼命阻挠我们养成好习惯。


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认知技巧。


李笑来的一个朋友在读大学时,短时间面对2万个单词束手无策时,突然想到了奖学金,折算下来,一个单词20元钱。这样下来,大脑中的那个情绪系统,在想偷懒的时候,就被金钱给说服了:


背单词是快乐的,是赚钱的!


通过和大脑“撒谎”,制定诱惑,来顺利完成和情绪脑的对话,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第四步,主动起来,学会说N0


多任务看起来效率很高,可是长期看来,“暗时间”的消耗不容小觑。


如果将大脑空间比喻成屋子的话,同时完成多个任务,就好像在好几个屋子间来回奔跑,切换任务的“暗时间”,无形中就被浪费了。


擦亮眼睛,来对任务进行一个排序,只做最重要的,省略掉那些可以先放一放的。既提升了效率,也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权。


一个人最好的时间观


第五步,抬起头来 学会提前积累


低头走路固然重要,也要记得抬头看看星空。


刘未鹏的习惯,和很多人只计划到明天不同,他认为,短时间的计划,只会让你准备的缓冲区不超过一天。将计划制定得长一点,无形中就比别人多往后看一年,甚至更多。


这一整段时间里,设定一个长期目标,让生活被一个主题所填满,宏大的效应自然也就会来敲你的门了。


表面看,“暗时间”讲是我们和时间的关系,其实,“暗时间”于我们,更像是一个写满了与焦虑对抗的意志、思维习惯的改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态度的综合问卷。


时间识人,当我们不曾辜负每一个“暗时间”,认真写上拉长了生命长度的答案时,时间回报给我们的,一定也是最好的自己,和充实幸福的美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