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哪個最重要?為什麼?

烏雲怎能遮住太陽


四書五經都很重要,若論最重要的,當首推《易經》,因為它被尊為群經之首。能回答你人生的哲學三問,能讓你活得明白。《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規律的理論之書。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意思是,“如果能讓我年輕幾歲,從五十歲開始研究周易,就可以不犯大的錯誤了”,看來孔子對沒有早點學習周易,而感到深深的遺憾。所以,他刻苦學習周易,以至於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這就是韋編三絕的故事。

《曾國藩日記》記載,曾氏系統研讀《易經》五遍:第一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起,至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結束,歷時一年半,一天研讀一卦,反覆學習,幾乎沒有間斷;第二遍,咸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至二月,歷時兩個月,每天二至三卦;第三遍,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至十二月,歷時三個月;第四遍,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每天數卦,全部溫習一遍;第五遍,同治十年(1871年)十一月初六至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歷時兩個月。直到去世的前半月,在身體極度衰弱,雙眼幾乎失明的情況下,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又系統研讀《易經》一遍。可見,曾氏對《易經》的重視和熱愛。曾國藩不但對《易經》的“義理”有很深的造詣,同時,對“象數”也很擅長。他在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一日的日記中記載:“自佔一卦,問江北有兵來南岸否?遇‘坎’之‘觀’卦。見者以為佳。”事情是這樣的,1860年12月中旬(咸豐十年十一月),太平軍兵分三路再次向祁門地區發動進攻。曾國藩四面楚歌,又一次陷入驚恐之中。他在家書中說:“自十一月以來,奇險萬狀,風波迭起。文報不通者五日,餉道不通者二十餘日。”可見當時情況已十分危急。後來,曾國藩急調悍將鮑超救援,擊敗了太平軍,恢復了糧道,渡過了一場危機。“坎卦”是《易經》四大難卦之一,“坎”即“險”、“陷”之意。說明當時的狀況是山重水複、非常兇險。“觀卦”代表事物未來的走向。觀卦由上卦巽和下卦坤組成。巽代表“風”、“木”。坤代表“地”。所以觀卦就是“風行大地”,也可以說“地上草木興旺”。由“坎卦”變“觀卦”,不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嘛!事情的發展果如占卦所示。

孔子晚年喜《易》;曾國藩中年研究《易》理;牛頓、愛因斯坦晚年專注於神學。

科學只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而不能證明某種物體不存在。 所以,研究易經,其樂無窮!


易海明燈—風水


四書五經具體是指: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四書五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世之寶,應該是都重要的,我年輕時就有讀,現年老了還在讀,越讀越有味。


四書五經是千百年來歷代讀書人從事政治活動,文學創作的基礎文本;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國、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據,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有重要作用。宋趙普熟讀半部《論語》就可治天下,那是自謙之說,趙普怎可能不讀四書五經呢?讀書破萬卷,大筆才有神,用功用心學,廣聞博取,學貫中西又有精專,成一家之言才是學而致用。讀通讀懂都覺得重要,不去讀,或讀不懂弄不通,就談不上重要了。


樹德漢碩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中《周易》最重要。

為什麼?

因為,《周易》是“群經之首”。“易”有容易的意思,並不難懂,只要知其門道就很快學會了。學通《周易》,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它經典一通百通,否則,不知其門道,只能是盲人摸象。

《周易》用一個字概括:“龍(龍)”。因為,《周易》主要是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至九數字一條龍代數,用應用數學乘法互乘,計算行動方案方法,反對占卜的內容。

鑑別學用浩如煙海的解釋《周易》及群經的書的鐵則是:《周易》首卦乾卦首條說的“潛龍勿用",意即凡是解釋不清這一條龍內容的傳統文化的書不要用。

具體理由如下:

《周易》第一卦乾卦的第一條就說:“潛龍勿用”。"卦”字是以"圭"臬,制止佔"卜"的意思。"龍"(龍)字的造字意思是:“立"身立言,反對用佔"卜"、瞎摸索的經驗指導自"己”。人的“語"言就是“言"說“吾五(龍)口"的。

漢字造字的一般原則是:左邊的反對、制止右邊的。

詳見《大眾龍學一一應用數學周易的破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